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大臣反复遭受诬陷,被害死后不久朝代快速终结

前言:古代的历史,在曲折中不断前进。这一进程里,改朝换代每过一段时间就会进行一次。每一次朝代的改换,多多少少会有一些让人感叹的人与事。古代改换朝代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有一个几乎每一个朝代都会存在的问题,那就是不能正确分辨忠与奷

。皇帝不能正确分辨臣子是否忠心,不能吸取正确意见而去重用那些别有用心的意见,这无异于自毁长城,最终的后果就是促使朝代更快地灭亡。

这其中,南宋朝就是一个十分鲜活的例子。南宋到了晚期,仍然拥有一些能力很强且忠心耿耿的有用臣子。可惜的是皇帝不会使用,正确意见也不去吸取,结果仅再过了十余年,南宋也就灭亡了。这其中,就有一位有名的爱国大臣,同时也具备很好的军事战略眼光,他就是文人吴潜。

爱国大臣反复遭受诬陷,被害死后不久朝代快速终结

吴潜

一、吴潜是怎样的人

吴潜于公元1195年生于浙江省德清新市镇。他从小时候起就十分聪明,在学习上很是刻苦努力,因此未成年就才华超群,所创作的诗文书法在本乡声名远播。

小的时候,吴潜同他的兄长吴渊一块儿读书。突然有一日门口来了一个云游的道士,自称他有能力画出一些特别的画来。大家集在一起看热闹,只见那道士拿起门边的一把扫帚,浸染了一下墨汁,就在旁边一块小木板上刷了刷,之后用一支当时妇女使用的铜钗在那块小木板上面刻划了几下,最后让吴潜兄弟两人过去观看。只见木板上画着五颜六色的祥云,并笼罩着一座宝殿,那殿前有一块匾额,上面竟然有几个镶金的字,写着"状元吴潜"。等到吴潜兄弟两人要问明情况时,那道士哈哈一笑,将木板丢于一旁后径直离开,最后已不知去向了。

爱国大臣反复遭受诬陷,被害死后不久朝代快速终结

吴潜及其兄长

吴潜的父亲叫吴柔胜,是当时的一位大儒,早年在朝廷为官。到了公元1197年时,权臣韩侂胄策划了庆元党禁,所谓伪学逆党之人者被籍记成簿,吴柔胜也是其中一人。后来御史汤硕弹劾吴柔胜在浙东任官期间曾经擅放田租,于是被罢免了官职。从那时起,吴柔胜便无心于仕途,而是回到故乡开设学馆教授学徒,并用尽精力教育好儿子。对于他的两个儿子,除了亲自教育用心悉心培养,还为儿子寻访名师。那时,临川有另一位大学问家叫邹斌,吴柔胜于是带着两个儿子吴渊及吴潜去拜师。原来那邹斌不是别人,而是是陆象山的徒弟,其教学非同一般。因此,吴潜的学问不仅有渊博的家学,更有名师点拨,于是很早就让他拥有高深的文化素质了。

爱国大臣反复遭受诬陷,被害死后不久朝代快速终结

吴潜不仅有渊博的家学,更有名师点拨

二、步入仕途

公元1216年,吴潜已学有大成,到省会参与省试。到了次年二月,公布了考试结果,吴潜已中举。于是礼部将考中者的名单上奏朝廷,并让举子位参与殿试。同年五月在京城临安举行殿试。此次殿试的结果,吴潜无论文才、论述内容等都属于上优,皇帝宋宁宗阅后心情大喜,亲自将吴潜点为状元,并授予他"承事郎",调去担任镇东军节度判官。

数年后的1224年,吴潜父亲吴柔胜病故。吴潜回家替父守丧。到了1226年底,他的丧期满,朝廷调他任秘书省正字,工作是对图籍朝廷整理分类并做必要的编撰。吴潜对工作并不马虎,而是终整日埋头苦干,整理并校正书籍。吴潜对工作总是尽职尽责地完成,博得各位同事们的赞许。由此,上级于公元1228年调升他为校书郎。到了这里,吴潜的工作都是一些技术性的抄抄写写的活,尚未涉及行政事务。

