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道家思想?它的要義是什麼?

化龍263


道家思想,代表人物是老子,代表文獻是老子道德經。

老子道德經闡述了宇宙萬物的運轉規律,也敘述了為人處世修身養性的方法,也論述了治國理政的方略,可以說包羅萬象。但其核心思想是道法自然,無為而治。

但是後世對老子思想也就是對道家思想有很多錯解、誤解和曲解。最顯著的是認為老子是愚民思想,認為“無為”是不作為、消極、避世等。

簡直是錯的太離譜了。篇幅有限,這裡只重點闡述幾個觀點:

1、道法自然。這是道德經第25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指做人做事順應天地運轉的自然規律,不能背道而馳。特別是今年來全球氣候問題,生態環境破壞問題,很多方面是人類為了單純追求經濟發展而汙染了環境。

2、無為而治。道德經很多篇章都講“無為”,也講“無為而無不為”,但很多人斷章取義,認為無為是啥都不做。老子講的“無為”是指不以強調個人自我而為,是以淡化自我,而以他人利益,以大局利益而為。“無為”是指不抓取、不佔有、不主宰,如同天地化育萬物而不主宰萬物。

3、柔弱、處下、不爭。老子以水為師,觀水悟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水的特徵特性就是如此,雖然柔弱、處下、不爭,但“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所謂“柔勝剛”。老子是希望人們學習水的特徵特性,做有利於人民的事,而又不逞強好勝。

4、清淨、慈悲、節儉。“致虛極,守靜篤”,放下頭腦執念,身心合一,恢復我們的良心本心,才能客觀的體會宇宙萬物的運轉規律,才能真正的修身養性,提高覺悟。老子說他有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悲大愛為本,勤儉節約,不浪費資源,不製造汙染,不逞強好勝,只做有利於地球永續發展的事。





家國天下也


道家思想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天體演化及生成萬物的自然規律

二、人類社會管理學

三、人生哲學

天體演化及生成萬物

關於天體演化及萬物生成,老子的《道德經》是這樣說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裡老子說的道,顯然是指開天闢地之前的混沌世界,即宇宙間什麼也沒有,這種狀態應該就是古人說的“無極“,而孔子在易傳中說:"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的太極應是指無極,因為,由陳摶所傳於後世的太極圖,實際上是一個標準的兩儀圖。“道生一”之“一“字,就是道或無極〈整個宇宙所呈現的混沌狀態〉經過曼長的演化過程〈自然界物理、化學變化過程〉,最初生成了陰水,同時,在另一區域同樣經過連續不斷的演化衰變〈物理化學變化)過程,在陰能量〈冷能〉的作用下,就自然而然地形了與冷〈陰〉能量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種能量,這種陽能量就是熱能量,這就老子的"一生二”。冷或陰〈一〉與熱或陽〈二〉兩種能量在一定的區域內,相互作用,就一定會形成對流,這兩種截然不同對流能量,我們稱其為正、負能量流〈也可叫作陰陽能量流〉。當正負兩種不同的能量流在相遇的瞬間,形成一定的夾角,此時必然會形成旋渦,若這兩種對流能流所產生的力相等,那麼這個旋渦就應該在原地不會向任何一方偏移,若任意一方偏弱,這種氣旋必向弱的一方移動,如果過弱,氣旋消失…如果正、負兩種能量流都保持一定的強度且二者對等(平衡),氣旋就一直持續下去,伴隨著時間的推移(延長),氣旋周圍所有的物質都一定被氣旋吸進核心,形成球狀,與此同時該星球開始作自旋運動,這陰陽〈正負〉兩種能量流就順理成章地成為該天體最大且又是唯一的保護神一一運動外力!為此,我認為統一四力就是推動地球運動的外力。只要正、負二能量流一直處於平衡狀態,這個球體就一直處於自旋…當一方稍弱,球體一定向弱的方向運動,在運動的過程中,若遇上另外一和弱者相同〈同是陰或同是陽)的能量來幫助弱者,且二者最終又達到平衡狀態,這個球體也只能圍繞在幫忙者的周圍運動…這個運動著的球體就是天體的行星…就這樣天體(日丶月、星及地球)形成了,這就是老子的二生三,天體(地球)形成了,自然而然萬物就爭先恐後的來到地球上了…

若形成的星球在宇宙中運動的過程中,突然一方的能量〈力〉增強,或另一方的能量〈力〉減弱又遇上幫強力的能量,此刻,對於這個星球來說,就是雪上加霜,該倒黴,瞬間一定變成流星墜落,在墜落的過程中,由於…最終粉身碎骨…


