“我们是竹竿捅下来的”——U-2“蛟龙夫人”传奇

“我们是竹竿捅下来的”——U-2“蛟龙夫人”传奇

1950年日本横田空军基地的RB-29侦察机被米格战机击伤后在降落中坠毁

飞行器一开始应用于军事,就被用来进行侦察,从一开始的热气球“瞭望”敌方阵地,到一战二战用照相机对敌方战线和腹地进行侦察。冷战开始后,美国及其盟友一直对“铁幕”背后的苏联充满了好奇和恐惧。为了了解苏联是否具备对西方发起突袭的能力,1948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批准实施“越境飞行”(Overflight)侦察活动。美军先后出动由B-29、B-45和B-57等轰炸机改装而成的侦察机窜入苏联境内的军事和工业等重要目标上空,然而也屡屡遭到拦截和追击,机毁人亡的事件时有发生。

“我们是竹竿捅下来的”——U-2“蛟龙夫人”传奇

U-2“蛟龙夫人”

1953年初,美国空军提出了对新型侦察机的需求,主要指标一是升限不低于2.13万米,使得苏联的雷达难以探测,战斗机和防空导弹更是鞭长莫及;二是任务半径能达到2778千米,可以飞越苏联腹地。这一项目原本是由贝尔、费尔柴尔德和马丁三家飞机公司进行投标,不料洛克希德公司的“臭鼬工厂”凯利·约翰逊不请自来,约翰逊刚完成F-104战斗机的设计,原型机曾飞到1.8万米的高度。由此,约翰逊设想他的侦察机沿用F-104的火箭形机身,把机翼翼展增加3倍。同时为了减轻重量,仍然只安装一台发动机,取消武器系统、弹射座椅甚至是起落架等装置,进一步提高升限。

“我们是竹竿捅下来的”——U-2“蛟龙夫人”传奇

过长的机翼,必须在两翼下装上可抛放弹性的机轮才能起飞

然而这个设计方案并不被美国空军看好,他们对这种非常规设计心存疑虑,更倾向于采用成熟的双发机型。不过约翰逊在中央情报局高层那里找到了支持者,当时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决定由中情局主导越境飞行活动并提供经费,而约翰逊保证可在8个月内交付样机,造出20架只需2250万美元的承诺。于是在1954年底中情局启动了代号“感光印刷”的秘密计划,在空军的配合下付诸实施。绿灯一开,约翰逊带领80多人的“臭鼬”团队迅速行动起来。为加快进度,约翰逊坚持让技术人员在生产现场附近办公,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沟通和解决,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试飞基地最终选定了内华达州偏僻而平坦的格鲁姆干湖地区(位于神秘的“51区”当中),1955年7月试飞人员和原型机入驻。此时她才被正式定名为U-2(为了保密用U“通用”),绰号“蛟龙夫人”(Dragon Lady,源自漫画里神秘而危险的亚洲女性人物)。

“我们是竹竿捅下来的”——U-2“蛟龙夫人”传奇

由于高空飞行,飞行员也要穿着类似宇航员的抗荷服

正如约翰逊保证的那样,U-2按计划在1955年8月开始试飞。在研制过程中,约翰逊鼓励工程师们打破常规,大胆创新,将以往的技术规范视作参考而不是教条。U-2说来就是一种自带动力的滑翔机,其大展弦比平直机翼的翼展比机身还长9米,在滑翔状态下每下降1米可前进23米。同时,U-2也要像滑翔机那样轻盈,机身以铝合金为主,仅满足最低的结构强度要求。蒙皮厚度只有0.5~1.6毫米,翼肋、纵梁和加强板等加固件也尽可能减少,机尾与机身的连接只用到3个固定螺栓。这就使得U-2的机动过载只有2.5g,比一般战斗机动辄6~7g的过载能力要差得多。

“我们是竹竿捅下来的”——U-2“蛟龙夫人”传奇

弗朗西斯·加里·鲍尔斯和U-2

1960年5月1日,弗朗西斯·加里·鲍尔斯驾驶“Article 360”的U-2侦察机执行穿过阿富汗进入苏联境内,飞越车里雅宾斯克、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基洛夫和摩尔曼斯克,最后在挪威降落的侦查任务。清晨鲍尔斯在巴基斯坦白沙瓦空军基地起飞(有文章称在起飞前克格勃买通地勤人员把气压高度表的一个螺栓换成磁性螺栓,高度表指针一直指示在磁化的区间内,让飞行员误以为达到了预定高度,实际上,飞行高度只不过是在米格飞机的作战区域,然后由苏联国土防空军把它干下来了,这个有待商榷),在飞入苏联境内大约1300英里后,U-2侦察机的自动驾驶仪突然在70000英尺(约21340米)的高度失去作用,鲍尔斯只好决定利用手动驾驶继续完成这次艰巨的任务。

