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督脈穴,治療中氣下陷的近視,花眼,耳鳴,耳聾。

督脈穴

督脈穴:依據陰昇陽降的經氣流注理論,督脈應起於頭部,下降於會陰穴,同理:陽在陰中升,陰在陽中降;督脈的陽氣在人脈流注和寄存,所以關元可以大補元陽,治療脫證;大椎亦可滋養元陰,治療陰虛諸證。

百會:

穴名釋義:百會穴,人體穴位,位置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聯線的交點處。首見於《針灸甲乙經》,歸屬督脈,別名"三陽五會"。《採艾編》雲:"三陽五會,五之為言百也",意為百脈於此交會。百脈之會,百病所主,故百會穴的治症頗多,為臨床常用穴之一

解剖定位:定位此穴道時要讓患者採用正坐的姿


巧用督脈穴,治療中氣下陷的近視,花眼,耳鳴,耳聾。

勢,百會穴位於人體的頭部,頭頂正中心,可以通過兩耳角直上連線中點,來簡易取此穴。當前髮際上五寸,後髮際上七寸,前後髮際之間的直線距離相當於12寸。(或以兩眉頭中間向上一橫指起,直到後髮際正中點。)

穴性:督脈穴,陽穴,穴居顛頂,聯繫腦部:百會穴位居顛頂部,其深處即為腦之所在;且百會為督脈經穴,督脈又歸屬與腦。此外,根據"氣街"理論,"頭氣有街"、"氣在頭者,止之於腦"(《靈樞·衛氣》),即經氣到頭部的(手、足三陽)都聯繫於腦。根據"四海"理論,"腦為髓海"。楊上善注說"胃流津液滲入骨空,變而為髓,頭中最多,故為海也。是腎所生,其氣上輸腦蓋百會穴,下輸風府也"。可見,百會穴與腦密切聯繫,是調節大腦功能的要穴。百脈之會,貫達全身。頭為諸陽之會,百脈之宗,而百會穴則為各經脈氣會聚之處。穴性屬陽,又於陽中寓陰,故能通達陰陽脈絡,連貫周身經穴,對於調節機體的陰陽平衡起著重要的作用。

巧用督脈穴,治療中氣下陷的近視,花眼,耳鳴,耳聾。


適用病機:中氣下陷、大氣下陷、元氣下陷、肝陽上亢、腦絡瘀阻、神昏氣閉。

適應疾病:近視,花眼,耳鳴,耳聾,低血壓,腦癱,腦萎縮(老年痴呆)等氣機不升,寸脈無力的所有疾病

中氣下陷:臟器下垂,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脈緩、弱、細、澀、寸或寸關重按無力。

操作:中氣分陰陽,偏陽虛的可灸之,艾灸時間:1分鐘到30分鐘;結合中脘,氣海、足三里;

中氣下陷導致胃氣不降證,可加針刺陽陵泉;方劑可用補中益氣丸加枳殼。

中氣偏氣陰兩虛,舌淡苔幹,脈數按之無力,

鄙人自擬升陷益氣養陰湯

巧用督脈穴,治療中氣下陷的近視,花眼,耳鳴,耳聾。

多陪陪父母


方藥:黨參10、黃芪5、麥冬10、葛根3、桔梗3,

中氣不足,應守氣大於升氣,氣不足於中焦,應補而留之,氣性本散,量足自上行,何須用大量升散之藥引之,且升散之風藥容易動氣生風,故李士懋老師經常在補中益氣湯中加山萸肉監製柴升,餘認為應用補氣血,生津液的黨參為君,補而不燥,黃芪為臣,補而兼升,麥冬養陰、柴胡、升麻有傷陰之嫌,故用桔梗、葛根代替,屢試不爽。

凡氣虛下陷,脈數無力,切不可與補中益氣湯,鄙人在中氣不足時誤服此藥半月餘,燥熱甚,飲水不解,用此方調理月餘才漸康復。

大氣下陷:百會加膻中,關元。

元氣下陷:百會加關元,中脘,足三里。

肝陽上亢:症見頭暈目眩,頭重足軟,舌紅苔幹,脈浮弦而勁,按之無力。

操作:在百會針刺,用捻轉瀉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