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品牌背後的交際故事


著名品牌背後的交際故事

松下電器在中國家喻戶曉,但其創始人松下幸之助在創業初期卻曾遭遇“滑鐵盧”,後來幸虧好朋友幫忙才得以脫困,走上事業發展的快車道。當初他從電燈公司辭職後著手創辦自己的工廠。第一批新產品是改良後的電燈燈頭。但因人們對新事物都有種本能的拒絕,所以儘管他親自帶領工人出門推銷,走遍大阪的大街小巷,但一天最多也只能售出10只燈頭。工廠發展進入風雨飄搖之中。工人的工資都發不出去。即便這種情況,松下也沒有虧待和他一起創業的好朋友,他曾十數次將家中物品毫不猶豫送進當鋪抵押借錢,就是為能給朋友們發出養家餬口的工資。真情換來回報。正在這山窮水盡之際,他曾經的合作者森田延次郎,雪中送炭,給他帶來好消息:有家電器製造廠看過鬆下研發的新產品後極感興趣,要訂購1000只,且不需要任何金屬配件。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藉助朋友之力,松下的工廠終於“活”下來了。

著名品牌背後的交際故事

美國人金·吉列,是新式刮鬍刀片的發明者,到今天“金吉利”依然暢銷,已成為著名品牌。可吉列的創業之初卻極不易。當他有了自己的設計思路並有了初步樣品後,他極需有人能提供啟動資金。於是他去請教一些製造機械和工具方面的專家、學者,以尋求合作機會,但他每次都吃到“軟釘子”,人家都勸他放棄他那不切實際的幻想。吉列頓時陷入困境。怎麼辦呢?但吉列沒有拋棄自己當初的設計創意。他每天茶飯不思,無時無刻不在考慮這件事。後來出現重大轉機,有天他忽然想起他的一位搞機械研究的朋友。他頓時來了精神,把自己的設計創意製成形象直觀的圖紙,還準備了一份詳盡的設計文案。接著又馬不停蹄地登門拜訪他的這位朋友。朋友對他的設計沒明確說不好,可也沒明確說好。對於朋友的曖昧態度,吉列沒有半點抱怨,更沒有放棄自己的努力。他前後數次不厭其煩地拜訪朋友,大有“三顧茅廬”的精神,吉列每次拜訪都要給朋友反覆講解他的設計意圖以及產品的銷售前景,每次講的時候都充滿了激情,彷彿每次都是第一次講解。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有一天朋友對他說:“其實我幫你,產品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被你這種堅持不懈的執著精神所深深打動了呀。”隨後朋友將此事告訴了他認識的另一位機械工程師尼克遜。結果是尼克遜對吉列的設計構思很感興趣,數週後便成為了吉列的寶貴合夥人。

著名品牌背後的交際故事

比金·吉列小26歲的德國人李維·施特勞斯,即牛仔褲的發明者,也有過不同尋常的“淘金”之路。1850年美國西部的那次淘金熱吸引了眾多淘金者,李維·施特拉斯也在其列。在初期的淘金遇挫時,他立馬改弦易轍,在荒涼偏僻的西部辦起了人人需要的日用品店,這讓他賺了第一桶金。熟悉他的淘金者都極佩服他的精明幹練,都喜歡和他交往。但後來有一次李維外出採購日用品,卻積壓了一大宗搭建帳篷用的厚帆布。苦口叫賣卻乏人問津,讓他瀕臨絕境。一天忽然一位他熟識的淘金者向他走來,說“我不需要一頂帳篷,我需要一條淘金時穿的堅硬耐磨的褲子。”這個金點子猶如醍醐灌頂,頓時讓李維茅塞頓開。隨後這位淘金工人——他的老友,給李維詳細介紹了淘金工作之艱苦,所穿衣褲因常與沙石摩擦而快速破爛。“如果你能用這些厚帆布做成褲子,肯定結實耐穿,會大受歡迎!”後來果不其然,這種工裝褲大賣。

著名品牌背後的交際故事

行得春風,化得秋雨。金·吉列的隱忍堅持,李維·施特拉斯的精明幹練,松下幸之助的善良真誠、不虧待朋友,為他們贏得了朋友的賞識與傾心相助,其實也正是他們自己身上這些優秀的做人特質,搭救了他們自己,給自己以新生,他們實在是自己的命中“貴人”。


著名品牌背後的交際故事


著名品牌背後的交際故事


著名品牌背後的交際故事


著名品牌背後的交際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