爱国大臣反复遭受诬陷,被害死后不久朝代快速终结

吴潜步入仕途

到了1229年,情况有了变化。由于上级的赏识,吴潜的职位变化了,他被调到嘉兴府当通判,并代理了嘉兴府的日常事务。在之后的一个多月的时间内,他对百姓十分关爱。在慈善上,他为无家可归的人及那些吃不起饭的贫苦人修建了养济院来让他们居住,因此很快声名远播。由于他政绩斐然,

一个多月后,就被转官担任朝散郎一职。这一年底,吴潜再次被升官,担当了平江知府。

爱国大臣反复遭受诬陷,被害死后不久朝代快速终结

吴潜当了行政官位

三、抗蒙良策

到了公元1233年初,当时的宰相史弥远病逝,皇帝宋理宗得以亲政。那时蒙古势力崛起,他们派使节见宋理宗,约南宋一同起兵夹攻金国。朝臣上下一致以为这是一个光复北宋故都汴京的好机会。针对于此,

吴潜仔细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好的方法,相反有很大的危害。于是他给皇帝上疏,指明了其中的要害,说当时的形势就象汉朝末年的三国鼎立之势,如果金人灭亡,那么南宋将独自面对蒙古强敌,而蒙古势力更强于金国,南宋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抵抗的。所以此时最应该做的是让表面保持议和的表象,暗地里则要加强戒备,随时准备迎战蒙古

爱国大臣反复遭受诬陷,被害死后不久朝代快速终结

宋理宗

这一意见本来是十分正确的,但朝廷却不予采纳。皇帝此时看中的是收回失地,而并没有意识到危险正在来临。对此,吴潜再一次向皇帝上疏称,朝廷面临四大急务,即:"拱卫蜀地,加固荆襄,增强江防,预备海军。"虽然朝廷并未吸收吴潜的最终意见,但他的见识是很深远的,因此官位得到了提高,被升到直宝章阁兼浙东提举常平。但吴潜对此推辞再三,最终没有去就任。后来改官为吏部员外郎兼国史编修,并加实录检讨,直到升任到太府卿并兼沿江制置、建康知府及江东安抚留守数项重任。

到了公元1234年四月,此时南宋已与蒙古签订了共同攻击金国的条约。宋理宗因此要向中原进兵,以图收复河南失地。对此,吴潜继续对其中的利弊,上书给皇帝,并朝廷了仔细详细分析,他写道:"我军一旦攻击金国,那么中原大地的局面必将是生灵涂炭,朝廷即使胜利,得到的也不过是一个片荒芜之地。这对于中原百姓来说,是十分痛苦的。而即使夺取了中原,要想固守及后来的管理将是十分困难的。另一方面,中原属于平原,地势上本来难以防守,要守住此地就需要驻城大量的军队,而其中的粮草辎重等补给会面临被敌人切断的可能,到时军队孤立无援,百姓又受到折磨,则可能民变四起,后果严重

"。

吴潜坚决反对在条件不成熟时用兵中原。但是他的建议并不被吸取,宋理宗派大军兵进入中原腹地作战,这在历史上就是著名的"端平入洛"了而结果正如吴潜意料的那样,宋军溃败。不久后,吴潜再次向皇帝上奏,其中要点在于立太子以固国本。

爱国大臣反复遭受诬陷,被害死后不久朝代快速终结

蒙古军南下

四、被奷臣陷害致死

公元1259年十月,蒙古军全力南侵,前兵抵达武汉,京声城临安震动。局势十分危险,皇帝宋理宗这时起用了吴潜当左丞相并兼任枢密使,进而加封其为庆国公。

这一年十一月,皇帝让各大臣发表蒙军入侵的应对之法。吴潜根据局势情况命令贾似道移兵到黄州。此时黄州是两军的前线,直接面对蒙古军正面作战。这一移防本来是为了加强防务,但贾似道却认定这是吴潜要想借刀杀人,要置他自己于死地,因此心中对吴潜十分怨恨,并寻找机会报复他。

