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知蘇軾《水調歌頭》,可他另一首中秋詞更驚豔,卻也最悲涼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文化點心鋪“:寫文人,讀詩詞,講故事,這裡只講跟文學有關的事情;

人人都知蘇軾《水調歌頭》,可他另一首中秋詞更驚豔,卻也最悲涼

人生似水豈無涯,浮雲吹作雪,世味煮成茶。心有多少重繁華,就有多少重孤獨。在世人心中,會吃會玩的蘇軾,總是自帶光芒。他無論身處何種境地,都能夠讓生命之花燦爛地綻放。可是在那浮華背後,又有多少人知道他心中的落寞與孤獨呢?

在每年的中秋佳節,蘇軾的《水調歌頭》都會被人們記起。然而,對今人來說,它就像桌上的一盤茶點一樣,不過是人們酒足飯飽後可有可無的一道吃食。又有多少人知道詞中的蘇軾正經歷人生難言的孤獨與苦悶。

人人都知蘇軾《水調歌頭》,可他另一首中秋詞更驚豔,卻也最悲涼

事實上,除了眾人熟知的《水調歌頭》以外,蘇軾的另一首中秋詞更加驚豔,然而卻也最悲涼。這是他最經典的一首婉約詞,詞中的首句人人皆知,然而卻誰也不想讀懂。全詞如下: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

人人都知蘇軾《水調歌頭》,可他另一首中秋詞更驚豔,卻也最悲涼

這首詞也是寫於中秋,但情緒相對於《水調歌頭》來說,就顯得悲涼落寞了許多,寫於作者被貶黃州之時。當時的詞人,由於“烏臺詩案”的影響,剛剛從死亡線上逃過一劫,而後又立刻被貶到了遙遠偏僻的黃州。即使生性曠達樂觀,面對如此人生鉅變,也不免會產生幾許悲涼和落寞

正如一位名人說的那樣:當你身居高位時,看到的都是浮華春夢;當你身處卑微,才有機緣看到世態真相。在經歷了人生鉅變之後,蘇軾對人生有了一番新的感悟,對親情也更加的眷戀。詞作開篇首句“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再沒有蘇軾以往詞中的豁達與自適,而是滿含歷盡滄桑後的悲涼之氣。

人人都知蘇軾《水調歌頭》,可他另一首中秋詞更驚豔,卻也最悲涼

人生如夢,世事皆如過眼雲煙,一轉眼人就鬢髮斑白了。至於這“世事”是什麼,都已經不重要了。此時,秋天又來了,誰知道明年還會不會再經歷一次秋日呢?失意的人,內心總是敏感的,連秋日的到來都容易引人傷懷。自然總是這樣變化無常,其實人生的遭遇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深夜來臨,詞人接著寫道:“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時光匆匆,人生變化無常,夜深人靜時,總是最容易引發人們心中的惆悵。在這一句中,詩人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來寫秋風吹來,樹葉零落,在迴廊上發出聲響,盡溼淒涼。而一句“看取眉頭鬢上”則極為含蓄,寫出了時光易逝,容顏易老的無奈與悲涼。

人人都知蘇軾《水調歌頭》,可他另一首中秋詞更驚豔,卻也最悲涼

下片抒情。主人公在中秋佳節獨自一人飲酒賞月,孤獨而無奈。望著天上的明月,詩人不僅想起了自己的親人,也想起了自己所遭遇的諸多坎坷。世態炎涼,如今的詞人身份低微,當然就沒有什麼客人來拜訪,就像那天上的明月一樣,時不時就會被雲彩遮住。

詞人用語含蓄,寫出了自己對世態炎涼的憤慨,也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擔憂。中秋佳節本是千家萬戶團圓的時候,可是詞人卻孤身一人貶謫謫黃州,心中不免感到無比的悲涼和孤獨。他端著酒,也不知道該與何人一起痛飲,共同欣賞這美麗的月光。

人人都知蘇軾《水調歌頭》,可他另一首中秋詞更驚豔,卻也最悲涼

在詞作最後,詞人語氣極為平淡而隱忍。想到遠在他鄉的親人,想到國家的命運前途,想到自己的未來,詞人心中有太多的話語想說。可是,在這樣一個閤家團圓的時候,他卻孤身一人。以往經歷過的苦痛、孤獨和寂寞,此時都化成了一杯酒,看似平靜,實則悲涼無比。

可以說,整首詞圍繞一個“涼”字,既描寫了周圍環境的“新涼”,又描寫了自己此時此刻內心的悲涼,情景交融;此外,詞人把人生的無常與季節的多變聯繫在一起,具有極強的感染力量。在那看似悲涼的情緒之下,其實隱藏了詞人對世事人生的一種深深感悟,具有強烈的哲理意味。

(注: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在此,感謝圖片的提供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