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餘年》大火:榕樹下的庇廕,起點的爐火,傳統與網絡融合之路


文 | 老曹


當年的第一文學網站"榕樹下"倒下了。


但是它給國人種下的"平凡人寫作"的種子如今已經慢慢長大,只是有些長成文學的模樣,一直向上開花。

有些選擇了商業的模式,俯身而下,生藤結蔓,燎原大地。


無論如何,這都是時代奔湧向前的選擇。


01 讓普通人也執起筆來,讓平凡的人不再平凡


《慶餘年》大火:榕樹下的庇廕,起點的爐火,傳統與網絡融合之路


1997年12月25日美籍華人朱威廉辦了一個網站,起名叫"榕樹下"。


"也許有一天世界能留給我們的只有騷動和紛繁,當那一天到來的時候我們也甘願隨之沉淪,一起消失在這諸多誘惑與燈紅酒綠之中。可是,只要有一篇投稿,榕樹下便有生存下去的意義,只要還剩下一顆勇於面對生活,敏於感受的心靈,我們便能找到我們的價值。"榕樹下創辦人朱威廉這樣說。


1998年3月15日夜,臺南市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成大水利系博士生蔡智恆給自己起了個新名字"痞子蔡",在鍵盤上寫下了《第一次親密接觸》的第一行。


"在現實生活中,我當男配角。但在故事裡,我卻搖身一變成為男主角,因為我是希望浪漫愛情發生在我身上的那一種人。"這是蔡智恆的創作感言。


1998年的一個夏夜,悶熱無比。我坐在網吧的顯示器前,眼裡冒著綠光,那不是被島國動作片吸引而迸發的野性,而是一棵鬱鬱蔥蔥的大樹在我眼中的倒影。


我與千千萬萬的文學夢想者一樣,謹慎莊重地在榕樹下寫下自己人生的第一篇文章,那時沒有訂閱、沒有簽約、沒有買斷,只有如今早已跌入塵埃的夢想和快被消磨殆盡的熱情。


正如朱威廉說:"讓普通人也執起筆來,讓平凡的人不再平凡"


平凡人的寫作之旅自此開始,我們都該感謝網絡,感謝"榕樹下",是她們放低了文學的門檻,讓我們只要有一臺電腦,連接上網絡就可以開始創作。


那個學水利工程的平凡人-痞子蔡沒想到,《第一次親密接觸》突然爆紅於網絡。隨後在臺灣、大陸相繼出版紙質版本,從1998年9月-2005年止,長期霸佔圖書銷售排行榜前列,共計銷售160餘萬冊。


隨後,越來越多的平凡人開始在網上寫關於自己,關於青春,關於生活的故事。


這是一個偉大的開始,而偉大的締造者是一個偶然的念頭,一個時代的進步,一群人對夢想的執念。


02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


《慶餘年》大火:榕樹下的庇廕,起點的爐火,傳統與網絡融合之路


在那個"榕樹下"的時代,可以說是文學搭上了網絡的順風車。文學在傳統的期刊雜誌,圖書出版這些龐雜繁瑣的渠道之外,忽然多出了一條高速公路,但是這並不是取代,而是多線並行。


"榕樹下"依然購買作者的版權,在沒有微信和支付寶的年代,版權費是通過郵局匯款完成的。購買版權之後才會在網站上架,同時"榕樹下"依然會同線下的出版社合作,出版作者們的圖書。

實質上"榕樹下"做的事情是讓平凡人有創作的可能,通過信息化的快速渠道讓作者和出版社、出版社和讀者之間的路變短了。


不論如何,那依然是文學耀眼閃亮的時代,是"榕樹下"如日中天的時代,是萬民創作激情沸騰的時代。


來看看那些與"榕樹下"一起閃亮的名字:陳村、韓寒、饒雪漫、寧財神、安妮寶貝、慕容雪村、李尋歡、邢育森、今何在,他們或是成名與"榕樹下"或是與"榕樹下"密不可分。


如果說“榕樹下”改變了人們的精神世界,這並不為過。它一手撐起了那些熱愛文學的作者,一手撐起了無數渴望精神食糧的讀者。那時的“榕樹下”真的是一棵大樹,伸出兩隻巨大的手臂,託著中國人的精神家園穩步前行。


時過境遷,月自有陰晴圓缺,而天下也沒有不散的宴席。


2003年,痞子蔡的《夜玫瑰》如約出版,卻沒有如約帶來當初的火爆。

一位讀者在買了書之後這樣評論:"閱讀帶來的是悵然和失望,早知如此該用這18元人民幣去沃爾瑪買幾斤白菜。"

而那些專業評論者的批評則更加直接:"淺薄、無聊、低俗、虛假、矯情,電子化時代的文字垃圾。"


痞子蔡走下神壇,當初的追捧與讚美已經煙消雲散,而與此同時,那棵托起中國人精神家園的大樹,也在悄然準備退場。


2009年那個被朱威廉稱之為"不那麼高級的遊戲玩家"盛大網絡旗下的閱文集團收購了榕樹下。而"榕樹下"之前已經幾經易手,其靈魂早已泯滅,沉淪與消亡也就顯得那麼自然。

