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孩子情緒、行為?這才是爸爸媽媽的正確做法!

處理孩子情緒、行為?這才是爸爸媽媽的正確做法!

處理孩子情緒、行為?這才是爸爸媽媽的正確做法!

處理孩子情緒、行為?這才是爸爸媽媽的正確做法!

這則視頻,昨天看了之後忍不住在微博轉了起來。這位爸爸的做法實在太讚了。

關於孩子發脾氣的問題,我收到了太多次提問,大家都在問:自在媽,孩子發脾氣,我該怎麼辦呢?

首先,這個問題就值得我們好好去分析一下:


孩子發脾氣,我該怎麼辦?

現在,大家把這個問題讀三遍,發現其中的“奧秘”了嗎?

處理孩子情緒、行為?這才是爸爸媽媽的正確做法!

問題究竟在哪

如果加以解析,這個問題的前半句提出的是孩子面臨的問題,而後半句卻是在說父母自己。

所以,需要幫助的,究竟是孩子還是父母自己呢?

我曾經跟一位寶媽聊天,她也提到了孩子愛發脾氣這件事,令她苦惱不已。

我問:你在苦惱什麼?

寶媽:她(孩子)太愛發脾氣了!

我:哦?經常發脾氣?

寶媽:是啊!我都要崩潰了,真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看完這段對話,大家覺得這位媽媽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可能有爸爸媽媽會說,這還不明顯,要解決怎麼不讓孩子經常發脾氣嘛!

但如果我這樣表述,大家會怎麼看?一位寶媽,孩子平均每天發3次脾氣,她很崩潰,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另一位寶媽,孩子平均每天發10次脾氣,她覺得這個頻率很高,

所以很崩潰,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處理孩子情緒、行為?這才是爸爸媽媽的正確做法!

所以,令爸爸媽媽崩潰的,究竟是孩子經常發脾氣,還是取決於自己的“耐受力”呢?

當爸爸媽媽問怎麼辦的時候,希望把自己從崩潰的情緒中解脫出來,和解決孩子的情緒、行為問題相比,哪個是

更迫切、亟待解決的問題呢?

當我們心情大好的時候,孩子在牆上信手塗鴉,我們可能會覺得——哇,寶寶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好棒啊!但如果我們心情煩躁時,看到牆上的塗鴉——大概就只想咆哮了。

顯然,當我們處理好了自己的情緒,再去觀察孩子遇到的問題和情緒困難,我們才會做出更理智、更有利於解決問題的決定和判斷。

回到視頻,這位爸爸最酷的地方是:


01 向孩子坦陳自己的感受

在我們的家庭文化裡,坦白總顯得是件不那麼容易的事情。我們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弱點、錯誤,使用另一種語言方式輸出,當孩子做出“不聽話”的舉動時,我們對於超出自己操控

而感到憤怒、生氣,我們甚至會擔心受到“因為孩子的不好的舉動而讓自己蒙羞”,我們不願承認自己的責任缺失、育兒方式不夠成熟,與孩子的信任與聯結不夠,只能更加遷怒孩子,甚至通過“身份”在這段關係裡做出脆弱的掙扎——所以我們常常聽到叛逆期的孩子質問:我憑什麼聽你的!父母回答:因為我是你的爸爸(媽媽)!

好吧,如果我們能像視頻中的那位父親那樣,承認自己某個時刻的感受,承認自己的不完美,這樣是不是會更拉近與孩子的距離?

之前,我曾寫過一篇文章《我們怎麼做,才有可能喪失父母權威》真正的父母權威,不是高高在上的姿態,而是與孩子彼此信任,攜手共進的最大誠意,這才是真正的權威。

現代育兒知識裡常常強調的一點是:學會接納孩子。但如果,連自己都不肯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又何談接納孩子呢?

勇敢點,坦誠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只是你口中的“難”,不是困難,而是難為情吧。

承認自己的情緒、接納自己不可能時刻把控全局這件事,才能更好的整理自己的情緒,也只有收拾好自己的情緒,才談得上去幫助孩子解決情緒問題。

處理孩子情緒、行為?這才是爸爸媽媽的正確做法!

你的底線,我會尊重!

02 視頻裡的爸爸對女兒說:我尊重你,也尊重的你心情。重要的是你要說開,讓我知道你的底線在哪裡,要是今天不適合跟你開玩笑,那我就不開玩笑,但你要告訴我,因為我瞭解的不夠,就做不好

這段實在太暖心,我們的傳統育兒觀念裡,即使孩子不能接受父母批評或者玩笑的方式,父母會覺得,說你兩句怎麼了?或者開個玩笑嘛,又怎麼樣?底線,在很多父母眼裡“小孩子懂什麼叫底線啊?

是的,他不懂什麼才可以稱為底線,但不代表他沒有底線。


“尊重”也是現代育兒中強調比較多的詞,但是我們有多少人,跟孩子溝通過底線的問題?或者,你對孩子的底線瞭解多少呢?

我曾經在兒童樂園的一個攀巖項目前遇到一對母子,孩子爬一半說害怕,媽媽說:別的小朋友都爬上去了,往上爬!孩子仍然說:不行,我害怕!媽媽語氣嚴厲的說:有什麼好害怕的!膽小!最終,孩子還是沒爬上去,下來了。媽媽一邊動作粗暴地幫助孩子整理衣服,一邊說:這有什麼好害怕的,沒出息!

男孩小心翼翼看著媽媽,又尷尬地看了看周圍。我常常想,如果讓這位媽媽做一件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她放棄了,是否會接受他人責難和嘲諷呢?還是很快就“原諒”自己的“沒出息”?

還有我們這一代人也曾經面對過的問題,比如父親母親以整理房間為名,翻看孩子的抽屜,並認為這沒有什麼不合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底線,孩子也一樣,對孩子的尊重,首先是要尊重孩子的底線,這也是父愛、母愛的界限,用父愛、母愛之名越過底線,那不是愛,是綁架。

處理孩子情緒、行為?這才是爸爸媽媽的正確做法!

03 承認情緒,並且let it be

視頻裡的爸爸對女兒說:“你要承認你生氣了,並且放下,你要接受它(情緒)尊重它(情緒),不要沉浸在裡面太久。

在以前的分享中,我曾經在講座群分享過關於情緒,我們如何認識它。要知道情緒本身沒有好壞,而情緒背後,我們為他們貼上的標籤,才讓情緒有了好壞之分。感到生氣並沒有什麼,但不要讓自己沉浸在裡面太久。

我們是情緒的主人,而不是讓情緒左右我們。很多時候,傷害我們的不是情緒本身,而是我們給情緒貼上的標籤以及評價。


那些負面情緒怎麼辦?

Let it be,說易行難

。不開心,去踢踢土,來一場枕頭大戰,飛速跑上兩圈,做一切能讓自己好起來的事情,說到底,別讓情緒傷害我們。

當孩子說,我難過。他們接到的答案有:“有什麼可難過的。” “哦,這聽起來真的是有些難過,難過很正常,換我也會,但沒關係,我會陪著你,一切都會好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