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彥的愛情詞《玉樓春》:詞人是怎樣描寫的,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說到宋詞和宋代詞人,周邦彥是繞不開的一個重要詞人。在北宋婉約詞人中,

周邦彥是最後一位大家,他在繼承前輩婉約詞人的詞風基礎上,又開拓創新,融入了多種創作手法,尤其是在慢詞的創作中融入了鋪敘的方式,極大的拓展了詞的敘事功能。周邦彥首開宋詞格律先聲,成為婉約派的“集大成”者。

周邦彥的愛情詞《玉樓春》:詞人是怎樣描寫的,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周邦彥其人

周邦彥(1057——1121),字美成,號清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周邦彥28歲時,因向宋神宗獻《汴京賦》,歌頌新法和宋神宗功績,而大獲賞識,由太學生擢升為太學正,周邦彥是傾向於支持宋神宗的變法的,屬於新黨。

宋哲宗即位後,舊黨重新執政,被貶謫的舊黨官員紛紛回到朝廷,周邦彥則被擠出京城,到廬州(今安徽合肥)、荊州(今屬湖北)、溧水(今屬江蘇)等地任職。宋徽宗上臺後,舊黨官員又盡遭遠貶,周邦彥重返朝廷,官到提舉大晟府。

周邦彥晚年到順昌(今安徽阜陽)、處州(今浙江麗水)等地工作。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病逝於南京(今河南商丘)。

周邦彥的愛情詞《玉樓春》:詞人是怎樣描寫的,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周邦彥繪像

周邦彥的詞主要以描寫閨閣之情,羈旅之思,感慨身世,詠物抒情為主,詞風典麗精工,形象豐滿,格律嚴謹,被後世詞人尊為婉約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創始人,《宋史》卷四百四十四《文苑傳》中對周邦彥的評價是這樣的:

邦彥好音樂,能自度曲,制樂府長短句,詞韻清蔚,傳於世。

由於周邦彥詞作格律的嚴謹,以及在詞作上取得的成就,到了南宋,他的詞風得到了姜夔、吳文英等著名詞家的高度讚譽,也可以說,周邦彥的格律詞為姜夔、吳文英等格律詞人開了先河。周邦彥的詞集叫《片玉集》,又名《清真集》,流傳於世。

周邦彥的愛情詞《玉樓春》:詞人是怎樣描寫的,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周邦彥的詞風特點

周邦彥是北宋晚期“婉約派”詞壇上的一位代表作家,在宋徽宗的時候,周邦彥曾主管國家音樂機關“大晟府”。周邦彥的詞作在繼承柳永對詞的創作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了婉約詞的藝術形式。我們都知道,詞在宋代是用來歌唱的,而周邦彥創作的詞,進一步規範了詞的音樂性,這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周邦彥的愛情詞《玉樓春》:詞人是怎樣描寫的,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周邦彥《片玉集》·書影

  1. 首先,周邦彥精通音律,他本身就是一位大音樂家兼高級別樂官,無論是他獨立創作自度曲,還是在大晟府期間對舊樂譜的整理上,都具有嚴格的規範性。所以周邦彥的詞作詞句整飭,呈現出詞作格律化的定型。
  2. 其次,周邦彥在制樂的過程中,在一首詞中多次轉調,音律的程式更加繁複,這就對創作詞曲的要求更高了,處處要留意字的聲調,平上去入,陰陽輕重,不能有絲毫的混淆。王國維對周邦彥的制樂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在《清真先生遺事》一文說,讀周邦彥的詞作“覺拗怒之中,自饒和婉,曼聲促節,繁會相宣,清濁抑揚,轆轤交往”。根據王國維的說法,我們也可以進行這樣的嘗試,光是朗讀周邦彥的詞作,就有一種極度舒適的語言美感,那麼可以設想,如果用音樂的形式將周邦彥的歌詞唱出來的話,那種音樂感就更加婉轉動聽了。
  3. 最後,周邦彥所在的北宋晚期,詞壇上正是慢詞興盛的時候,周邦彥隨將自己的才華和天賦完美地運用到了慢詞的創作上。因為慢詞在篇幅上要比小令長,所以能更好的融入敘事情節,所以周邦彥譜寫的慢詞更加曲折迴環,他還將
    虛實結合時空騰挪的敘事手法以及章法變化等不同的創作形式都融進了慢詞的創作中。在北宋晚期的詞壇上,周邦彥可以說為詞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周邦彥的愛情詞《玉樓春》:詞人是怎樣描寫的,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周邦彥繪像

