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明月幾時有”,蘇軾的這三首《水調歌頭》,也各有千秋

在文壇上,蘇軾的地位毋庸置疑。

不過,他的仕途卻是一塌糊塗,不過這也怪不得別人,主要還是因為他的性格。

蘇軾的性格用一個字來形容就是“軸”,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不合時宜”。

正趕上王安石變法,朝堂上開始站隊,支持變法的叫“變法派”,不支持的叫“守舊派”。

蘇軾雖然反對變法,不受變法派待見,但是他同樣看不上守舊派,以至於變法浪潮過去以後,蘇軾處境仍然沒見好轉。

於是蘇大學士的仕途就在坎坎坷坷中度過。

除了“明月幾時有”,蘇軾的這三首《水調歌頭》,也各有千秋

我醉歌時君和,醉倒須君扶我

1074年,蘇軾調到密州工作。

工作之餘,找人喝喝酒,出去打打獵,過得倒也自在。

到了1076年中秋,明月當空,蘇軾喝酒喝了個通宵,酩酊大醉。

酒入愁腸,思緒萬千。

抬頭看看天邊明月,低頭瞅瞅滿地清輝,詩意頓生,張嘴就來:舉頭望明月,低頭……等等,不對啊,我是創作型的,怎麼能翻唱呢!

於是舉杯對月,大聲道:舉杯邀明月,對影……額,還是不對,是這個: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除了“明月幾時有”,蘇軾的這三首《水調歌頭》,也各有千秋

此詞一出頓時獨霸中秋歌曲榜單首位,並且蟬聯千年直到現在。

蘇軾的弟弟蘇轍看到這首詞以後感動不已,思念之餘也暗歎,哥哥才華果然不凡。

1077年蘇軾又被調到徐州任知州,蘇轍和他一起去。並且在徐州停留了百餘日。

那年中秋,兄弟倆人一起泛舟賞月,終於過了一個團圓的佳節。

中秋過後,蘇轍又要去南都報道,臨別前填了一首《水調歌頭·徐州中秋》。

離別一何久,七度過中秋。

去年東武今夕,明月不勝愁。

豈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載涼州。

鼓吹助清賞,鴻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綺裘。

素娥無賴西去,曾不為人留。

今夜清尊對客,明夜孤帆水驛,依舊照離憂。

但恐同王粲,相對永登樓。

蘇軾讀了以後,覺得弟弟寫的過於悲情了,於是又回了一首《水調歌頭》安慰他。

安石在東海,從事鬢驚秋。

中年親友難別,絲竹緩離愁。

一旦功成名遂,準擬東還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軒冕,遺恨寄滄洲。

歲雲暮,須早計,要褐裘。

故鄉歸去千里,佳處輒遲留。

我醉歌時君和,醉倒須君扶我,惟酒可忘憂。

一任劉玄德,相對臥高樓。

“我醉歌時君和,醉倒須君扶我,惟酒可忘憂。”不得不說手足情深啊!

暱暱兒女語,燈火夜微明

相傳唐朝有一個從印度來的和尚,人們尊稱他為穎師。

穎師擅長演奏古琴,而且技藝出神入化,而且還懂營銷。

據說有一個生病的人,臥床不起,聽到穎師彈琴,馬上不藥而癒,說得有鼻子有眼的。

文壇大咖韓愈聽說以後,也慕名前來,欣賞穎師彈琴。

還寫了一首詩《聽穎師彈琴》。

暱暱兒女語,恩怨相爾汝。

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

浮雲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

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皇

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

嗟餘有兩耳,未省聽絲篁。

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溼衣淚滂滂。

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

一次,歐陽修和蘇軾聊天。

歐陽修問:哪一首琴詩寫得最好?

蘇軾認為是韓愈的《聽穎師彈琴》

歐陽修卻覺得這首詩好雖好,但感覺不像是在聽琴,而是在聽琵琶。

蘇軾也覺得有道理。

1081年正月,當時蘇軾在黃州。

建安章質夫的家裡有擅長彈琵琶的,想讓蘇軾給填個詞。蘇軾馬上就想到韓愈這首詩,稍加修改就填成了一首《水調歌頭》。

暱暱兒女語,燈火夜微明。

恩怨爾汝來去,彈指淚和聲。

忽變軒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氣,千里不留行。

回首暮雲遠,飛絮攪青冥。

眾禽裡,真綵鳳,獨不鳴。

躋攀寸步千險,一落百尋輕。

煩子指間風雨,置我腸中冰炭,起坐不能平。

推手從歸去,無淚與君傾。

除了“明月幾時有”,蘇軾的這三首《水調歌頭》,也各有千秋

這一改,就顯出蘇軾的功力了,先是輕柔纏綿,瞬間變為雄渾高闊,最後歸於悠揚致遠,還見縫插針地抒發了自己對於世事的感慨。

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1080年,蘇軾又被貶到黃州。

1083年三月,張懷民也被貶到黃州,暫住在承天寺。

難兄難弟一見面,就有種惺惺相惜的感覺,一來二去就成了好基友,經常一塊吃飯喝酒。

十月十二日晚上,蘇軾打算睡覺了,看著月光照在門上,就想起好基友張懷民了。

於是爬起來去承天寺串門,還邀請張懷民一起賞月,完事了寫下了著名的《記承天寺夜遊》。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除了“明月幾時有”,蘇軾的這三首《水調歌頭》,也各有千秋

十一月,張懷民搬了新家,為了觀賞長江美景,還在院子西南角改了一個亭子。

蘇軾特別喜歡這個亭子,起了個名字“快哉亭”,還贈了這首《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

落日繡簾卷,亭下水連空。

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溼青紅。

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

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

一千頃,都鏡淨,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

堪笑蘭臺公子,未解莊生天籟,剛道有雌雄。

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整首詞波瀾起伏、大開大合,蘇軾的豪邁可見一斑。

蘇軾還在詞裡cue了一下“醉翁”,也就是自己的老師歐陽修。

除了“明月幾時有”,蘇軾的這三首《水調歌頭》,也各有千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