“我们是竹竿捅下来的”——U-2“蛟龙夫人”传奇

鲍里斯在苏联法庭受审

苏联国土防空军出动米格-19进行拦截,但是由于受飞行高度的限制,米格-19无法达到U-2的高度。米格-19返航,防空军出动刚出产的苏-7进行拦截,但是由于苏-7没有带任何的武器,无法对U2构成威胁,于是地面指挥员命令飞行员直接撞击。当苏-7加速飞向目标的时候,接到了快速离去的命令,原来这时SA-2防空导弹已经发射了。当苏-7飞行员加速离去的时候,他看到了导弹击中了一架没有及时返航的米格-19,米格-19爆炸后的碎片击中了U2。(也有说法是爆炸气浪把另一架米格-19推到U2高度,米格-19直接把U2撞下来了)

“我们是竹竿捅下来的”——U-2“蛟龙夫人”传奇

美国国家博物馆中的U-2着舰钩

加里·鲍尔斯在苏联上空被击落之后,U-2的大名出现在了各大媒体的新闻头条。美国的许多盟国对U-2的性能失去信心,担心该机被击落后引发与苏联外交争端,拒绝为U-2提供海外基地。为此中央情报局出资为U-2发展出了空中加油能力,使续航时间延长到超过12小时。但飞行员身穿难受的压力服对U-2进行10小时以上的精密操纵非常耗精力,在降落过程中就可能因过于疲劳而发生事故。如果U-2能够从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上起降,那么就能回避上述政治问题。U-2上舰的想法是U-2的设计师——凯利·约翰逊在1957年首先提出的,但当时过于大胆被否决了。实际上当时美国主力“小鹰”级航母甲板宽76.8米,而U-2翼展为24.38米,理论上上舰不成问题。唯一问题在于机身结构,能不能经受起降落瞬间的冲击。

“我们是竹竿捅下来的”——U-2“蛟龙夫人”传奇

U-2R着舰钩拉住拦阻索

1963年4月,约翰逊正式申请对U-2进行上舰改装(改装后为U-2G),内容包括加强起落架和部分机身结构及增加尾钩,并对飞行员和辅助人员也经过了特别培训,通过了在“小鹰”号和“突击者”号上的多次起降试验。1964年5月12日,U-2G降落在了“突击者”号上。三天后,“突击者”号在距离法属波利尼西亚的穆鲁罗阿环礁核试验场还有大约1480公里时,U-2G起飞执行一次侦查任务,事后发现45%的照片都被云雾覆盖,因此项目总部批准了5月22日的第二次任务,获得了核试验区域的高分辨率立体照片。1968年尺寸放大并装有可拆装的尾钩和扰流板的U-2R开始服役,U-2R的翼展增加到30.5米,1.8米长的翼尖可以折叠以适应航母升降机,并多次上舰。但大多数海军官员反对U-2占据其航母的宝贵甲板空间,1964年侦察法国核试验场的任务成为U-2上舰的绝唱。

“我们是竹竿捅下来的”——U-2“蛟龙夫人”传奇

”黑蝙蝠“和”黑猫“中队

1959年10月7日,中国空军地空导弹部队用引进的萨姆-2导弹,击落了在北京上空侦察飞行的国民党空军侦察机RB-57D,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用地空导弹击落飞机的战例。RB-57D被击落,台湾通过各种渠道确认了解放军部署了苏联的新式防空导弹,便不再让侦察机前往北京上空侦察,而是转向防空薄弱的中国西北腹地进行侦察活动。为了能继续获得新中国的核试验基地的相关情报,美国中情局雇佣我国台湾飞行员成立34低空侦察机中队(就是闻名遐迩的“黑蝙蝠中队”,也就是刘德华唱的《黑蝙蝠中队》)和35高空侦察机中队(此即“黑猫中队”),驾驶U-2侦察内地战略要地及核设施。凭借最高可达3.3万米升限的技术性能,黑猫中队深信U-2能帮助他们平安完成对内地的危险侦察飞行。

