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懷讀書會每天一本書:《親密關係:通往靈魂的橋樑》

聽書文本如下:

有人形容愛情就像飛蛾撲火,讓人又愛又怕。確實,在愛情中,每個人都曾經歷過痛苦、恐懼,也體驗過狂喜與極樂,我們渴望建立永恆真摯的親密關係,卻又害怕再度受傷。

其實,你完全不用擔心,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你不但不會在親密關係裡受傷,還會遇見真正的自我,收穫幸福和愛。

這本《親密關係:通往靈魂的橋樑》將告訴你如何穿透自我障礙,用愛釀造幸福,雖然沒人能年復一年地活在火辣、熱情、浪漫的親密關係之中,但我們能在親密關係的旅途中,學習面對自己最好和最糟的特質,學習接受和放手,最終找到通往愛和幸福的橋樑。

而且,書裡的建議和分析,不只適用於親密關係,還適用於所有人際關係,因為很多相處原則都是共通的,跟你是單身或有伴侶,是異性戀或同性戀都無關。

本書出版以來連續暢銷16年,引導了無數人從“幻滅”走向“和諧之愛”,著名作家張德芬深受本書的影響,為了讓更多人獲益,她還親自動手翻譯了本書。

本書作者克里斯多福·孟是一位傑出的演說家、生命教練和諮詢師,在人際關係和親密關係領域,深入研究了近40年。他從心理學出發,結合自身經驗,為讀者繪製了一張親密關係線路圖,引領我們穿越重重困境,最終贏回力量、獲得幸福。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跟隨作者走進這本書,去探索幸福的奧秘。

01

月暈現象

親密關係開始時總是美好的,兩個人互相吸引,慢慢發展出浪漫的火花,這一階段溫馨而又甜蜜,讓人流連忘返。

但作者說,愛情初期的火花,只是一種華而不實的光亮,因為戀愛初期,很多人都會努力在伴侶面前,展現出最好的一面,而隱藏自己真正的需求,就像凹凸不平的月球表面,有了月暈的掩蓋而變得美麗一樣,所以作者把親密關係的第一階段稱為月暈現象。

其實我們建立親密關係,是為了尋找歸屬感,因為我們需要人陪伴、照顧和了解,所以我們帶著所有的幻想和需求,展開尋覓之旅,希望找到一個把我們放在第一位的理想情人。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找不到理想的伴侶,於是他們會選擇一個最符合條件的候選人,然後試圖將他們改造成夢中情人的樣子。我們會說服自己:改造他不只是為了我,其實是為了他好。

於是,你會用暗示或明示的方法,來表達期望與要求,比如你需要對方遷就你,你可能會說:如果你真的愛我,你就會讓著我。

一開始,這些方法可能會有效,但久而久之,你的期望只會讓對方苦不堪言,正如作者所說,期望就是通往地獄之路,因為期望會把接受和自由等充滿愛意的感覺擋在門外,如果你不能接受別人現在的樣子,或不讓他們自由地做自己,那麼你就不是真的愛他們,你只是想從他們身上得到滿足。

比如作者18歲時幻想的理想伴侶是,既要像母親般慈愛、溫柔,給人安全感,又要像老師般成熟、親切,還要擁有天使般的形象,但作者苦苦找尋,也找不到一個女孩,能同時具備這所有的優點。

於是,他找了一個有潛力的候選人,開始了改造計劃,作者會買書給她看,讓她變得善解人意;還會教她如何做一個親切的人;甚至會為了改善對方的身材,帶她去健身;作者不惜一切代價去改造對方,讓對方變成自己夢中情人的樣子,結果搞得雙方都疲憊不堪,最後不歡而散。

其實,我們每個人曾經都和作者一樣,會為了自己的需求去改造別人,但結果總會失敗,因為我們的需求沒有任何人能滿足,除了自己,如果你總把期望寄託在別人身上,註定會失望,進而變得憤恨,從此進入親密關係的第二階段:幻滅。

