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的经典 ——“拉姆”近防导弹的故事(四)

虽然“拉姆”系统是短平快思路的产物。但在1983年数次打靶试验中,成功地拦击了多架靶机。受此鼓舞,联邦德国方面计划花费1.6亿西德马克购买1923枚“拉姆”导弹和58套导弹发射装置,装备在3艘驱逐舰、10艘巡逻腿、8艘”不来梅”级护卫舰和若干艘124型护卫舰上。美国方面则打算购买4900枚“拉姆”导弹和32套导弹发射装置,准备用来装备辅助舰船或者是作为储备武器装备在战时征召的商船上。

简约的经典 ——“拉姆”近防导弹的故事(四)

遗憾的是,此后的“拉姆”系统并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驶入快车道。这其中的原因非常复杂。首先,美国海军在“情感”上对“拉姆”系统有排斥。简单的说,就是对“拉姆”系统没有明确的列装需求,“密集阵”被认为已经“足够”了。其次,政治因素在干扰着“拉姆”系统。这实际上是最关键的一个因素。“拉姆“系统的研制期间,美国经历了现代历史上最凄凉的时刻之一──伊朗人质危机。

“20世纪80年代看上去将成为苏联的一个新时代”,美国国际关系研究领域最有影响力的杂志《外交季刊》的主编威廉•G.海兰(William G. Hyland)当时这样写道。“美国的战略优势明显已经宣告结束了”。换言之,这是一个处于衰颓中的美国、缺乏自信心的美国。

此后,里根总统上台了。这时,里根已是69岁的老者,可是他和于二战风云紧急关头出任大英帝国首相的丘吉尔一样,有一颗狮子般的心。他说:“伟大的美利坚应该从事与自己相匹配的事业。”

里根对苏立场之强硬超乎克里姆林宫衮衮诸公的想象,尚未上任之际,里根即直接质疑苏联政权合法性、随即直称苏联为“邪恶帝国”。里根还效法当年年轻的肯尼迪总统,在举世闻名的柏林勃兰登堡门,对着那道把欧洲分裂成东、西两个阵营的柏林墙,向苏联领导人大声疾呼:“如果你追求和平,如果你追求苏联与东欧的繁荣,如果你追求解放,请你来到这座大门之前,打开这座大门、拆掉这道墙。”

简约的经典 ——“拉姆”近防导弹的故事(四)

不过,虽然对苏持强硬立场的里根对美国军事力量的重建贡献颇多。其就任伊始就明确表明:“我们有无法飞行的战斗机,有不能离开港口的海军舰艇,一支所谓的‘快速反应部队’既不快速也难于部署,而且没有太大的战斗力。”美国民众由此知道,重建美国的军事力量将是新总统的首要任务。里根总统的确是这样做的。

1981年,辩论的焦点是国防开支应该增加到居GDP的多少──是否需要达到百分之五的水准?百分之五是卡特所计划的目标;或者是约百分之七,这是里根计划的目标。在1983年2月19日发表的一场演讲中,里根给出了他对国防开支的最清楚的解释:“在过去被称作是‘美苏呈均势状态’的二十年里,苏联与美国的军力对比看上去更有可能是二比一,甚至更严重。”但要看到的是,里根增加国防预算的目的是打造一支“质量型”的军队。

要知道,里根是一位先进技术的强烈支持者,他并不想让美国军队满足于“够用即可”或第二好的解决方案。“创新是我们的优势”,他在1984年的一次向全国发表的讲话中如此说道。而“拉姆”这样的装备在里根眼中显然不够先进,再加上美国海军本身就没有足够的兴趣。

结果,尽管在1983年年底,早期版本的“拉姆”系统已经研发完毕,美国海军还在1983年2月关于总结马岛战争经验教训的《总结报告》中指出现代水面舰艇面临空中威胁时,缺乏有效的近距离防空武器是一个关键性问题,但美国海军并没有认真履行其购买32套发射装置和4900枚导弹的承诺,只是象征性的购买了2套发射装置和189枚导弹,更多的资源被倾向于“密集阵”系统。

简约的经典 ——“拉姆”近防导弹的故事(四)

当然,美国海军陆战队对“拉姆”表现出了真正的兴趣,希望采购更多的“拉姆”来装备登陆舰,但这也仅仅是兴趣而已,毕竟海军陆战队与海军是要在一个预算饭碗里吃饭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