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竹竿捅下來的”——U-2“蛟龍夫人”傳奇

“我們是竹竿捅下來的”——U-2“蛟龍夫人”傳奇

1950年日本橫田空軍基地的RB-29偵察機被米格戰機擊傷後在降落中墜毀

飛行器一開始應用於軍事,就被用來進行偵察,從一開始的熱氣球“瞭望”敵方陣地,到一戰二戰用照相機對敵方戰線和腹地進行偵察。冷戰開始後,美國及其盟友一直對“鐵幕”背後的蘇聯充滿了好奇和恐懼。為了瞭解蘇聯是否具備對西方發起突襲的能力,1948年美國總統杜魯門批准實施“越境飛行”(Overflight)偵察活動。美軍先後出動由B-29、B-45和B-57等轟炸機改裝而成的偵察機竄入蘇聯境內的軍事和工業等重要目標上空,然而也屢屢遭到攔截和追擊,機毀人亡的事件時有發生。

“我們是竹竿捅下來的”——U-2“蛟龍夫人”傳奇

U-2“蛟龍夫人”

1953年初,美國空軍提出了對新型偵察機的需求,主要指標一是升限不低於2.13萬米,使得蘇聯的雷達難以探測,戰鬥機和防空導彈更是鞭長莫及;二是任務半徑能達到2778千米,可以飛越蘇聯腹地。這一項目原本是由貝爾、費爾柴爾德和馬丁三家飛機公司進行投標,不料洛克希德公司的“臭鼬工廠”凱利·約翰遜不請自來,約翰遜剛完成F-104戰鬥機的設計,原型機曾飛到1.8萬米的高度。由此,約翰遜設想他的偵察機沿用F-104的火箭形機身,把機翼翼展增加3倍。同時為了減輕重量,仍然只安裝一臺發動機,取消武器系統、彈射座椅甚至是起落架等裝置,進一步提高升限。

“我們是竹竿捅下來的”——U-2“蛟龍夫人”傳奇

過長的機翼,必須在兩翼下裝上可拋放彈性的機輪才能起飛

然而這個設計方案並不被美國空軍看好,他們對這種非常規設計心存疑慮,更傾向於採用成熟的雙發機型。不過約翰遜在中央情報局高層那裡找到了支持者,當時的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決定由中情局主導越境飛行活動並提供經費,而約翰遜保證可在8個月內交付樣機,造出20架只需2250萬美元的承諾。於是在1954年底中情局啟動了代號“感光印刷”的秘密計劃,在空軍的配合下付諸實施。綠燈一開,約翰遜帶領80多人的“臭鼬”團隊迅速行動起來。為加快進度,約翰遜堅持讓技術人員在生產現場附近辦公,遇到問題可以隨時溝通和解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試飛基地最終選定了內華達州偏僻而平坦的格魯姆幹湖地區(位於神秘的“51區”當中),1955年7月試飛人員和原型機入駐。此時她才被正式定名為U-2(為了保密用U“通用”),綽號“蛟龍夫人”(Dragon Lady,源自漫畫裡神秘而危險的亞洲女性人物)。

“我們是竹竿捅下來的”——U-2“蛟龍夫人”傳奇

由於高空飛行,飛行員也要穿著類似宇航員的抗荷服

正如約翰遜保證的那樣,U-2按計劃在1955年8月開始試飛。在研製過程中,約翰遜鼓勵工程師們打破常規,大膽創新,將以往的技術規範視作參考而不是教條。U-2說來就是一種自帶動力的滑翔機,其大展弦比平直機翼的翼展比機身還長9米,在滑翔狀態下每下降1米可前進23米。同時,U-2也要像滑翔機那樣輕盈,機身以鋁合金為主,僅滿足最低的結構強度要求。蒙皮厚度只有0.5~1.6毫米,翼肋、縱梁和加強板等加固件也儘可能減少,機尾與機身的連接只用到3個固定螺栓。這就使得U-2的機動過載只有2.5g,比一般戰鬥機動輒6~7g的過載能力要差得多。

“我們是竹竿捅下來的”——U-2“蛟龍夫人”傳奇

弗朗西斯·加里·鮑爾斯和U-2

1960年5月1日,弗朗西斯·加里·鮑爾斯駕駛“Article 360”的U-2偵察機執行穿過阿富汗進入蘇聯境內,飛越車里雅賓斯克、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基洛夫和摩爾曼斯克,最後在挪威降落的偵查任務。清晨鮑爾斯在巴基斯坦白沙瓦空軍基地起飛(有文章稱在起飛前克格勃買通地勤人員把氣壓高度表的一個螺栓換成磁性螺栓,高度表指針一直指示在磁化的區間內,讓飛行員誤以為達到了預定高度,實際上,飛行高度只不過是在米格飛機的作戰區域,然後由蘇聯國土防空軍把它幹下來了,這個有待商榷),在飛入蘇聯境內大約1300英里後,U-2偵察機的自動駕駛儀突然在70000英尺(約21340米)的高度失去作用,鮑爾斯只好決定利用手動駕駛繼續完成這次艱鉅的任務。