所以,如果你想安全度過這一階段,你就需要放手和接受,學會放手,你就能擺脫需求的束縛,感受到純粹的愛,和伴侶分享的事情也更多;學著接受,不僅是為了接納伴侶,更是為了接納自我。

其實,你原本就是一個完整的個體,你不必向外尋求滿足,你所需要的一切,都存在於你的心中。

02

幻滅

如果月暈現象這一階段沒能好好處理,你就會進入親密關係的第二階段:幻滅,雖然幻滅聽著不像好詞,但作者說幻滅其實是件好事,表示你不再被錯覺所迷惑。

在親密關係中,當我們需求沒有被滿足,改造伴侶的計劃又失敗時,我們就會做出一些“偏差行為”,比如吸引注意、權力鬥爭、報復心理、自我放逐。

我們先來看影響最大的權利鬥爭,權力鬥爭指的是雙方為了突顯自己的重要性,而互相傷害,像大吵大鬧、拳腳相向、冷戰、避不見面、冷嘲熱諷等,都是權利鬥爭的表現。

明明相愛的兩個人為什麼要展開權利鬥爭呢?根本原因是為了逃避自己內心深處的痛苦,作者說我們每個人潛意識裡都藏著很多痛苦,而這些痛苦主要來源於童年時期,當我們與伴侶的關係越來越親密,那些被隱藏的痛苦就會浮出水面,所以我們會認為自己的痛苦是伴侶造成的,進而開始攻擊對方,形成權利鬥爭。

比如,約翰和瑪莉是一對戀人,兩人住在一間舒適的公寓裡,本來一切都很好,但最近約翰越來越無法忍受瑪莉總是把浴室弄得一團糟,一開始約翰會用一種輕鬆、幽默的語氣來提醒瑪麗,但提醒了幾次之後,瑪莉依然沒有任何改變。

一天早上,約翰一踏進亂成一團的浴室,就立刻轉身衝進廚房,對瑪麗喊道:“我到底要跟你說多少次,用完浴室之後要收拾乾淨!”

正在準備早餐的瑪莉無辜的說道:“對不起,我本來是要收拾的,但你急著進去洗澡,所以我就忘了。”約翰還是不依不饒的質問瑪麗為什麼把化妝品亂放,瑪莉也開始反擊,於是兩人爆發了激烈的爭吵。

明明很小一件事,為什麼會引起這麼大的爭吵?這其實是兩個人的成長環境不同所造成的,瑪莉是在嚴格的家教下長大的,小時候如果她不把衣服收好,就會被媽媽處罰,所以當約翰一再要求她收拾浴室時,她就會回憶起被父母嚴格要求和懲罰時的痛苦經歷。

而約翰生長在一個缺愛的家庭,從小就被父母忽視,小時候不論他發脾氣、耍賴,還是生重病,都無法引起家人的注意,所以當他一再對瑪莉強調浴室衛生,而瑪莉還是不收拾好時,他就會回憶起童年時被忽視的痛苦經歷。

他們都很痛苦,並認為自己的痛苦是對方造成的,結果兩人就不斷的爭吵,試圖控制對方的行為。

現實中,我們很多人都跟約翰和瑪麗一樣,寧願陷入不愉快的權利鬥爭也不願面對傷痛,但如果只是逃避痛苦、不斷的鬥爭,就可能陷入另一種偏差行為:報復心理。

當你認為自己的痛苦是對方造成時,你就會刻意傷害對方,來減輕自己的痛苦,這種“我不好過,你也別想好過”的心理,會讓你的痛苦又添上一層罪惡感,然後你會陷入越報復越痛苦的惡性循環,最後進入令一種偏差行為:自我放逐。

