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寨兩國」醉風情

文|周鐵株(廣東)

就這樣靜靜地站立,站立……

71號界樁,契約性的標誌物,人為地硬生生把一個村寨劃成兩半,同時分屬兩個國家。

大凡地界,往往以河流、湖泊或山嶺等天然屏障為界別。當然,也有深圳中英街,中國大陸與香港以街心為界,雙方均有軍警持械守衛,還有河南省荊紫關附近的古老村街白浪街,街心有一塊頂角朝天的三稜錐石,一面朝西,一面朝東南,一面朝東北,是豫、鄂、陝三省交界的標誌物,稱“三省石”,一腳踏三省就成為可能, 於是,一條三省人混居的不足百十戶的小村街,成了久負盛名的 “雞鳴聽三省,犬吠三省聞”的去處,是中國跨省份最多的一條村鎮街道。但那些,都是歷史形成。

“一寨兩國”醉風情

瑞麗江像一條綿長的飄帶,緊緊纏繞著中緬兩國膏腴之地。故而,瑞麗有近170公里的國境線,界樁60多座,特殊的地理環境和邊貿繁榮,被人們稱為遙遠的“天涯地角”、大西南的“小深圳”,尤其是,“一國炒菜兩國香,一家有事兩國忙”的“一寨兩國”奇特景觀,確實滿足了遊客的好奇心理。

瑞麗市城區範圍不算小,沒有公交車殊感不便,到鄉鎮倒有幾路專線車。當日陰天,偶有小雨,我在客運南站趕上開往弄島口岸的3路車,途中公路旁邊,便是“一寨兩國”景區了。在雲南,這是一座極其普通的傣族村寨,中方一側是銀井村,緬方一側芒秀村,半個多世紀前,原是中方一個村寨。

那麼,一個村落是如何被國境線一分為二的?以往從影視、書籍和過境出國所獲得的經驗,無不是有邊防軍巡邏,有鐵絲網阻隔,甚至還有軍犬虎視眈眈,而這裡,似乎什麼都沒有。沒有明顯的界線,二元區隔只有一步就能跨過去的小水溝,或一道土墁,或一叢竹籬,只是象徵性,完全不具備防範功能,如果沒有中方象徵國家主權的國門和值勤武警,以及對面緬方移民局辦公房,你根本感受不到咫尺之間竟是地理意義上的“兩國”,是我見過最不設防的邊境線了。

“一寨兩國”醉風情

進入有點異國風格的景區大門,一直往前走,拐角處的分界線上有“胞波情井”,亭子模樣的井罩上,用中文和緬文在前後兩面刻上“胞波情無限,共飲一井水”字樣,最上端呈葫蘆狀。初見此物會以為是佛塔或亭閣,傣族是愛水的民族,對飲用水倍加愛護珍惜,必修建井罩,並在上面雕繪各種圖像,反映出傣人愛美之心。因井水富含礦物質,有點混濁,利用槓桿原理把井水提上來後,倒進兩個圓形石缸,一個石缸標明“中國”,一個標明“緬甸”,石缸內放滿沙子供過濾,過濾後的井水在石雕龍頭注入下面小缸,就成了飲用水。據說,為慶祝《中緬邊界條約》簽訂20週年,水井於1980年10月1日建成使用,如今有了自來水,水井僅成了供遊客參觀的一景,也是“共飲一井水”的歷史見證。

繼續往前十數米,為中緬邊境南段,71號界樁就立在丁字路口,界樁上刻“中國·1960”,界定了兩個國家的疆域。左邊是進入緬方芒秀寨的村道,右邊是銀井邊防工作站亦即國門,我見門外人來車往,不明所以,便詢問值勤女警:“外面是中方還是緬方?”

“中方。”

“可以出去看看嗎?”

