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歷史!南京已有59座抗戰碉堡成為文保單位

抗戰碉堡作為承載不屈不撓抗戰精神的重要遺蹟,是南京這座英雄城市抵禦外來侵略的歷史見證。清明節前夕,抗戰史學者、江蘇省行政管理科學研究所副所長丁進,南京文物愛好者饒進、馬夢潔,向文物部門送達文物認定申請書,呼籲將這兩年新發現的三座抗戰碉堡公佈為文物。那麼這三座碉堡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見證歷史!南京已有59座抗戰碉堡成為文保單位

【三座碉堡藏身小村莊 見證“南京保衛戰”】

這三座抗戰碉堡藏身於南京市江寧區湯山街道顧家棚村,其中村西密林中的碉堡是2018年發現的,體量較大,為單口機關槍掩體,上面有明顯的炮火損毀痕跡,抗戰史學者丁進說,從這座碉堡的長寬高以及鋼筋的特徵,基本上可以判斷為南京保衛戰前期,由中國軍隊獨立工兵第一團構築的碉堡。

見證歷史!南京已有59座抗戰碉堡成為文保單位

抗戰史學者、江蘇省行政管理科學研究所副所長丁進說:“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出入口,它上面原來應該還是有一個伸出來的部分,這個叫防雨簷。現在可以看到,已經被炮火打掉了。”

見證歷史!南京已有59座抗戰碉堡成為文保單位

另外的兩座碉堡則體量較小,是2019年發現的。分別位於顧家棚村的村中和村西,為多口機關槍掩體,這三座碉堡互相形成火力交叉點,具有“強固閉鎖堡”的特徵。

丁進說:“敵人從任何方向進來,都可能遭到打擊。所以我們看到這座多口機關槍掩體,射擊孔的方向也是面對不同的方向的。”

見證歷史!南京已有59座抗戰碉堡成為文保單位

南京保衛戰又稱“南京戰役”,是1937年12月1日至12月13日,中國軍隊在淞滬會戰失利後,為保衛首都南京與日本侵略軍展開的作戰。

丁進說:“當時的南京有10萬中國軍隊將士,為了保衛南京這座城市,保衛中華民族而犧牲在我們這片土地上。烈士的犧牲應被我們永遠銘記。”

這三處碉堡發現後,南京市江寧區文物部門和湯山街道已經採取了臨時性的保護措施,並加強了日常巡查。特別的是村中的這座碉堡就在村民姚奶奶家的圍牆邊上,老人表示,碉堡必須保護,歷史不能忘卻。

見證歷史!南京已有59座抗戰碉堡成為文保單位

南京市江寧區湯山街道顧家棚村村民姚奶奶說:“肯定我就保護了,不給人來破壞。”

【南京已有59座抗戰碉堡成為文保單位】

見證歷史!南京已有59座抗戰碉堡成為文保單位

記者瞭解到,自2012年3月以來,南京市已經有59座抗戰碉堡被列為市級和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在湯山孟墓社區,這座抗戰碉堡邊上還修了一條小路,方便市民前來參觀。

丁進說:“作為文物本身,它就是見證一座城市歷史滄桑變幻的最好實物。南京不是一座悲情的城市,我認為南京是一座英雄的城市。這些實物的存在,對重塑我們城市的形象是非常有價值的。”

見證歷史!南京已有59座抗戰碉堡成為文保單位

目前南京市江寧區文化和旅遊局已經受理了丁進等人的申請,下一步將由文物部門的專家進行認定,顧家棚村的這三座碉堡有望作為文物增補點列入“民國碉堡群”的保護範圍,成為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得到更好的保護。

(王兵 王從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