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話明清之於謙:危難時刻保下大明江山,卻終死於大明之手

提到于謙這個名字,想來大家會想到“抽菸、喝酒、燙頭”的著名相聲演員于謙,不過今天要說的于謙,與“抽菸、喝酒、燙頭”卻是一點都不沾邊。前段時間一部《大明風華》的影視劇上映,可以說是引起了很多小夥伴對於大明歷史的探究,而今天,咱們就來說說明朝功臣于謙。

大話明清之於謙:危難時刻保下大明江山,卻終死於大明之手

在《大明風華》中,由蘇可飾演的于謙,可以說是放蕩不羈的,而且還有些嗜酒成性,但也卻是敢於直言的,不管是面對朱棣、朱瞻基,還是面對朱祁鎮,可以說都是剛正不阿的。那麼歷史上的于謙是不是有劇中於謙這種魏晉風度呢?

大話明清之於謙:危難時刻保下大明江山,卻終死於大明之手

于謙其人

于謙出生於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人。永樂十九年時,年僅24歲便高中進士,這不得不說于謙確有大才,當然這裡和影視劇中是有差別的,他並不是狀元,而是而是三甲第九十二名。之後在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職隨明宣宗平定漢王朱高煦之亂,因嚴詞斥責朱高煦而受宣宗賞識,升為巡按江西,頌聲滿道。

大話明清之於謙:危難時刻保下大明江山,卻終死於大明之手

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等地。明英宗時因入京覲見時不向權臣王振送禮,遭誣陷下獄,因兩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請而復任。這裡也不難看出他的個性十分的剛直,而要說真正讓他成為大功之臣的,還是之後的北京保衛戰,正是這一戰,可以說是為大明續命二百年。

大話明清之於謙:危難時刻保下大明江山,卻終死於大明之手

土木堡之變後,大明危在旦夕

公元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決定御駕親征瓦剌,結果,發生了大名鼎鼎的土木堡事變,御駕親征的皇帝朱祁鎮被抓,而瓦剌以此為由,對大明提出了很多非分的要求,同時還繼續對大明的首都北京增兵。一時之間,朝野震驚。

大話明清之於謙:危難時刻保下大明江山,卻終死於大明之手

臨危授命,力挽狂瀾

當時大明朝可以說上下一片慌亂,而腐儒徐有貞以星象玄學為名,提出遷都南京,當時朝中無人主事,孫太后雖想有作為但奈何一介女流怎敵朝臣過大的遷都之聲,關鍵時刻於謙站出來了,以“京師天下根本,一動則大事去矣,獨不見宋南渡事乎”(《明史》)為由,呵斥了朝廷的遷都派,此舉迎合了孫太后的心思,他也被孫太后倚重。

大話明清之於謙:危難時刻保下大明江山,卻終死於大明之手

而在皇帝被俘、瓦剌大軍將要兵臨城下的局面下,于謙力排眾議,請求固守國都,立鉞王朱祁鈺為新君,進兵部尚書。朱祁鈺繼位之後,于謙整飭兵備,部署要害,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破瓦剌之軍,後加少保銜,總督軍務。也正是因為他的堅持,才使得也先將英宗送回。

大話明清之於謙:危難時刻保下大明江山,卻終死於大明之手

可以說正是于謙的一己之力,穩定了“土木堡之變”後的混亂局面,而之後的“北京保衛戰”更是力挽狂瀾,拒外敵於城外,揚國威於朝中。可以說,有于謙的這樣的英雄,是明朝之幸,是華夏之幸。然而,七年後,於大明危難之際“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的他,卻是最終死在了大明的刀下。

大話明清之於謙:危難時刻保下大明江山,卻終死於大明之手

“奪門之變”朱祁鎮復位,于謙被誅

在北京保衛戰後,朱祁鎮被以太上皇的身份回到大明,之後便是被朱祁鈺軟禁,後景泰八年(1457年)的正月,明代宗朱祁鈺病重,趁此良機,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貞率士兵千人攻破南宮大門,釋放了朱祁鎮,並擁立其復位,史稱“奪門之變”。在驚恐不安中度過了七年後,朱祁鎮終於翻身了。

大話明清之於謙:危難時刻保下大明江山,卻終死於大明之手

英宗復位後,石亨等人誣陷於謙製造不軌言論、勾結襄王,再加上英宗本來就記恨于謙,畢竟在戰爭期間,可以說于謙是不顧他的安危,執意抗擊瓦剌的,並且還擁立朱祁鈺,這樣的情況下自然是心有記恨的,所以最後以謀反罪判處於謙斬刑。

大話明清之於謙:危難時刻保下大明江山,卻終死於大明之手

朱見深繼位,于謙得以平反

公元1464年,明英宗朱祁鎮去世後,他的長子朱見深繼位,是為明憲宗。朱見深是一個英明、寬仁的皇帝。當年,朱祁鈺曾經廢除他的太子地位,他以德報怨,恢復了朱祁鈺的皇帝身份,為他重修陵寢。在如何對待于謙的問題上,朱見深依然非常寬厚。

大話明清之於謙:危難時刻保下大明江山,卻終死於大明之手

朱見深首先赦免了于謙的兒子于冕。于冕回來後,上了一道疏,請求朝廷為父親于謙平反。朱見深親自過問這件事情,恢復了于謙的官職,頒發誥文說:“當國家多難的時候,(于謙)保衛社稷使其沒有危險,獨自堅持公道,被權臣奸臣共同嫉妒。先帝(朱祁鎮)在時已知道了他的冤屈,而朕實在憐惜他的忠誠。”此外,朝廷還將於謙的故居改建為“憐忠祠”,以資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