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为亲戚求官职,皇帝却说:这事我做不了主,得看他意愿才行

说到走后门这风气,从古至今是一直存在的,还是很难改变的一种不好的习俗。就说在古代吧,皇帝是老大,所以他的老婆很多,这些女子里有他喜欢的,也有很多是他为稳定朝中平衡而纳入后宫的朝中大臣权贵之女,这就是皇帝的权谋之术。但是这些女子入宫也是有目的的。不是单纯的皇帝说了算,她们也要为自己的家族谋取利益。所以是双方都是有目的的。就说这么一位妃子,她想要为自己的亲戚谋个官职,这本来是皇帝一句话的事,但是皇帝却说:这件事他没法做主,得看他的意愿才行。这是怎么回事呢?此人是谁,这么牛逼,皇帝都要看他的颜色。

皇后为亲戚求官职,皇帝却说:这事我做不了主,得看他意愿才行

其实说到这个人大家可能都不太熟悉,但是提起范仲淹相比无人不知吧,他就是宋仁宗的宰相杜衍,杜衍的人生很是坎坷,他在十五岁时遭两位兄长虐待。后来他到母亲那里,继父不肯收留,只好在孟洛等地流浪。后还是一富户相里氏看杜衍仪表不凡,将女儿嫁给他。杜衍因此才有个家,于是他束发苦志厉操,誓要出人头地,果然黄天不负有心人,大中祥符元年,杜衍中进士甲科。进士及第后,靠自己的能力一路高升。直至出任宰相及枢密使后,于是便大力支持和推进范仲淹提出的“抑侥幸”政策,因此“庆历新政”缓缓拉开帷幕。

皇后为亲戚求官职,皇帝却说:这事我做不了主,得看他意愿才行

可“抑侥幸”哪有那么容易,首先就要抑制浩荡的皇恩。那时官吏升迁任命,只要讨皇上开心就行,一个“恩降”条子下来,下边就只有奉旨办事的份儿。一时间找关系、跑后门靡然成风,吏治昏暗而腐败。这还不算让人头疼的,最让人头疼的就是皇帝的妃子家族了,这可是皇亲国戚,在加上皇帝的妃子一给皇帝吹耳边风 ,皇帝就会忍不住了,那下边的大臣看见皇帝都这样,可想而知这“抑侥幸”政策是有多么的难。下面就来说这么一个故事。

皇后为亲戚求官职,皇帝却说:这事我做不了主,得看他意愿才行

当时大宋是宋仁宗当政,说的就是他和后宫妃子的故事,一天宋仁宗正和自己的宠妃腻在一起,本来两人都很愉快,但是这个妃子却在宋仁宗耳边吹起了耳边风,想要为自己的亲戚在朝中谋一个官职,但是宋仁宗正让杜衍在朝中实施“抑侥幸”政策,就是要抑制这种不好的风气,但是当时正沉浸在温柔乡里的仁宗,也不好意思当面驳爱妃的面子,于是就批了一张任官条子,让人转交给杜衍。杜衍见了皇帝的“恩降”条子,很是不乐意,次日便拿着条子找仁宗,说:“您一方面下诏要明黜陟、抑侥幸,不再随意批条子,可昨日为何出尔反尔?君无戏言,让百官情何以堪?”

皇后为亲戚求官职,皇帝却说:这事我做不了主,得看他意愿才行

仁宗自知理亏,耸耸肩膀,说:“爱妃找我说情,我也很无奈啊!你就先睁只眼闭只眼,通融一下吧,我保证下不为例,好吗?”旁边有个谏官见皇帝都服软求饶了,便给杜衍使了个眼色,那意思再明白不过了。谁知杜衍扑通跪倒,说:“皇上可以恩降,但微臣不可,为了刹住这股歪风邪气,我绝不会出卖底线。”仁宗听了虽然心中不悦,可又挑不出什么毛病,只得就此作罢。可皇帝有三宫六院,哪会没有“人情债”,哪是说刹住就能刹住的?攀私情、拉关系想谋个一官半职的人还是络绎不绝,仁宗也是左右为难。有时实在磨不开面子了,就批一张条子,其实他心里跟明镜似的:我虽然批了,可这条子杜衍不认,也是不作数的。

皇后为亲戚求官职,皇帝却说:这事我做不了主,得看他意愿才行

据《宋史》记载,仁宗和杜衍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演起了“双簧戏”,而且屡试不爽,一时在民间传为美谈。又有一日,一个外戚想调任京官,便找到皇后说情。仁宗见是皇后,也不好拒绝,但提醒皇后,恐怕过不了杜衍那关。皇后只好作罢,因为她也深知杜衍的“铁面无私”。要是皇帝真批了,万一又被杜衍所拦,那她也太丢面子了。能说上话的妃子,哪个不想让自己的亲信捞个肥差?于是各显本事纠缠仁宗,仁宗也是苦不堪言,经常弄得焦头烂额。再有人说情,他干脆就说:“朕无不可,但这白胡子老杜不肯啊!”直接把皮球踢给了杜衍。

皇后为亲戚求官职,皇帝却说:这事我做不了主,得看他意愿才行

杜衍的“不可”,自然得罪了不少宦官人家,他们便联络起来,处处对杜衍恶语相向。杜衍的管家看不过去了,劝道:“您这又是何必呢?连皇帝都网开一面了,您又何必要当皇帝的挡箭牌呢?”杜衍大笑着说:“为了大宋江山,当皇帝的挡箭牌又如何?”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封建专制社会,杜衍能直面皇权,以下纠上,弄不好就会招来杀头之祸,如果没有担当精神和超人胆识,谁能做,谁又敢去做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