“我們是竹竿捅下來的”——U-2“蛟龍夫人”傳奇

鮑里斯在蘇聯法庭受審

蘇聯國土防空軍出動米格-19進行攔截,但是由於受飛行高度的限制,米格-19無法達到U-2的高度。米格-19返航,防空軍出動剛出產的蘇-7進行攔截,但是由於蘇-7沒有帶任何的武器,無法對U2構成威脅,於是地面指揮員命令飛行員直接撞擊。當蘇-7加速飛向目標的時候,接到了快速離去的命令,原來這時SA-2防空導彈已經發射了。當蘇-7飛行員加速離去的時候,他看到了導彈擊中了一架沒有及時返航的米格-19,米格-19爆炸後的碎片擊中了U2。(也有說法是爆炸氣浪把另一架米格-19推到U2高度,米格-19直接把U2撞下來了)

“我們是竹竿捅下來的”——U-2“蛟龍夫人”傳奇

美國國家博物館中的U-2著艦鉤

加里·鮑爾斯在蘇聯上空被擊落之後,U-2的大名出現在了各大媒體的新聞頭條。美國的許多盟國對U-2的性能失去信心,擔心該機被擊落後引發與蘇聯外交爭端,拒絕為U-2提供海外基地。為此中央情報局出資為U-2發展出了空中加油能力,使續航時間延長到超過12小時。但飛行員身穿難受的壓力服對U-2進行10小時以上的精密操縱非常耗精力,在降落過程中就可能因過於疲勞而發生事故。如果U-2能夠從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上起降,那麼就能迴避上述政治問題。U-2上艦的想法是U-2的設計師——凱利·約翰遜在1957年首先提出的,但當時過於大膽被否決了。實際上當時美國主力“小鷹”級航母甲板寬76.8米,而U-2翼展為24.38米,理論上上艦不成問題。唯一問題在於機身結構,能不能經受起降落瞬間的衝擊。

“我們是竹竿捅下來的”——U-2“蛟龍夫人”傳奇

U-2R著艦鉤拉住攔阻索

1963年4月,約翰遜正式申請對U-2進行上艦改裝(改裝後為U-2G),內容包括加強起落架和部分機身結構及增加尾鉤,並對飛行員和輔助人員也經過了特別培訓,通過了在“小鷹”號和“突擊者”號上的多次起降試驗。1964年5月12日,U-2G降落在了“突擊者”號上。三天後,“突擊者”號在距離法屬波利尼西亞的穆魯羅阿環礁核試驗場還有大約1480公里時,U-2G起飛執行一次偵查任務,事後發現45%的照片都被雲霧覆蓋,因此項目總部批准了5月22日的第二次任務,獲得了核試驗區域的高分辨率立體照片。1968年尺寸放大並裝有可拆裝的尾鉤和擾流板的U-2R開始服役,U-2R的翼展增加到30.5米,1.8米長的翼尖可以摺疊以適應航母升降機,並多次上艦。但大多數海軍官員反對U-2佔據其航母的寶貴甲板空間,1964年偵察法國核試驗場的任務成為U-2上艦的絕唱。

“我們是竹竿捅下來的”——U-2“蛟龍夫人”傳奇

”黑蝙蝠“和”黑貓“中隊

1959年10月7日,中國空軍地空導彈部隊用引進的薩姆-2導彈,擊落了在北京上空偵察飛行的國民黨空軍偵察機RB-57D,這是世界上第一個用地空導彈擊落飛機的戰例。RB-57D被擊落,臺灣通過各種渠道確認瞭解放軍部署了蘇聯的新式防空導彈,便不再讓偵察機前往北京上空偵察,而是轉向防空薄弱的中國西北腹地進行偵察活動。為了能繼續獲得新中國的核試驗基地的相關情報,美國中情局僱傭我國臺灣飛行員成立34低空偵察機中隊(就是聞名遐邇的“黑蝙蝠中隊”,也就是劉德華唱的《黑蝙蝠中隊》)和35高空偵察機中隊(此即“黑貓中隊”),駕駛U-2偵察內地戰略要地及核設施。憑藉最高可達3.3萬米升限的技術性能,黑貓中隊深信U-2能幫助他們平安完成對內地的危險偵察飛行。

