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点历史,济南是何时称“泉城”的?

济南泉水众多,湖山胜迹,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然而清以前,文献资料中从未出现“泉城”二字,最多的譬喻是“似江南”“亚江南”。

清末民初,西学东渐,风气渐开。济南开商埠、兴学堂、通铁路,许多文人墨客用白话文记录下对济南的观感。

1924年5月31日至6月5日,时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的周作人应邀到济南讲学,并于6月1日下午游览了大明湖,6月2日上午游览了金线泉、趵突泉、商埠公园等处,对济南留下了良好印象,并作《济南道中》3篇(实际上是写给孙伏园的信,后被称为书信体散文)。在《济南道中(之三)》中,周作人写道:“济南则很有江南的风味,但我所讨厌的那些东南的脾气似乎没有。”这是一个南方人眼中的济南,应和了宋人黄山谷“济南潇洒似江南”的诗句。

学点历史,济南是何时称“泉城”的?

金线泉


学点历史,济南是何时称“泉城”的?

趵突泉


老舍与济南的缘分颇深。在20世纪30年代,老舍曾两度执教于教会学校齐鲁大学(现山东大学西校区),两次加起来时间长达4年半之久。这段时期,是老舍创作的黄金时期,他写出了《猫城记》《离婚》等小说,写出了《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等散文名作。老舍可说是济南山水的知音。在1937年发表的《大明湖之春》中,老舍写道:“泉、池、河、湖,四者具备,这才显出济南的特色与可贵,它是北方唯一的‘水城’。”

在文学史上享有“女兵作家”之誉的谢冰莹,1947年的春末夏初曾到济南探亲,写下了散文《济南散记》。文中写道:“济南,的确是水都。”

把济南坐实为“水都”的,是一篇《济南漫步杂记》的文章。该文作者吕保田,是奉命视察各大煤矿区的官员。该文发表时有一肩题:“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水都万象,旅人多愁。”在文中,有这样一段叙述:“在许多的广告上都写着‘水都济南’什么什么的,实际上,济南也真不愧称为‘水都’……在每条巷子里,多通有一条活水沟,一些妇女便在两畔浣衣。”连广告上都写有“水都济南”,说明济南人自己也认可这别号了。然而细分析,“水都”二字于济南却不甚贴切。水多的地方都可叫水都、水城或水乡,济南的水却与别处不同,是“家家泉水”。

学点历史,济南是何时称“泉城”的?

倪锡英,1911年出生于无锡东亭镇大厦村,为明代大诗画家倪瓒(倪云林)第21世孙。倪锡英酷爱旅游和儿童文学创作,曾编写了两套丛书。一套为儿童知识文库。另一套都市地理小丛书,为他被中国社会教育出版社派往全国各地作社会调查所作,丛书包括《济南》、《青岛》、《上海》等9本。

倪锡英对济南的印象是深刻的,1940年11月,客居重庆的倪锡英又写了《大明湖雪中游》一文,在文中,他回忆了1932年冬游大明湖的情景,并有一段话总结济南的风光特色。他写道:“整个的济南城,是被包围在泉水的潜流中,这泉水,浸润着所有济南全城的大街小巷,使济南蒙上了一重水色的轻纱,显得潇洒而美丽。这些泉水,是以城周四围的群山为源,衍流入城,分布为有名的七十二泉,趵突泉以冠军突跃的姿态,结成了群泉迸发的水花,而大明湖又成了‘群泉之家’,变为一切泉流的总汇。所以,济南可以说是一座‘泉之城’,而大明湖却堪称是一个‘泉之湖’。”

学点历史,济南是何时称“泉城”的?

“泉之城”!“泉城”的别名呼之欲出了。

1965年11月,济南市政府将西门月城街、西门大街、院西大街以及南北向的七忠祠街、福德巷5条街巷合并,命名为“泉城路”。之后,以“泉城”命名的事物便多了起来, “泉城”逐渐名扬中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