《玉樓春》表達的情感

周邦彥譜寫了許多優秀的詞作,如我們熟知的自度曲《瑞龍吟·章臺路》、《蘭陵王·柳陰直》、《六醜》,《西河》等。在周邦彥的詞作中,還有一首《玉樓春》的詞作,是一首雙調詞,全詞只有56字,雖然是一首惆悵感懷之作,但他將用典、比喻、對比等融進一首詞中,展現了高超的藝術效果。

《玉樓春》詞是周邦彥元祐四年(1089)從廬州府教授離任時,重遊廬州桃溪時所作的一首詞。詞的內容並不新鮮,不過是寫離情:詞人與曾經深愛的女子音信隔絕後,他重遊桃溪舊地,回想起從前的旖旎生活,內心無限惆悵之際寫下的這首遣懷之作。

但是周邦彥在詞作中將深摯濃密的情致巧妙地融入典麗精工的格律詞之中,是具有周邦彥詞風特色的一首詞作。原詞如下:

桃溪不作從容住,秋藕絕來無續處。當時相候赤闌橋,今日獨尋黃葉路。

煙中列岫青無數,雁背夕陽紅欲暮。人如風後入江雲,情似雨餘粘地絮。

周邦彥的愛情詞《玉樓春》:詞人是怎樣描寫的,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開篇句“桃溪不作從容住”,詞人以典故起調,說的是東漢劉晨、阮肇兩人去天台山採藥,途中遇仙的故事。這是出自劉義慶《幽明錄》中記載的一則神話故事。

漢永平中,劉晨、阮肇採藥失故道。行至溪滸,二女迎歸。食以胡麻飯。求去,指示之。至家,已七世矣。

故事的大意是:漢明帝永平五年﹐會稽郡剡縣劉晨﹑阮肇共入天台山採藥﹐在山中迷了路,後來兩人在桃溪邊遇到了二位女子,姿容甚美,男女互相傾慕,一見鍾情。劉晨﹑阮肇被邀到女方家中﹐女子還做了胡麻飯招待劉晨和阮肇(這還能看到當時的飲食與待客習俗)。在天台山居住了半年後,當劉晨﹑阮肇兩人返回家中時,發現子孫已歷七世。後兩人重訪天台桃溪,再也沒有見到那兩位女子。

周邦彥的愛情詞《玉樓春》:詞人是怎樣描寫的,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後來在唐代的詩文中常用遇仙、會真暗寓豔遇,如唐代詩人楊炯的《和劉侍郎入隆唐觀》,就寫到:“還如問桃水,更似得蓬萊。 漢帝求仙日,相如作賦才。自然金石奏,何必上天台。

元稹的《會真詩》裡,也寫到:“因遊李城北,偶向宋家東。戲調初微拒,柔情已暗通。”元稹的這首詩描寫的就是張生和崔鶯鶯相遇邂逅的愛情故事。

桃溪不作從容住”,暗示詞人曾有過一段像劉晨﹑阮肇兩人一樣的、天台式相遇邂逅的愛情,但卻沒有長相廝守,而是很快就分別了。這一句其實是詞人對當時旖旎生活以及對離情的追憶,口吻中含有追悔意味,不過用筆較輕。

此處用“桃溪”的典故,還隱含劉禹錫

詩中“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的意味。這一句典故非常契合詞人此時重遊桃溪舊地的情境,由此可見周邦彥在選擇典故上的精切,以及在詞作意境上的磨礪。

周邦彥的愛情詞《玉樓春》:詞人是怎樣描寫的,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秋藕絕來無續處”一句,詞人用了一個比喻,暗示“桃溪”一別,彼此的關係就此斷絕,正像秋藕斷後,雖然藕斷絲連,但是秋藕卻再也不能重新連接在一起了,語調中充滿了惋惜悔恨的情緒,尤其還包含著詞人與當年桃溪邂逅的女子欲重續舊情而不得的遺憾。