“我們是竹竿捅下來的”——U-2“蛟龍夫人”傳奇

當時中國防空兵部隊裝備的薩姆-2

1960年蘇聯的擊落U-2戰例固然令人振奮,然而對於解放軍來說卻沒有太多可以借鑑的地方,再加上1960年7月後中蘇交惡,蘇聯撤走了全部專家,不可能提供更多的技術細節讓我們學習。對於只有3個營的解放軍地空導彈部隊來說,要防守960萬平方千米的領空,幾乎不可能。因此空軍司令劉亞樓提出了一個新的作戰方法:把導彈部隊撤出北京,在U-2經常活動的飛行路線上機動設伏。地空導彈部隊通過防空雷達提供的情報,分析出一個重要的細節:U-2進入大陸偵察,11次中有8次經過南昌,說明南昌是U-2長途飛行中的一個校正航向的檢查點。因此,地空導彈二營根據這一情況,前往南昌市郊的向塘鎮佈設陣地設伏。

“我們是竹竿捅下來的”——U-2“蛟龍夫人”傳奇

被擊落的U-2偵察機殘骸

1962年1月13日,”黑貓“中隊的中校陳懷駕駛U-2偵察機在內蒙古阿拉善盟雙城子基地上空,用高分辨率航空偵察相機拍下了大量照片,安然返回臺灣降落。對於這次十分成功的偵察飛行,蔣介石接見陳懷後在其名字後面加上一個“生”,以“祈禱”陳懷關鍵時刻能化險為夷,絕處逢生。

“我們是竹竿捅下來的”——U-2“蛟龍夫人”傳奇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內陳列被擊毀的U-2殘骸

1962年9月7日,為了能再次吸引U-2出動,劉亞樓命令駐南京的一個轟-5大隊進行佯動。陳懷生的U-2從桃園機場起飛,6時13分,這架U-2在桃園以北40公里處被我防空預警雷達發現,隨後這架U-2從福建平潭進入大陸領空,沿著鷹廈鐵路一路飛往江西。7時37分,U-2接近陣地500公里處。然而,陳懷生並沒有立即駕機接近南昌,而是飛向了鄱陽湖,離設伏陣地越來越遠。嶽振華判斷這是U-2想來個聲東擊西,果然,陳懷生從九江進入湖北後,立刻左轉180度,飛回南昌。8時32分,U-2進入預設陣地100公里範圍內後,3枚薩姆-2霎時齊射,導彈戰鬥部產生的大量破片瞬間擊中了陳懷生的U-2,隨後飛機墜落在南昌市東南18公里處的羅家集。陳懷生墜地時尚有呼吸,但最終還是搶救無效死亡。按劉亞樓司令員指示,用棺木埋葬於一座有小樹林的山坡上。

“我們是竹竿捅下來的”——U-2“蛟龍夫人”傳奇

1966年,軍事博物館展出的4架u-2殘骸

1962年10月27日,一架美國空軍U-2高空戰略偵察機在對古巴進行偵察過程中,被蘇聯防空軍導彈部隊開火擊落,飛行員安德森少校當場斃命。1963年11月1日,於江西上饒上空被擊落,飛行員葉常棣被俘,於1982年11月10日獲釋。1964年7月7日,於福建漳州上空被擊落,飛行員李南屏身亡。1965年1月10日,於內蒙古包頭上空被擊落,飛行員張立義被俘,於1982年11月10日獲釋。1967年9月9日,於浙江嘉興上空被擊落,飛行員黃榮北身亡。U-2自服役至今,總共被擊落7架,我國擊落5架,生俘3名斃亡2名飛行員。真是應了本山大叔在春晚上的那句話,“不在乎飛多高多遠,關鍵是平穩著陸”。曾經有外國元首訪問我國,當時的外交部長陳毅元帥說“我們是用竹竿捅下來的”。這樣輝煌的戰績和指戰員的聰明才智是分不開的,損失慘重的黑貓中隊從1965年起被迫終止了對大陸腹地的偵察飛行。截至1974年,黑貓中隊被擊落或者因飛行事故而損失了10名飛行員,12架U-2。

“我們是竹竿捅下來的”——U-2“蛟龍夫人”傳奇

U-2與RQ-4

時至今日,U-2還在服役,2002年至2007年,主承包商洛克希德公司升級了U-2的座艙,用多功能顯示器、前置控制和顯示系統取代了老掉牙的儀表盤。美國空軍目前約有30架單座U-2執行偵察任務。另有4架雙座型部署在比爾空軍基地,用來訓練飛行員。美國空軍官網數據顯示,該機具有2250公斤的有效載荷,比“全球鷹”多908公斤。此外,U-2的飛行高度極限在21336米以上,比RQ-4多3048米。在和平時期,U-2執行過洪水、地震、森林火災等救災偵察,還支援過搜索和救援行動,而NASA的ER-2從事大氣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