尋蹤追源


曾有外國學者說過:中國如果沒有道家思想,就像是一棵爛掉了深根的大樹;西方哲學家也說過:中國沒有哲學,但老子的道家思想除外。

不難理解,道家思想是世界上被唯一公認的中國哲學思想。尤其是5000年後的今天 ,它仍 是我們修身,治國,齊天下的不二法寶。

道家思想和道教是有區別的,我們不能混淆一起。道家指的是先秦列國時代以老子、莊子為主要代表人物的哲學思想流派。傳說在軒轅黃帝時就有了天人合一的思想。現在我們公認的就是老子《道德經》中闡釋的道家思想。

道教是一種神仙宗教,它雖然吸收了道家思想的一些因素,但它有一系列的宗教活動和儀 式;道教有所謂得道成仙、長生不老理論,已成為一大宗教活動。但在老子的道家思想中是沒有這些的,甚至更多人認為與老子的自然之道是相悖逆的。

道家思想的要義和核心就是“道”,“道”是宇宙萬物的初始和本源,也是萬事萬物發展和運行的基本規律。“道法自然”就是道的特點。老子把違背自然發展規律的行為稱為“ 有為”,相反,把順應自然規律的人類行為稱為“無為”;“無為而治”並不是指無所作為,而是要順應自然地去做。

因為“道”是無形無色無味的,有虛有實,又沒有邊界的,所以它包容萬物,也是很深奧 的,但老子在《道德經》中卻用簡單樸素的辯證法思想講解的形象生動。所以要想深入理解道家思想,就得從學習老子的《道德經》開始。

從今周起,金豆V視將從《道德經》81章中第一章開始,每天以視頻解讀的方式學習道德 經,真心期望能和有同好的網友們一起學習,交流心得!金豆歡迎你的到來!





金豆V視


道,看起來是老子第一個提出來的,其實道早就貫穿於古文化裡,例如《尚書》《易經》《禮記》都提到道,不過《老子》第一個把道最簡約的描述出來了而已。真正談道的是《黃帝內經》,為什麼這樣說?因為“道家貴生”,人生的過程是生長壯老已,而人很難以完成生長壯老已這個過程,難以完成這個過程的原因很多,例如天災人禍,例如戰爭等,但是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疾病,所以我們常常說生老病死,假若剔除疾病,那麼正常狀況下人生過程應該是生長壯老已。所謂善始善終。《老子》《黃帝內經》都指出“長生久視之道”,也都指出了“不治已亂治未亂”《黃帝內經》又指出“不治已病治未病”。這就是《老子》《黃帝內經》的共同之處。《老子》《黃帝內經》還都提出一個“得一”,《黃帝內經》曰:得其一,萬事畢。《老子》曰: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看起來道家的“得一”才是中心概念,也應該說道家追求的就是這個“得一”。到底這個“得一”是什麼,才應該是道家的最高理想。就“萬物得一以生”來說,我們經常談什麼“養生”,得一就能生,既然得一就能生,還有必要天天養生嗎?因為得一就能長生久視。當然《老子》也說:死而不亡者壽,這是死了以後的事,人活著不應該被病折磨死才是該探討的,所以《黃帝內經》既是談道的經典又是談如何治病如何不病的經典。不病即近仙,勿藥為中醫,讀黃帝內經能達到不病,達到勿藥就算是一個真正的道家吧。


隨緣194413242


看了以上回答,大多張冠李戴,把孔子曰“無為而治”說成了老子言。

“無為而治”,出自《論語衛靈公篇》,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道家老子言的是“聖人之治”,在《道德經三章》:“是以聖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無不為。”

道家思想,僅就老子《道德經》而言,老子主張社會回到“使人復結繩而用之”的原始狀態。老子比孔子主張回到西周禮樂社會,走的還要遠。


趙日金141


道家思想有一個形成、並不斷演化的過程,從早期哲學思辨家老子、莊子,主張無為而治,到後來(唐宋以後)形成的各種道家宗教派別,宣揚久視長生,消極避世的理論,但他們幾乎又無一例外的尊老子(太上老君)為先祖,《老子》也被奉為道家經典。因為老子、莊子宣揚的東西,正好與後世“方外之人”追求長生不老、逍遙自在的修道理念契合,很適合做他們的理論指導。


滿身花影


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莊子。

《道德經》又名《老子》,是老子所著,是流傳千古的名著,是道家的最高經典。

道家的思想有很高的思辨智慧,該經指出禍福無常,互相倚伏,;物極必反,相輔相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深刻地透視了宇宙自然和人類社會的內在規律。

