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之鞭——匈奴王阿提拉

在中國歷史上一直有這麼一個傳說:漢朝時打敗了北方的遊牧民族匈奴人,然後匈奴一路西遷至歐洲,在歐洲橫掃一切差點滅掉西羅馬帝國。所以就有漢朝>匈奴人>羅馬帝國,這樣的說法。姑且不管傳說是否是事實,但是5世紀的歐洲確實出現過一個 強大的遊牧民族,羅馬人的噩夢-阿提拉帝國。

上帝之鞭——匈奴王阿提拉

匈奴人


阿提拉

大約公元406年,遊牧在東歐草原上匈人部落裡誕生了一名新成員阿提拉。沒人能想到這個孩子日後將會在歐洲大陸掀起腥風血雨。

童年時的阿提拉表現出十分的驍勇,天生就是一名戰士跟隨著族人在草原風餐露宿,度過了下馬為民,上馬便戰的童年歲月。到了十二歲的時候,也就是公元418年,匈人部落與西羅馬帝國簽訂和約。而他作為交換人質被送到了羅馬城。

上帝之鞭——匈奴王阿提拉

阿提拉


在 羅馬宮廷裡,阿提拉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目睹了羅馬帝國先進的文明和繁榮的社會。於是從那時起在他幼小的心靈裡就萌生了,以後一定也讓自己的部落跟羅馬一樣強盛。為了這個鴻鵠之志,阿提拉便開始研究羅馬人的傳統風俗以及帝國的整個骨架建構,日常管理,外交手段等等幾乎所有的一切。而羅馬人似乎有意讓他接觸到這些,寄希望於他能夠接受羅馬文化,並且日後能夠臣服西羅馬帝國。不管怎麼說,阿提拉在羅馬宮廷所學到的東西,為日後管理龐大的匈人帝國打下夯實的基礎。

公元432年,阿提拉的魯嘉叔父統一了匈人部落,並且在兩年後就去世了。作為王位繼承人之一,阿提拉與布萊達一起共享了帝國的統治權。

上帝之鞭——匈奴王阿提拉

古羅馬城


爭奪巴爾幹半島

隨後匈人部落在他的帶領下快速發展。當勢力範圍從東歐草原一路延伸到巴爾幹半島的時候,便不可避免的與巴爾幹半島傳統的“庇護人”拜占庭帝國交上了火。時任拜占庭帝國皇帝狄奧多西二世是一位碌碌無為的庸君。在面對英明神武的阿提拉的猛烈攻擊,很快便敗下陣。被迫於第二年簽下了屈辱的城下之盟,匈人因此獲得了更多貢金,從以往的350羅馬磅提升了兩倍。同時還得以八個金幣換取一個拜占庭俘虜。

上帝之鞭——匈奴王阿提拉

阿提拉在得到了鉅額的戰爭賠款之後,帶領大軍滿載而歸。回到了歐洲內陸的大本營,此時阿提拉的聲望日與提高。在管理部落的方式上與帝國另一位統治者布萊達產生分歧,這也使得阿提拉想除之而後快。

在往後的五年裡,匈人一直都未再騷擾拜占庭邊境,似乎在等一個時機,誰也猜不透阿提拉的心思。拜占庭方面在這相安無事的五年裡,絲毫不敢懈怠。徵調了大量臣民和奴隸沿著多瑙河修築防禦工事,並且加固君士但丁堡的城防。

等待永遠是最難熬的,還好阿提拉沒有讓狄奧多西二世等太久。公元440年阿提拉在亞美尼亞遭受失敗後,立即揮師南下。以莫須有的罪名撕毀五年前與拜占庭簽署的和約,跨過多瑙河佔領色雷斯地區。在色雷斯阿提拉摧毀了敵人所有的城鎮,而此時拜占庭的主力軍隊遠在北非鞭長莫及,只能任由阿提拉肆意搶掠。到了第二年狄奧多西二世調回了北非軍團才遏制住阿提拉的攻勢。隨後雙方開始談判,原本以為這次會和上一次一樣得到一大筆賠款的阿提拉,這回被強硬的狄奧多西二世拒絕了。此舉無疑會徹底惹怒阿提拉,一場暴風雨即將到來。