“別時容易見時難”珍貴的東西一旦在無意的輕率中失去,留下的便只有永久的悔恨。所以人們人們常用“藕斷絲連”這個詞語來比喻一段難忘的舊情和難以斷絕的情思。詞人反其語而用其意既顯得意語意新奇,又不落俗套,這句也能看出周邦彥在詞作方面的創新能力

開篇兩句側重敘事,詞人通過用典與比喻的手法說出了他和邂逅女子的離合軌跡,也為下面敘寫“今日獨尋”做好了情境上的鋪墊。

周邦彥的愛情詞《玉樓春》:詞人是怎樣描寫的,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接下來兩句“當時相候赤闌橋,今日獨尋黃葉路”,詞人運用了今昔對比的寫作手法,意思是說:回想當初互相等候在赤闌橋,今天卻獨自一人徘徊在黃葉蓋地的荒路。

詞人故地重遊,觸景生情,追憶往昔相逢邂逅的場景,但是他的思緒又馬上回到現實,如今只有他一人獨自來到給他留下美好回憶的地方

次詞意上看,這兩句又緊承一、二句中的桃溪相遇與舊情難續,往日相逢邂逅的美好情景與現在孤寂的情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赤闌橋”與“黃葉路”,都是指桃溪,是同一地名的不同稱呼,這也避免了詞意上的重複。

“赤闌橋”,地名,本來是指安徽合肥城南的一座橋名。在唐宋詩詞中,這個名詞是有寓意的,它常與楊柳、春水這些表示春天特徵的事物聯繫在一起。如唐代詩人溫庭筠的《楊柳

》詩中有“正是玉人腸斷處,一渠春水赤闌橋”,再如北宋詞人陳克的《菩薩蠻》中有“赤闌橋盡香街直,籠街細柳嬌無力”。

在周邦彥的詞中,“當時相候赤闌橋”已被詞人賦予了特定的意義,就是寓指當初兩人相逢邂逅的地方。

周邦彥的愛情詞《玉樓春》:詞人是怎樣描寫的,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黃葉路”三字點明秋景,在周邦彥的筆下,詞人沒有寫明與“赤闌橋”一起出現的事物,但是從詞作意象來看,詞人沒有言明楊柳、春水等,但是詞義不言自明。也就是說當初兩人相逢邂逅的季節是春季,而“今日獨尋”卻已是深秋時節了。

由此及彼,詞中前兩句中的“桃溪”點明是桃花盛開的春天,“秋藕”點明荷藕成熟的秋季,兩條敘事的時間線索一暗一明,分別寫明春季和秋季這兩個季節。

從詞意也可以得知:三、四句正與二句密合相應,描寫了不同的季節時令和季節裡特有的事物,這樣的寫法烘托了相逢的喜悅和離別的悲傷 。

“赤闌橋”以它明麗溫暖的色調,烘托了往日兩人相逢邂逅時的溫馨旖旎和濃情密意;“黃葉路”以其蕭瑟悽清的色調渲染了今日獨尋時的寂寞悲涼,今昔對比強烈。

周邦彥的愛情詞《玉樓春》:詞人是怎樣描寫的,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詞人回憶過去的地點,是在“獨尋黃葉路”的情況下生髮的,情與景交融,這就是所謂的“情因景而生,詞為情而作”。不去刻意追求精工,詞意就已經渾然天成了。所以,當初相逢邂逅的情景便分外值得珍重流連,而詞人此時此刻的心境也因為回憶過去的美好邂逅,在今昔對比之下愈加顯得情不自禁了。

今昔之間,不僅因相互對照而更見悲喜,而且因相互交融滲透,使得詞作呈現出的感情內涵更加豐富複雜。詞人雖然是舊地重遊,在記憶中追尋往日的溫情,在孤寂中重溫久已失落的歡愛而已,但畢竟在寂寞惆悵中還有溫馨的記憶,還能有心靈的一時慰藉。

周邦彥的愛情詞《玉樓春》:詞人是怎樣描寫的,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這種豐富複雜的感情,也透露出詞人對愛情的執著,或許當初的這次邂逅給詞人留下了刻骨銘心、難以忘記的印象。