爱国大臣反复遭受诬陷,被害死后不久朝代快速终结

贾似道

对于立太子,本来是固国本的重要事情,吴潜提出是为了国家也是为了他皇家着想,不想他却得罪了皇帝。宋理宗的想法是要立忠王赵禥当太子。而这个赵禥生有残疾,生来手脚就十分软弱,走路都不稳。吴潜认为不应立这样一个身体不健康的人为储君,因此极力反对理宗的意见他的反对不仅违背了皇帝的本意,更严重的是理宗当年靠着史弥远而被选进宫、其矫诏废除原太子赵竑而才有他登基的可能,这一伤疤被吴潜无意间揭起。故此,他对吴潜大有意见,心中十分恼怒。面在"开庆之役"的作战中,身为主帅的他在紧急的情况下,许多事情都是先斩后奏。这些事情堆砌一起,未免让宋理宗深感大权旁落。

爱国大臣反复遭受诬陷,被害死后不久朝代快速终结

宋理宗.京剧剧照

这一年三月底,贾似道布兵于黄州,他对蒙军不布防也不出战,而是通过暗地里对蒙古人答应了一些卖国的条款,屈膝求和,从而让蒙古退兵。另一战线上,蒙古已经攻陷了鄂州,但,但贾似道谎报称鄂州之围已解,并以此向皇帝邀功,骗取理宗的信任。之后,贾似唆使宋理宗,让吴潜到黄州去作战。此时皇帝正对吴潜没好气,于是同意了。吴潜并不怕死,毅然前行。

吴潜被调离朝堂后,贾似道借此机会屡次向皇帝进了谗言来对吴潜进行加害,说:民间有童谣称"大蜈蚣、小蜈蚣,尽是人间业毒虫。夤缘攀附有百足,若使飞天能食龙"。这明显是旨吴潜要造反。理宗对这种小把戏居然信以为真,因此心中开始忌惮起来。此时贾似道抓住机会,指使侍御史沈炎以弹劾吴潜,称"忠王之立,人心所属,潜独不然,章汝钧对馆职策,乞为济邸立后,潜乐闻其论,授汝钧正字,奸谋叵测。请速召贾似道正位鼎轴"。这沈炎本来就是位奸臣,因此前受到吴潜论劾,早有报复之心,此时借吴潜不在朝中,但大肆罗织罪状,并反复提起吴潜想要立济王之过往事情,理宗因此大怒。公元1260年,吴潜当了半年宰相后,再次被皇帝贬官,此次他被贬往循州(即如今的广东惠阳)。

爱国大臣反复遭受诬陷,被害死后不久朝代快速终结

人们记念吴潜

结语:吴潜虽然已经被贬出了朝堂,但奸臣贾似道并不能解恨,他对反对他的人都是要置其死地而后快的。第二年,奷臣贾似道暗地里派陨他的心腹刘宗申,找了个借口到循州当知州,实际的任务是要他暗杀吴潜。公元1262年正月,宋理宗对吴潜的排斥加码,下旨对于吴潜一派人员,永不得录用。同年五月,贾似道心腹刘宗申以为吴潜庆祝生日为由,引得吴潜前往赴宴

吴潜对此丝毫没有察觉,在宴席中喝下了刘宗申安排的毒酒,不久就感觉肝胆欲碎,极度痛苦。

吴潜回到家后,强忍身体激烈痛苦,提笔撰写对皇帝的遗表,后身体端坐着,紧闭了双眼,最终悄无声息地辞别了人世,享年68岁。

吴潜离世这一年,离南宋最终灭亡仅有14年。

到了1275年,蒙古已攻陷了大部分南宋领土,南宋政权已是摇摇欲坠了此时的皇帝是宋恭帝赵显,他想起了吴潜,为他昭了雪,试图换起其他存世的忠臣为他卖命来延续南宋朝廷。可惜的是为时已晚,一年后的1276年,南宋在灭亡了。

《许国公奏议》卷二《再论计亩纳钱》

《宋史》

《吴镇家世再探》

王山青.《南宋名相吴潜及其词研究》:西北师范大学

余立莉.《吴潜词研究》:漳州师范学院

《吴潜,一代贤相魂归何处》:德清新闻网

吴承林.《吴潜综论》.安徽大学

黄宗羲.《晦翁私淑/宋元学案》:中华书局

高生元编.《宋许国公吴潜年谱》:宣城历史文化研究

王侃.《略论南宋名臣吴潜的政治生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