“我们是竹竿捅下来的”——U-2“蛟龙夫人”传奇

当时中国防空兵部队装备的萨姆-2

1960年苏联的击落U-2战例固然令人振奋,然而对于解放军来说却没有太多可以借鉴的地方,再加上1960年7月后中苏交恶,苏联撤走了全部专家,不可能提供更多的技术细节让我们学习。对于只有3个营的解放军地空导弹部队来说,要防守960万平方千米的领空,几乎不可能。因此空军司令刘亚楼提出了一个新的作战方法:把导弹部队撤出北京,在U-2经常活动的飞行路线上机动设伏。地空导弹部队通过防空雷达提供的情报,分析出一个重要的细节:U-2进入大陆侦察,11次中有8次经过南昌,说明南昌是U-2长途飞行中的一个校正航向的检查点。因此,地空导弹二营根据这一情况,前往南昌市郊的向塘镇布设阵地设伏。

“我们是竹竿捅下来的”——U-2“蛟龙夫人”传奇

被击落的U-2侦察机残骸

1962年1月13日,”黑猫“中队的中校陈怀驾驶U-2侦察机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双城子基地上空,用高分辨率航空侦察相机拍下了大量照片,安然返回台湾降落。对于这次十分成功的侦察飞行,蒋介石接见陈怀后在其名字后面加上一个“生”,以“祈祷”陈怀关键时刻能化险为夷,绝处逢生。

“我们是竹竿捅下来的”——U-2“蛟龙夫人”传奇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内陈列被击毁的U-2残骸

1962年9月7日,为了能再次吸引U-2出动,刘亚楼命令驻南京的一个轰-5大队进行佯动。陈怀生的U-2从桃园机场起飞,6时13分,这架U-2在桃园以北40公里处被我防空预警雷达发现,随后这架U-2从福建平潭进入大陆领空,沿着鹰厦铁路一路飞往江西。7时37分,U-2接近阵地500公里处。然而,陈怀生并没有立即驾机接近南昌,而是飞向了鄱阳湖,离设伏阵地越来越远。岳振华判断这是U-2想来个声东击西,果然,陈怀生从九江进入湖北后,立刻左转180度,飞回南昌。8时32分,U-2进入预设阵地100公里范围内后,3枚萨姆-2霎时齐射,导弹战斗部产生的大量破片瞬间击中了陈怀生的U-2,随后飞机坠落在南昌市东南18公里处的罗家集。陈怀生坠地时尚有呼吸,但最终还是抢救无效死亡。按刘亚楼司令员指示,用棺木埋葬于一座有小树林的山坡上。

“我们是竹竿捅下来的”——U-2“蛟龙夫人”传奇

1966年,军事博物馆展出的4架u-2残骸

1962年10月27日,一架美国空军U-2高空战略侦察机在对古巴进行侦察过程中,被苏联防空军导弹部队开火击落,飞行员安德森少校当场毙命。1963年11月1日,于江西上饶上空被击落,飞行员叶常棣被俘,于1982年11月10日获释。1964年7月7日,于福建漳州上空被击落,飞行员李南屏身亡。1965年1月10日,于内蒙古包头上空被击落,飞行员张立义被俘,于1982年11月10日获释。1967年9月9日,于浙江嘉兴上空被击落,飞行员黄荣北身亡。U-2自服役至今,总共被击落7架,我国击落5架,生俘3名毙亡2名飞行员。真是应了本山大叔在春晚上的那句话,“不在乎飞多高多远,关键是平稳着陆”。曾经有外国元首访问我国,当时的外交部长陈毅元帅说“我们是用竹竿捅下来的”。这样辉煌的战绩和指战员的聪明才智是分不开的,损失惨重的黑猫中队从1965年起被迫终止了对大陆腹地的侦察飞行。截至1974年,黑猫中队被击落或者因飞行事故而损失了10名飞行员,12架U-2。

“我们是竹竿捅下来的”——U-2“蛟龙夫人”传奇

U-2与RQ-4

时至今日,U-2还在服役,2002年至2007年,主承包商洛克希德公司升级了U-2的座舱,用多功能显示器、前置控制和显示系统取代了老掉牙的仪表盘。美国空军目前约有30架单座U-2执行侦察任务。另有4架双座型部署在比尔空军基地,用来训练飞行员。美国空军官网数据显示,该机具有2250公斤的有效载荷,比“全球鹰”多908公斤。此外,U-2的飞行高度极限在21336米以上,比RQ-4多3048米。在和平时期,U-2执行过洪水、地震、森林火灾等救灾侦察,还支援过搜索和救援行动,而NASA的ER-2从事大气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