如今,當你在瀏覽器地址欄裡輸入榕樹下的網址,等待你的是那個無休止旋轉的圈圈。


之後,閱文集團秉承著盛大的娛樂基因,讓屬於自己的另一個爐灶開始爐火通紅,它就是起點中文網。


它是如今人們口中廣義上的網絡文學的締造者,但是那些冗長到動不動幾百萬字的網絡小說,看起來似乎離文學相去甚遠。

而起點中文網在陽春白雪的"榕樹下"面前,也顯得那麼市儈且俗氣。


批評家們對起點網絡小說的批評更甚於當初對痞子蔡的批評,文字垃圾的形容似乎都欠缺了力量,它應該是垃圾中的戰鬥機。


再偉大的時代也會有終結的時候,無論怎樣扼腕痛惜它都將一去不返。然而它種下的種子卻在批評與謾罵中悄然生長,在下一個時代,它必將怒放。


03 《慶餘年》網絡小說與傳統文學正在融合之作


《慶餘年》大火:榕樹下的庇廕,起點的爐火,傳統與網絡融合之路


當你打開起點中文網的網頁,瞬間會讓你想起它的大東家盛大集團的做派,那是一個娛樂至上的公司,它的成名源於當年代理的一款韓國遊戲《傳奇》。


貓膩在2007年5月1日開始在起點中文網上,寫一個肌無力青年的穿越故事,《慶餘年》正式拉開了大幕。


在時間被無數次切割成碎片的時代,人們越來越喜歡看這種章節短小的網絡小說。時間寶貴,最好別費腦,看著還爽快,顯然,網絡小說做到了。


《慶餘年》同樣做到了。自發布以來,從第一章火爆到了最後一章,然後,一直延續至今。


在之後的十幾年間,人們眼前的屏幕越來越小,從電腦變成了手機。人們遷徙的速度越來越快,從綠皮火車變成了風馳電掣的高鐵。

人們留給閱讀的時間越來越少,那些深刻,深沉,精緻卻也顯得冗長的描寫吸引不了人們的注意力,也掌握不了人們的時間。

2019年歲末,當一群流量小生攜手骨灰級老戲骨聯手將《慶餘年》再次推到公眾面前的時候,小說《慶餘年》在起點中文網的排名再次衝上第一位,並迅速佔領街頭巷尾,人們的床鋪和餐桌,順利成為熱點話題。


同時視頻網站們也坐不住了,如此的大熱IP怎能輕易放過,先是急不可耐地推出了會員搶先看,然後緊接著推出會員再付費搶先再多看6集。


一切的瘋狂都在述說著這本網絡小說《慶餘年》的傳奇經歷,人們似乎一夜之間對這種之前被評論家們嗤之以鼻的文學類型報以前所未有的熱情。


正如傑姆遜所說:"文化已經完全大眾化了,高雅文化與通俗文化,純文學與通俗文學的距離正在消失。"


《慶餘年》在眾多的網絡小說改編影視案例中其實並不突出,在它之前也有很多成功的網絡小說和改編案例。但是在一眾升級、殺怪、掉寶往復循環的爽點小白小說中,它最像,也最靠近傳統文學。


《慶餘年》同樣節奏緊湊,爽點密集,但是它的遣詞造句更加精緻;同樣穿越架空歷史,但是它的主體情節卻靠近權謀宮鬥;同樣腦洞打開驚喜不斷,但是它卻在故事性與情節上下足了功夫。


看得出貓膩當年並不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小白作者,寫的並不是靠獵奇、打臉、爽歪歪來搶佔讀者眼球的無腦網文,這部《慶餘年》更像是一個運用著網絡文學手法與技巧,卻傳承著傳統文學內核的融合性作品。


這也許是貓膩和《慶餘年》成功原因中的一部分。


這是令人欣慰的,那棵大樹留下的種子沒有被時間的洪流淹沒,而是偷偷長出了枝丫,在一個合適的時間,怒放開來。


04 本是同根生,相煎自不必


《慶餘年》大火:榕樹下的庇廕,起點的爐火,傳統與網絡融合之路


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主語都是文學,那麼他們之間還有那個如鴻溝般的界限嗎?


從《慶餘年》的火爆來看,這個界限就算有,也在慢慢地模糊掉。


傳統文學需要更加廣大的讀者群體,而網絡文學需要隨著讀者閱讀水平的提高而逐漸提高自己的水平線。


二者之間的關係好比一個是紅燭搖曳,細嚼淺酌的鵝肝紅酒,一個是自家餐桌,狼吞虎嚥的雜醬麵。其實不過是我們生活的不同兩面,都被我們喜愛著,需要著。


2019年的這個冬夜,冬雨連綿。我還是和所有的文學夢想者一樣,在電腦謹慎莊重地打下每一個字,每一個句子,每一篇文章。


這可能是寫作最好的時代,不過我相信以後還會更好。



後記:

《2018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報告》顯示,過去一年各類網絡文學作品總量達2442萬部,較上年增長48.3%;在讀者端,中國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達4.3億人。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4-2018年中國網絡文學市場規模從32億元增長至80.8億元,市場規模快速增長,預計2019年市場規模將突破100億。


《慶餘年》大火:榕樹下的庇廕,起點的爐火,傳統與網絡融合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