“內用黃老,外用儒術”。每當社會在長期動亂之後,撥亂反正、休養生息都是採用黃老之術,實際上就是道家思想。

道家的要義是“道、德和自然”的哲學概念。道是指宇宙自然的其所以然的法則和規律,是天地萬物生生不息的根源,它是先天地而生,無形無相、超越人的感觀之上,但卻有用之不竭的深妙。德是道發生作用的方式和成果,也可以說是道的外用。

道教是中國文化的根底。


豆你玩131567743


  道家是一種哲學而不是一種宗教,主張順其自然,無為而治。

道家的核心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道家第一原則:“道法自然”。順應自然,不要過於刻意,“去甚,去奢,去泰”。人要以自然的態度(三個層面)對待自然,對待他人,對待自我。所以會有“自然——釋然——當然——怡然”。

2、道家第二原則:“為而不爭”。“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厚德載物,上善若水”。四種情況:方而不割-有稜角而不傷人;直而不肆-率直而沒有放肆;光而不耀-有光芒而不炫耀;廉而不剮。體現處世的態度:平和、寬容、自然。

3、道家第三原則:“清靜為天下正”。清靜之道,自然之道。“處無為之事,行無言之道“高明的管理者要懂得:“不言之教”,有時無聲勝有聲。“治大國若烹小鮮,不可煩,不可撓;烹小鮮者不可撓,治大國者不可煩,煩則人勞,撓則魚爛”。嚴子陵:“寵辱不驚,去留無意”。

4、道家第四原則:虛其心。道就是虛,去除心中的念想、重重心事就是快樂;即讓心虛著,沒有心事,才能體驗生命的樂趣。虛心:可以學習新知識(更新知識);可以更加包容一切(無成見)。只有虛其心,才能有容人之量。虛心的意義:可以超越自己,否定自己,不斷提升自己;虛心是一種美德,——心量特別大,能包容各色各樣的人,特別是一些有個性的人才(容人之量,是靠把原有對人的成見、意見、不愉快、抱怨、不滿意等等忘卻才能達到)。經營智慧:忘卻屢屢經驗(使自己成功的方法、經驗,學習更新的、更好的東西)才能有更適合發展的東西。

5、道家第五原則:“正言若反”。自然是陰陽對立統一的。“反動”-事物的發展一定是朝相反的方向運動。“禍兮福之所依,福兮禍之所伏”,“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智者一定有所不智的地方,該智則智,不該智則不智——有所智有所不智)。“相輔相成“——太極管理(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對立面的統一)。美國的張緒道(新道家)主張:從相反的角度考慮同一個問題;考慮正反的轉化。學會:放棄掉(防止盛極而衰);繼續挖潛。

歸根結底:道家思想中,“清靜無為”、“返樸歸真”、“順應自然”、“貴柔”等主張,對中醫養生保健有很大影響和促進。1、清靜無為清靜,在這裡主要指的是心神寧靜;無為指的是不輕舉妄動。具體地說,就是《道德經》所說的“少私寡慾”。這種清靜無為以養神長壽的思想,一直為歷代養生家所重視,浸透到養生學中養精神、調情志、氣功導引、健身功法等各方面。2、貴柔、返樸歸真老子在實際生活中觀察到,新生的東西是柔弱的,但卻富有生命力;事物強大了,就會引起衰老。他在《道德經》中指出:“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如果經常處在柔弱的地位,就可以避免過早地衰老。所以,老子主張無欲、無知、無為,回復到人生最初的單純狀態,即所謂“返樸歸真”。3、形神兼養莊子養生宣導去物慾致虛靜以養神,但也不否認有一定的養形作用。《莊子·刻意》說:“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此道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所好也”。由此可見,我國古代的導引術是道家所宣導的,從其產生開始就是用於健身、治病、防病的。

道家的《道德經》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

“道”究竟是什麼呢?歸根到底,“道”是宇宙之本,萬物之根,人類之始,運動之理。《老子》開篇就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老子》第一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第二五章》)《管子‘內業》說:“凡道無根無基,無葉無榮,萬物以生,萬物以成,命之曰道。”《莊子‘大宗師》說:“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不可受,可得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師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