“當然可以。“

“一寨兩國”醉風情

門外是一條馬路,兩旁店鋪排列成行,原來是另外一個村寨稱雲井寨,雲井初級小學就設在那裡。我返回國門內,從邊防站的宣傳櫥窗得知,銀井寨是愛國固邊模範村,共294戶1254人,其中傣族1215人,漢族39人,雲井初級小學有學生117人,緬籍學生佔43%,中緬兩國村民形成了同住一個寨,共飲一井水,共趕一條街(集市),同上一所校的獨特風情。這時正是午後上學時間,只見一群緬籍孩子揹著書包進入邊防工作站,用漢語向中國邊防戰士齊聲問好,或用傣語打招呼:“老馬對面(再見)!”便自由進入中國境內。據說,那些小“留學生”一般都會三種語言,學校開設漢語、傣語和緬語課程,雲井小學條件比較好,上學不用交錢,緬籍孩子都樂意到中國“留學”。

返回水井附近,見一群遊客圍著導遊聽她解說什麼,我擠到前面“蹭聽”。導遊是位年輕姑娘,身穿藍色窄袖緊身衣和彩色花筒裙,只見她蛾眉半掃,舌燦蓮花娓娓而談:“……中緬邊界協定簽署以後,中國收回了本屬於我們位於怒江流域的片馬、古浪等地區,也‘送’給了緬甸一部分領土。瑞麗的邊境以瑞麗江為界,江北是中國,南面屬緬甸,我們這個寨子位於江北,自古以來屬於中國,不曉得什麼緣故劃了一半給緬方。”

“一寨兩國”醉風情

當年勘定國界時的細節,庶民百姓無從知曉,但我明白“千貫治家,萬貫結鄰”的古訓,以及古人因宅基地之爭,“讓他三尺又何妨”的典型案例,只有彼此和合才能更好共依共存。大國有大國的擔當,若恃強凌弱爭雄奪霸就有欠厚道了。

“其實呢,村寨分開管治也不覺得有什麼不便。”導遊說,“我們本是同根同源,都有親戚關係,出國就像串門。”

倫常親情是舍割不斷的,而且,地球只不過是一個村落而已,國界是人類意志的具體化現,只要人們心裡的國界不存在,那又何必有彼此之分呢?否則,縱有多道馬其諾防線亦枉然。

“這兩個村寨也有通婚的囉?”有人問。

“通婚和跨境而居是平常事。我爸爸就是緬甸人,‘嫁’過來銀井村的。”導遊姑娘粲齒一笑:“你們漢人是娶新娘,我們這裡是娶新郎,落戶女家。”

一位帥哥連忙涎皮笑臉問:“原來有那樣的好事。我嫁給你,行不?”

“行啊,只要有緣!”姑娘率真自然,沒有半點羞赧,招來了眾人的哈哈大笑。

“一寨兩國”醉風情

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這裡的村民屬水傣,女人當家做主,村長的位置也由女人執掌權柄,其悠遠古風可是母系社會的遺俗?眾人隨著導遊邊走邊談,我們發現幾乎每家每戶都插上國旗,有的還插上兩面,導遊說:“黨員的家庭,除了插國旗還要插黨旗,插上黨旗是很光榮的。我也要好好幹爭取加入共產黨。”

離開人群,我獨自沿國境線前行,這是一條步遊道,左邊是湖,右邊就是作為國境線的小溝渠。道路兩旁灌木叢雜,綠意翠影,周圍是處子般的寧靜與安詳,遊人絕不會產生小心翼翼的感覺,相反給人一種溫婉的氛圍。抬眼望去相距咫尺的芒秀寨,村內全是沙土路,疏落粗陋的屋舍多是竹片牆、鋅瓦頂,還有部分茅舍,與銀井村相比較,參差高下的國運民生可見一斑。走到一棵榕樹下,蒼古的榕樹冉須飄垂,旁邊是一架鞦韆,坐上去,輕飄飄就能盪到緬甸境內,來回晃盪,猶如不停往返兩個國家,享受到一秋蕩兩國的樂趣,同時又感覺到,兩個村寨就像倆小無隙的兄弟,諧洽相和,樂何如哉!

“一寨兩國”醉風情

此外,景區內還有寬敞明亮的玉石商場、金黃璀璨的大金塔和螺絲塔、潑水廣場,以及“一寨兩國”衍生的“一樹兩國”、“一屋兩國”、“一橋兩國”、“一石兩國”,地面鋪砌的瓷磚分別用黃色和白色代表兩個不同國度:黃色是中國,代表博大包容;白色是緬甸,代表單純質樸。然而,那些景點全在中國一側的人造景觀,供遊客觀賞罷了。

“一寨兩國”醉風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