如果你不斷在親密關係中追逐需求,你會發現自己不管是與伴侶鬥爭,還是報復伴侶都無法得到滿足,這時你會感到沮喪和無力,最後走上自暴自棄、自我放逐的死路。

那有沒有辦法能讓我們安全度過幻滅期嗎?當然有,作者提供了很多建議和方法,我重點總結了2點。

1、要直面內心的痛苦,為自己的感覺百分之百的負責。

你要明白自己的痛苦不是別人造成的,它早就存在於你的潛意識,你只有勇敢的找出痛苦並直面它,你才能放下對伴侶的要求,用愛意去對待伴侶,改善自己的親密關係。

而且你要知道,心裡的很多痛苦並不可怕,只能嚇到幼年的你,作為成年人,你有能力處理它們,雖然痛苦不能避免,但要不要受苦你卻可以選擇。

2、好好溝通

親密關係中的很多問題,如果好好溝通都是能解決的,那怎麼溝通呢?首先你需要放下立場,多換位思考,看看你是否誤解對方了。

然後你要明確目標,溝通不是為了爭對錯,親密關係裡沒有對錯,只有愛,所以你的目標應該是達成雙贏和諧的局面。

最後,溝通時注意描述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責怪對方,比如上文例子中的約翰可以說:“瑪麗你弄亂衛生間,讓我回憶起小時候不被重視的感受,我覺得很沮喪,這個問題早就存在,但這不是你的錯”。

如果溝通時你能做到這些,相信不僅能和平的解決問題,還能讓親密關係更好。

03

內省

在親密關係中,當雙方度過了幻滅期,緊接著就會進入第三階段:內省期,作者說內省期是親密關係中最黑暗的時期,在這一階段你會覺得伴侶不再像從前那麼迷人,生出一種難以捉摸的倦怠感,對很多事都失去興趣,就像被牆困住一樣。

但儘管如此,內省期也是非常關鍵的時期,如果你在幻滅期,已經掌握了平靜溝通和麵對痛苦的能力,就能幫你在內省學會檢視自己的想法和感覺,與自己的優點和缺陷和平相處,並最終獲得天賜之禮:成為真正的自己。

當然內省和幻滅是完全不同的,幻滅會讓你發現自己的錯誤觀念,學會為自己百分之百負責,內省則會讓你有更深的洞察力,去揭開錯覺的面紗,從而大大地改變你對自己的看法。

而且,幻滅期也存在很多問題,如果不好好解決,親密關係會徹底破裂,那具體都有哪些問題和解決方案呢?

第一個是受害者監牢。

作者說我們在親密關係中會自動扮演三種角色,分別是受害者、迫害者和拯救者,一旦遇到問題,我們就會在這三種角色中不斷轉換。

比如,一天早上作者醒來覺得肩膀很酸,這時問題出現,他首先變成受害者,開始喃喃自語地抱怨,接著又變成了迫害者,對自己的身體生氣,並猛力按摩肩膀,然後在洗澡時又變成了拯救者,用熱水衝了很久自己的肩膀。

其實受害者、迫害者和拯救者不僅不能解決任何問題,還會形成一個三面牆的監牢,把你死死地困在裡面,要想破牆而出,你就得跳出這三種角色,記住自己的真正目標,用愛和決心來獲得自由。

第二個是左右為難。

左右為難會把簡單的選擇,變成峰迴路轉的戲劇情節,讓人分心,無法做出正確的選擇。

比如有位女士因為受夠了自己的丈夫,覺得對方無聊又呆板,就和一個有趣的藝術家有了婚外情,她帶著左右為難的心情找到了作者,作者先勸她和丈夫離婚,和藝術家一起生活,她不願意說離開了丈夫就沒有了穩定的來源,作者又勸她和藝術家了斷,跟丈夫好好過日子,她還是不願意,說丈夫太無趣了,自己會被悶死。

你看,這就是一個左右為難的局面,讓人糾結而又痛苦,那怎麼才能走出這個困境呢?其實也很簡單,你得先聽出內心的聲音做出選擇,並接受自己的選擇,如果聽不到內心的聲音,就乾脆兩個都不選,去探索第三種選擇。