老子和莊子在很多地方都對“道”做了解釋,但為什麼還是不能被人理解呢?這是因為宇宙生成之初,那時究竟是什麼也沒有人能夠理解。但我們知道它總有一個開始,所以老子就把這個開始稱為“道”,所以道是先天地生的。其實“道”的內涵並不是老子開創的。《易經》中“太極”與“道”的概念非常相近。所以我們說道家思想是對易經思想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把“道”天的生成之“始”是很不夠的,老子還把“道”歸結為天的生成原理。天究竟是怎樣生成的?似乎更復雜了。無論在東方哲學,還是西方哲學中這都是基本一致的。東方哲學認為,天是由於“陰”和“陽”的對立統一生成的。西方哲學認為事物都是由“正”“反”的矛盾和統一決定的。易經說: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其實這是一種思想的兩種表述而已。從根本上說,無論是宇宙,還是我們身邊的雞毛蒜皮都是由於“陰”和“陽”的對立統一形成的。

在講清楚了“道”的原理,即,我們弄清楚了“天”以後,我們再來討論萬物。易經和道家思想都認為在生成原理上,天和萬物是一樣的。只是老子說得更清楚和明白而已。這就是老子的“天下母”的思想。他說:“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老子》52章)歸結起來這就是“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的來源。

從這裡可以看到,“道”一是指天地‘始”,而更重要的是“天”和“人”的運動規律。以至於中國文化中出現了很多關於“道”的規律的概念。比如,大道、正道、邪道、道理等等。意即,符合規律的就是正道,不符合規律的就是邪道。後來封建統治者又把“道”作為自己的化身。認為維護君王的就是正道,不符合君王的就是邪道等等。道的這一概念,無論在中國哪一學派中,包括政治、軍事、文化等任何一個領域都可以找到它的影子。


蘇秦文化


道家的核心思想是有對象的,對象只有兩個:就是人與自然,但在實行上卻是以人為本。“道”是指天地“始”,而更重要的是“天”和“人”的運動規律。道家介於入世和出世之間,核心思想是“道”,要求個人生長和社會發展都要遵循這個“道”,致下、清虛、清靜、無為,都是“道”的品質,都是需要做的。道家主張:清靜、無為、虛無、自然、柔弱、不爭、素樸、長生久視、度人無量、道法自然、無為而治。道家學說偏重於尊崇自然,讓事情自然發展,不去過多地干預。道家代表人物是創始人老子,老子講“無為”;道家學說的集大成者是莊子,莊子講“逍遙”。道家崇尚自然,有辯證法的因素和無神論的傾向,主張清靜無為,與世無爭,反對鬥爭;提倡道法自然、無所不容、自然無為、與自然和諧相處。道家要義:修德築道、修身養性、順其自然、反本回源、修本心、得自我。道家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德、善、平等、公正、自由。


凝超


華夏自古以文化淵遠流長,集合了儒釋道三者融合的思想為一體。而成就了我們現在的社會體系。

道家文化是我們老祖宗的本土體系到現在也經久不衰,其根深深的置於我們華夏民族的血液之中。其實每一種思想文化都是一種哲學理念。是我們廣大人民群眾,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道家文化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人們面對廣闊天地,充滿了無數的未知。和大自然的各種神奇。人類的進步推動力就源於好奇和探索。從而就有了“道”道理和規律。當我們知道了自然規律和我們本身。就會形成一整套的完整理念。從而“道”就成了自然與人類的聯繫。

道家講就“道法自然”,“無為而治”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從而這些也成為了我們現代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和諧方式。

要用一篇簡短的文章解釋清楚道家文化思想那是痴人說夢。自古以來對道家思想理解和研窮的先賢不計其數。神話傳說人物先且不論就知名的古代大家都不計其數,老子,莊子,列子,鬼谷子等等都是其中翹楚!他們的理念思想對後代的政治,軍事,文化,科技等等方面都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不爭,無為是道家思想的根源!

而我對老子的《道德經》特別有感觸。煌煌五千言道盡了人與自然的博大玄奧。順勢而為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而不是戰勝自然,控制自然。我們只有在自然規律下獲取自然的饋贈而不是無度的開發搶奪。這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例子不勝枚舉。記得小時候看過一本《寂靜的春天》,在滴滴涕大量使用後並沒有獲得人們想要的結果,反而造成了許多動物,鳥禽的大量死亡從而破壞了環境,這就是典型的與自然背倒而馳。

老子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充分體現了思想中的精髓!天地萬物都是公平一致。無論高貴,低賤,成貧,或富都是宇宙萬物中的一份子。如果站在足夠的高度其實大家都是一個緊密的集合體,在自然面前沒有一個人是例外。

所以道家的思想在“不爭”“無為”中汲取自然中的知識和養份,不斷的認識自然規律和合理改造自然獲取自然的饋贈從而發展和壯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