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最悽清中秋詞,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大相徑庭

大師最悽清中秋詞,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大相徑庭

宋哲宗紹聖四年(1097年),海南島儋州。中秋之夜。

蘇軾一個人獨坐窗下,海南的月亮其實和密州的月亮是一樣的,可是自己的心情卻大不如前,這裡地處蠻荒,物質資源匱乏,儘管自己仍舊是樂天知命的性格,畢竟已經過了花甲之年。今日又是中秋,想想自己起起落落的人生,幾次因為政見不同而被一貶再貶,不禁感慨萬千。

“老爺,酒熱好了,菜也準備了。”老僕蘇大福走進來對蘇軾說道。

“知道了。”蘇軾答應了一聲,之後就走出了書房,來到簡陋的客廳。

他見靠窗餐桌上,擺著一壺酒,兩個菜,都是自己發明,一道葷菜是“東坡肘子”,另一道素菜是“東坡青葉”。而酒也是自己開挖的水井的水釀製的,人們都管那水井叫“東坡井”。因為海南地處天涯海角,當地文化技術都不發達,淡水匱乏,海水釀酒苦澀,特別難喝。於是蘇軾就帶領當地人開挖水井。

自解決了飲水問題,釀酒時候也用些井水,所以這酒的名字,也是好的,名字就叫“問青天”。為啥叫這個名字呢?因為自己那首流傳國內的《水調歌頭》裡面的一句“把酒問青天”。

蘇軾這次被貶海南儋州,因為路遠沒有帶家眷前來,將家眷留在了常州。只有老僕蘇大福同往。蘇軾來到窮鄉僻壤之後,帶領當地人民挖水井,開墾土地,將常州的蔬菜種子帶來種植,並開辦學堂,教授當地人知識文化。

“老爺,這是姜唐佐和幾個老鄉送來的豬肉和青菜。”大福好像知道老爺的想法一樣說道。

“嗯,好。大福,你也一起來吧。”蘇軾說著坐在餐桌前。

“老爺,那怎麼行呢?”蘇大福驚慌說道。

“大福,你來我們家也很多年了,這些年你跟隨著我,照顧我的飲食起居,也很辛苦,今天也沒有其他客人,你就不要拘禮了,陪我喝些酒,這樣好的月亮,不然就可惜了。”

蘇大福見東坡說的誠懇,就坐在一邊,給東坡斟酒,兩個人於是一邊說話,一邊就喝起酒來。

“這裡雖然荒僻,但是民風還頗淳樸,這肘子做的好吃,大福,你已經深得我法了。”東坡用筷子夾起一塊豬肉,放入口中,不禁滿頰生香。

“人生得一美食亦足矣。”東坡一邊吃一邊慨然笑道,“我這酒雖然品質不好,但是也算能有的喝了。”

“是啊,老爺,您到哪都能這麼快就適應環境,帶領當地人耕讀,大家都很感激您呢。”

“哈哈哈,知我者除朝雲之外,還有大福你啊。”蘇軾說著,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老爺,今日又中秋了,想起您年輕時候寫的《水調歌頭》,已經流傳天下了,今日何不再作詩一首,以應節令?!”大福喝了一杯酒,已有幾分醉意。

“好,有酒有月有美味,無詩怎麼能行呢。等我想一想啊。”蘇軾說話間,起身對月而思。窗外一片大好月色,秋風陣陣吹起來,樹葉凋零,月光被薄雲遮蔽,不禁內心淒涼,於是有了思路。回到書房,提筆寫下了一首《西江月》。

大師最悽清中秋詞,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大相徑庭

西江月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

蘇軾寫完了小詞一首,拿出來念給大福聽,大福多日受到蘇軾薰陶,也粗通了一些文墨,聽見那詞中悲慼心境,不禁也感嘆老爺時運不濟。

“老師,何須如此悲傷。”蘇軾話音剛落,突然聽到有人郎朗說道。

抬眼看時,但見一個青年走進門來。這青年生的器宇軒昂,頗有幾分風采。此人正是姜唐佐。

“唐佐,你來了,正好,我這裡有酒有肉,一起一起。”二人又入座。

姜唐佐是當地人士,自從蘇軾開了學館,他就經常來學習請教,海南在宋代100年裡都沒有出過進士。姜唐佐志向遠大,他跟著蘇軾學習,想成為海南第一進士。

大師最悽清中秋詞,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大相徑庭

後來,蘇軾北歸不久,這裡的姜唐佐就舉鄉貢。為此蘇軾題詩:“滄海何曾斷地脈,珠崖從此破天荒。”人們一直把蘇軾看作是儋州文化的開拓者、播種人,對他懷有深深的崇敬。在儋州流傳至今的東坡村、東坡井、東坡田、東坡路、東坡橋、東坡帽等等,表達了人們的緬懷之情,連語言都有一種“東坡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