第三個是對家庭死忠。

在生活中,我們會死忠與家族處理感情和問題的方法,比如,作者在不開心時,會像他母親一樣,用沉默來表達憤怒,也會像他父親一樣冷嘲熱諷,還有很多人按照父母的要求來選伴侶和工作,也是對家庭死忠的表現形式。

那如何走出這個困境呢?你需要找出你在哪些方面,陷入了對家族死忠的困境,並賦予自己力量,去改變這個你之前認為不可能改變的習慣。

聽到這你是不是快對親密關係失去信心了,無論是月暈階段、幻滅階段、還是內省階段,都充滿了各種問題和痛苦,那親密關係有沒有甜蜜的、讓人愉悅的階段呢?當然有,這就是下面我們要講的最後階段:啟示。

04

啟示

當你穿越了最黑暗的內省階段,你就會到達最明亮的啟示階段,啟示是靈魂與人格之間的橋樑,不僅能讓我們獲得真正的自由,還能幫我們從親密關係進入更深的靈魂關係。

那怎麼判斷自己是否進入了啟示階段呢?一般啟示有三種呈現方式,第一種是啟示推著你從一個階段邁向下一個階段,並在痛苦和問題中獲得成長,比如幻滅的痛苦,會讓你看穿月暈現象裡虛幻的光彩,再比如內省會讓你發現自己錯誤觀念的根源。

第二種就像神蹟顯現一樣,可遇不可求、琢磨不透,但知道有這種方式也是好的,因為你可以提前做好準備,隨時迎接它的到來。

第三種是自己選擇的結果,你可以進入“量子隧道”,獲得啟示,並體驗到靈魂關係,而不必辛苦的走完前三個階段,那這是怎麼做到的呢?

作者說重點在於我們是否願意臣服,如果我們選擇臣服,我們就會從“做事”的模式轉換成“接受”,而“接受”正是人際關係的關鍵,臣服能讓我們接受引導、啟發,並獲得知識、增長見識,最終脫離困境。

比如,作者有次和妻子大吵一架之後,感到非常沮喪,正當他在想要不要離婚時,腦海中突然出現一句話:“當你想盡快到達一個地方,最快速的方式就是,你已經在那裡了。”

他發現他真正想要的是和妻子和平相處、彼此相愛,而到達這種狀態最快的方式,就是臣服於內心的愛,於是他轉身進入廚房,做了妻子最愛吃的菜,結果他的付出深深的感動了妻子,兩人關係變得更加親近。

啟示隨時都可能發生,如果你願意像作者一樣接受自己看見的事物,靈魂就會一點一滴地讓你發現它的存在,並引導你走出困境。

當然,你可能還會離開啟示的階段,重新體驗權力鬥爭、失望或停滯的狀態,但啟示會在你心中留下深刻的印痕,讓你在面對困境時仍能心存希望,並相信只要你決心選擇愛,就能渡過所有困難。

好了,以上就是本書的精華。

每個人都想擁有高質量的親密關係,但這需要你的努力,你要學會主宰自己的身體、感覺及心智,接受靈魂的引導,把親密關係當成自己的修道院,不斷修煉自己的內心,放下執念,選擇原諒而不責怪他人,真心的感激而不批判他人,讓愛意在彼此之間流動。

其實人這一生,陪伴我們最久的就是自己的伴侶,而親密關係的質量,直接決定著我們的幸福質量,經營好親密關係,學會無條件的愛自己和對方,你就能贏得幸福。

因為愛是親密關係裡的潤滑劑,有了愛就有了穿越重重困難的勇氣,而幸運的是,你不必費力去尋找、追逐或贏得愛,因為愛不會躲藏,不會跑走,也不會向你要求任何代價。

你只要在心裡為它留一塊空間,保持對愛的期待,愛就會自然地注入你心中,讓你超脫情緒、倦怠感、迷思及衝動,接受靈魂的引導,成為真正的自己。

到最後,你與每一個人的相遇,都會成為神聖的邂逅,因為你可以從別人身上發現真正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