上帝之鞭——匈奴王阿提拉

狄奧多西二世


親征君士但丁堡

在自己的訴求沒有得到滿足,阿提拉決定讓拜占庭付出代價。公元443年匈人大軍開始沿著多瑙河往東往南發起大規模的進攻,迅速就佔領了巴爾幹半島幾乎所有的城邦。直指拜占庭都城君士但丁堡。在消滅城外守軍後,巨大的城牆卻成了阿提拉的難題,從來沒有哪一座城池能有君士但丁堡這般緊固和雄偉。而且還缺乏攻堅武器只好長期圍困該城。

在相持了兩年之久後,狄奧多西二世終於熬不了。在得到許諾匈人不會進城騷擾之後,宣佈投降。派遣皇室成員亞納多留斯和阿提拉簽訂新的和約,這一次阿提拉獅子大開口索要6000羅馬磅的賠款,並且貢金也提高到2100磅等等,對於這一切狄奧多西二世也只能接受。於是阿提拉便率軍返回,兩國邊境又恢復到了戰前的模樣。

阿提拉在返回途中除掉了布萊達,成為匈人唯一的君主。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阿提拉於447年再度率軍攻擊君士但丁堡,到同樣面對緊固的城牆只好望洋興嘆。或許是因為兒時在羅馬城見識過繁榮的城邦生活,所以阿提拉對君士但丁堡魂牽夢繞。

上帝之鞭——匈奴王阿提拉

君士但丁堡


一路向西

在君士但丁堡碰了一鼻子灰之後,阿提拉便把目光移到西面的羅馬。此時西歐西羅馬帝國與哥特人之間戰爭一直相持不下,而阿提拉的出現將會是打破僵局的重要力量。為了爭取與阿提拉結盟,西羅馬皇帝決定將他的姐姐嫁給阿提拉,雙方結為秦晉之好。對於這樣的機會,阿提拉便提出要求西羅馬帝國一半領土的統治權作為嫁妝。這一下西羅馬皇帝斷然不會接受,反而將其姐姐流放了。阿提拉於是就以此為藉口徵調了約為50萬大軍進攻高盧(現在的法國)。

上帝之鞭——匈奴王阿提拉

在面對匈人大軍壓境,西羅馬和西哥特人達成協議,盡釋前嫌同仇敵愾一起對付阿提拉。西哥特王狄奧多里克與西羅馬大軍統帥埃提烏斯組成聯盟,兵分兩路,一路在奧爾良地區阻擊阿提拉,一路則從後迂迴包抄。雙方在沙隆地區遭遇,此戰經過史料記載的少之又少。但是結果卻是卻是意料之外,阿提拉戰敗,狄奧多里克戰死。

上帝之鞭——匈奴王阿提拉

沙隆戰役後,阿提拉離開高盧翻越阿爾卑斯山脈進入西羅馬本土,在意大利北部的波河流域發起攻擊。並且把意大利東北的軍事重鎮阿奎萊亞徹底摧毀,使之永久地從地圖上消失。但是隨後便停止攻勢。隨後西羅馬派出最高規格使節團與阿提拉會晤。雙方達成協議,阿提拉返回多瑙河流域。此戰阿提拉雖然沒有滅亡西羅馬,但使得其名譽掃地。各地蠻族便不在服從羅馬的號令,實際上西羅馬帝國已經名存實亡。

尾聲

阿提拉離開意大利之後,就開始籌劃第三次進攻君士但丁堡。公元453年在一切準備就緒的時候,一代天驕阿提拉突然病逝。對於死因歷史上眾說紛紜,已經成為一個懸案。阿提拉死後他的繼承人們陷入了混戰之中。他的帝國便立即分崩離析,徹底消失。匈人部落也神秘地消失在東歐草原上。

對於匈人是否就是中國歷史裡記載的匈奴,一直以來也是紛爭不斷。時光流逝了上千年,再去爭辯這些已經毫無意義。

阿提拉對於歐洲人來說就是代表著未知的,不可阻擋的力量,是上帝派遣下來懲罰他們的。那就不要去弄清楚他的來龍去脈。讓阿提拉一直保持著那份神秘,成為一個傳說。

上帝之鞭——匈奴王阿提拉

阿提拉石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