周邦彥筆下的“赤闌橋”與“黃葉路”這一對意象,內涵已經遠遠越出時令、景物的範圍,而成為不同的心態和人生階段的一種象徵了。上片在今昔對比,物是人非的描寫中為全詞定下了一個悲涼的基調。

周邦彥的愛情詞《玉樓春》:詞人是怎樣描寫的,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過片兩句,詞意一筆盪開,由寫情轉到寫景:“煙中列岫青無數,雁背夕陽紅欲暮”,這兩句是寫得是煙霧籠罩著排列聳立的山岫,無數的山巒在煙霧中若隱若現,時值日落時分,紅霞滿天,夕陽的餘暉灑落在天空中飛雁的身上。

詞人描繪的景緻氣韻高遠,綺麗無比。不得不說,詞人描繪景物的文字確實工麗,但是在景物之外,詞人以景寓情,透露的卻是詞人的情感世界,若遊絲一樣的情感圍繞在景物之中,這正是所謂的“情因景而生,詞為情而作”。

周邦彥的愛情詞《玉樓春》:詞人是怎樣描寫的,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這樣的景緻又有一種難以言說的感受,詞人眼前的無數青山與他漠然相對,更顯出了環境的空曠與自身的孤寂;“雁背夕陽紅欲暮”固然顯示了晚景的絢麗,可這一抹夕陽再美,它很快就會暗淡並消逝在一片暮靄之中了。這闊遠中的孤獨,絢麗中的黯淡,與“獨尋”者的處境、心境之間有著遊絲一樣的聯繫。

結拍兩句“人如風後入江雲,情似雨餘粘地絮”,詞人束結景物的描寫,轉入抒情。在詞意上,情與景纏纏綿綿,隨風飄散沒入江中的雲彩,像極了那女子的身影。

周邦彥的愛情詞《玉樓春》:詞人是怎樣描寫的,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詞人運用比喻,不但形象地刻畫出了當日那位邂逅女子飄忽不定的情景,而且側面寫出了女子輕靈縹緲的身姿風貌。被雨水沖刷到地面上的柳絮,與雨後的地面膠著、粘連在一起,詞人筆下的柳絮也被賦予了柔情。

結拍兩句連用兩個比喻,形象地表現了詞人此時的心境,能看出他對待這份感情是一往情深的。他心繫、牽連著當日邂逅的女子,雖然到了“今日獨尋”的地步,但是他依然忘不了這一份令他牽腸掛肚的、刻骨銘心的、難以忘卻的愛情往事。

這兩個比喻不是詞人栝檃前人詩句而來,而是詞人刻意的創新。這兩個比喻生動貼切地表達了詞人此時此刻的感情,抒情又是細膩生動的,因而感覺不到雕琢的生硬感 ,只有那種行雲流水的自然感。

周邦彥的愛情詞《玉樓春》:詞人是怎樣描寫的,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小結

《玉樓春》這個詞調,是七言八句的雙調詞,要求句式整齊。周邦彥在創作這首詞的時候,句式又兩兩相對,通首排偶,對比手法貫穿全詞,由於格律的限制,寫不好很容易流入俗套,但周邦彥卻給人帶來了不同凡響的感覺。

這首先是因為,詞人在運用對比手法時,每一組排偶的兩句都從不同的角度去描寫。比如上片中的一、二句與三、四句雖然都是從今昔對比上入手,但一、二句的側重點在季節時令與因果上,三、四句的側重點在景物與心情的對比上。正是因為詞人從多面的對比上入手,這就很自然的避免了詞意的重疊與僵化。

下片的前兩句中,詞人描寫山色的“青”字與描寫落日的“紅”字,突出了色彩上的對比;結拍兩句又轉入從女子與詞人的角度對比中。同時,下片開頭兩句,詞人一筆盪開,由情入景,情與景既有交融又有錯開

,在結構章法上也顯出了頓挫變化。再加上詞人將深摯濃烈的的感情貫注在詞中,所以這首詞也就具有了一氣呵成的感覺。

這首詞雖然在寫一個悱惻的愛情故事,詞人卻不著重鋪敘,而是以極富情致的筆調抒寫內心的感受。無論用典、比喻、還是寫景,詞作都突出表現那種深摯、纏綿、膠著的感情,那種悔恨、追戀、傷感的情感交融在一起的執著情感,因此詞作充滿了深厚蘊藉的情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