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三弟-王安禮

王安石三弟-王安禮

王安禮(1034~1095),字和甫,王安石三弟,臨川人。官至尚書左丞。

嘉祐六年(1061)中進士,初入幕河東路唐介門下。熙寧三年(1070),西夏侵犯邊境,河東宣撫使韓絳倉促調集四萬百姓防守。王安禮堅決反對,認為“民不習武事,今驅之上陣,縱不為敵所敗,亦會凍餓而死,應該停止徵用。”後帥呂公弼採納他的意見,改調精兵迎敵,使四萬無辜百姓免於難。呂公弼非常感謝王安禮之議,並將此事上奏。神宗聞其才,召為崇文院校書,入集賢院,出任潤州、湖州知州,開封府判官,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知制誥。

王安禮敢於仗義執言,大膽進諫。元豐二年(1079),蘇軾因寫了一些反對變法的詩文,被御史中丞李定等指控下獄,處境十分危險,無人敢救。王安禮從容面君,對神宗說:自古有氣量的君主,不以言語定人罪,今一旦將蘇軾逮獄加罪,恐後人要說陛下不能容才。神宗對此案本來就不準備深究,王安禮進諫後,遂從輕發落蘇軾。

王安禮以翰林學士任開封知府時,“有滯訟不得其情及剖決具案而未論者幾萬人”。經過日夜操勞、明查暗訪,不畏權勢,認真剖析案情,秉公執法,到職不過3個月,將所有積案審清,致使“囚繫皆空”,並將結果公佈於府前。遼使在府前看到後,也大加讚譽。神宗聽說後也稱讚“安禮能勤吏,駭動殊鄰,於古無愧矣!”特給他官升一級,以資獎勵。

元豐四年(1081),拜尚書右丞,遷左丞(副相),參與執政議事。元豐七年(1084),終因多次諫阻神宗派兵攻打西夏,被御史張汝賢所劾,以端明院學士知江寧府。元祐中,加資政院學士,先後任揚州、青州、蔡州、舒州等知州、永興知軍。紹聖二年(1095)任太原知府,卒於任所。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魏國公。著有《王魏公集》20卷、《天下文書》16卷,《二儀賦》一卷,《重修靈谷秘苑》等。其後裔居東鄉縣愉怡鄉禮坊村,有“宋名臣王安禮故居”石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