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民國時的小學語文課本插圖,就知道我們如今的課本是多麼無趣了

民國是一個風雲鉅變的時代,受到時代的影響,民國時期人們的衣食住行可謂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都說“少年強則國強”,一個民族的發展歷程必然會反映在對於小孩子的教育上。

今天小原就帶大家一起看看民國時期小學語文課本的插圖,管中窺豹,領略一下民國基礎教育的風采。

  • 01“兒童中心”論

一場新文化運動,不僅為中國送來了“德先生”和“賽先生”,也讓西方的學術研究進入了中國,影響了中國教育的發展。讓國語教材的編寫者們開始注意兒童所特有的身心發展特點。

民國時期由於受到 杜威“實用主義”和“兒童中心”的影響,對兒童心理的發展有了一定科學的理解,於是教材也開始貼近兒童生活,順應兒童心理發展。因此,在低年級的小學語文課本中,大量出現了小孩、小動物、小物品的形象,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

看民國時的小學語文課本插圖,就知道我們如今的課本是多麼無趣了

左圖為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單級國文教科書》第二冊,右圖為世界書局出版的《世界第二種國語讀本》第一冊

從圖畫中我們插圖主要是寫實的風貌,從課本上的文字我們可以看出民國時期,文言文向現代白話文過渡時留下的印記。比如“金魚兩尾”這個定語後置式的短語就是典型的文言句式,如果是現代白話的話則會說“兩條金魚”或“兩尾金魚”。

  • 02“大家”配圖

三四十年代的出版業競爭也是很激烈的,為了搶佔市場,很多出版機構都在書本中的插圖上下功夫,紛紛聘請專業的美術編輯開展工作。其中最出名的要數陳丹旭和豐子愷兩位“大師”了。

陳丹旭和豐子愷都是中國美術史上著名的畫家,豐子愷被譽為“中國漫畫第一人”。陳丹旭被譽為”中國連環畫史上第一人“。由這兩位大師擔任繪畫的教材分別是:1932-1934年開明書店的《開明國語課本》和1933年世界書局出版的《國語新讀本》,這兩套教材由於內容新穎,插入精美,深受廣大師生歡迎。

陳丹旭是民國連環畫大家,著有《朱元璋》、《水滸傳》、《三國演義》等系列連環畫,畫風細膩,工筆傳神。陳丹旭所作的教材插圖就具有一種“連環畫”的風格,善用多幅連續的小插圖敘述課文,而且人物、動物刻畫細膩,注重細節描繪,形象生動,與真實生活場景比較貼近。

看民國時的小學語文課本插圖,就知道我們如今的課本是多麼無趣了

左圖世界書局《國語新讀本》第一冊,右圖世界世界《國語新讀本》第四冊,均為陳丹旭繪製

豐子愷的繪畫則注重寫神氣,講求氣韻生動。他對中國繪畫中的“線”,有著獨到的見解,認為線條是中國繪畫史上所特有的利器。

因此,豐子愷的漫畫多是單線白描。他在教材中的插畫也多以毛筆描線為主,簡單勾勒,無細節描繪,寥寥數筆就能除傳達出中國審美中所謂“溫柔敦厚" 的境界。

看民國時的小學語文課本插圖,就知道我們如今的課本是多麼無趣了

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開明國語課本》,圖為豐子愷繪製

  • 03以民族傳統文化為本的價值滲透

進入近代以來,西方現代圖書裝幀也興起,尤其是西洋繪畫技法的傳播,使得我國的圖書插圖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但是,在將這些“西方文化”引入中國的時候,圖書的設計者們也並非完全照搬,而是加入了自身文化的因素,重視中國傳統民族文化在教材中的傳達。

比如,從構圖形式上看,主要以工筆線描為主,用墨色的濃淡來體現色彩,這都是中國傳統繪畫“寫意”的特點。再比如,在插圖人物形象的設計上,有一種尊老愛幼、尊師重道的價值傾向。但老師出現的時候,學生都會鞠躬;當家長老人出現的時候,孩子往往是站立。

這些都傳達出設計者們,對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美好品質和優秀遺產的繼承。

看民國時的小學語文課本插圖,就知道我們如今的課本是多麼無趣了

左:商務印書館《新體國語教科書》第三冊;右:中華書局《新制單級國文教科書》第一冊

不過,民國時期的語文課本也並非全都是好處,受到時代的影響,教科書的編寫也有一些落後的封建思想。首先,是以男性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其次,是以成人為標準的價值傾向。

  • 01以男性為中心的價值取向

中國是一個有著數千年封建歷史的國家,自古男尊女卑的思想可謂是深入人心。雖然近代以來的女性解放運動聲勢浩大,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體現在教科書的影響就是女性角色開始進入課本。但幾千年的封建思想,豈是能一日根除的?

因此,教科書的編寫者們由於受到傳統文化心理的影響,使得以男性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就滲透進了課本當中。比如,插圖中的男性角色在數量上就明顯多於女性,而且對於男女社會角色的認知也是固化的。

看民國時的小學語文課本插圖,就知道我們如今的課本是多麼無趣了

世界書局《新學制小學教科書初級國語讀本》第一冊

在這兩頁插圖中,最左上角女孩子的性別特徵並不明顯,如果不仔細看很難和右邊穿長袍的男孩子區分開。在大多數教材的插圖中,女孩子的服飾、表情、動作也都是模糊的。

  • 02以成人為標準的價值傾向

民國時期,教育觀念上最重要的轉變就是兒童獨立人格的發現,教科書的編寫也選擇以兒童為中心來進行設計。但是,由於受到時代的影響和學科發展的限制,在以“兒童為中心”的理念背後,很多教科書傳遞出的都是“成人的價值傾向”

比如,成人眼中的兒童都是乖巧的聽話的。所以,教科書的中的兒童從來都是站的筆直,坐的端正,上下學,上課都是非常整齊的,看上去不像是小孩子,倒像是受過軍事訓練的青年人。

看民國時的小學語文課本插圖,就知道我們如今的課本是多麼無趣了

左為商務印書館《共和國教科書新國文》第二冊,右為世界書局《新學制小學教科書》第一冊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到,民國的教材插圖既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又帶有無法抹除的中國文化遺留的痕跡。雖然民國的小學教材處於現代教材編寫的起步階段,但其中的很多優點也是值得我們如今的教材編寫者所借鑑的。

比如插圖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有利小孩子審美趣味的提高;再比如對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視,有利於培養小孩子對於自身民族文化的認同等等。反觀我們現今的小學語文課本插圖,很多內容都是過時而且刻板的,更沒有很強的藝術審美的內涵。


看民國時的小學語文課本插圖,就知道我們如今的課本是多麼無趣了

左為蘇教版語文一年級上冊書頁,右為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書頁

比如這兩者圖,人物的服飾、髮型、生活場景滿滿的都是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氣息,缺少現代性元素,時代感不強,藝術性也不高。


民國雖然只有短短几十年,但對於教育卻是十分重視的,連帶著對於教材插圖的設計、研究都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既為我們瞭解民國的整體風貌提供了一個窗口,又為我們如今的教材編寫提供了借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