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人和10首詞(下篇南宋篇)讀懂了他們就讀懂了宋詞

前言

上篇講了北宋的五位詞人:晏殊、柳永、蘇東坡、秦觀、周邦彥。按照葉嘉瑩先生對於詞的分類,那麼柳永和晏殊、秦觀一類屬於歌辭之詞,他們也都是婉約詞的代表人物,蘇軾是詩化之詞,周邦彥是婉約一派的賦化之詞。

柳永的開創之功在於慢詞的創作,早於柳永或者與柳永同時期的詞人,大多以小令為主,其中一個原因是這些人大多不懂音樂。周邦彥按照王國維的話說是“集大成者”,他和柳永都懂得音樂,都能譜曲填詞,但周邦彥是反覆勾勒,章法上時空交錯,柳永是平鋪直敘,讀起來就沒有那麼燒腦。

李煜“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之後,蘇軾的詩化詞開拓了豪放一派,後來的辛棄疾、張元幹、張孝祥、劉改之、陸游等人的詞作,都有蘇軾的影子;而周邦彥賦化之詞對於南宋姜夔、吳文英、王沂孫一派有著深刻的影響。

今天下篇講的是南宋詞,靖康之變以後,南宋的詞人不可避免的受到時代影響,南渡詞人如李清照、朱敦儒等人和李煜一樣,詞風變化極大,中期的詞人抒發的是報國無門、收復無望的悲憤,末期的詞人瀕臨亡國或者已經改朝換代,詞作寄託遙深,隱晦而含蓄。

10個人和10首詞(下篇南宋篇)讀懂了他們就讀懂了宋詞

一、李清照 閨閣中的世變

前期的李清照(1084年—1155年)是那個時代的人生贏家,出身極好、家庭美滿,父親是蘇軾門生太學正李格非,公公是宋徽宗時候的宰相趙挺之,丈夫是才子趙明誠。李清照的幼年和青年時期生活閒適,作品率真自然,更多是普通女子閨閣中的感受。《苕溪漁隱叢話》記載:

近時婦人,能文詞如李易安,頗多佳句。小詞雲:“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綠肥紅瘦”,此語甚新。又《九日》詞雲:“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此語亦婦人所難到也。

南渡以後,國破家亡是文人們難以接受的現實,在文學作品中不可避免的受到“世變”的影響,王國維說“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李煜的作品在”一旦歸為臣虜“以後變成 ”血淚之詞“。與李易安同時期的朱敦儒也從”我是清都山水郎“變成了”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

李清照的詞留下的不多,從詩來看,”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是豪邁的千古絕唱,按說應該有些豪放之詞,可惜流傳下來的更少,有一首”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頗具男子氣。下邊這首是南渡以後的名作,依然是女兒語,沒有直接寫國破家亡的流離之苦,但是天上人間星轉簾垂,情懷已不似舊時: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轉,人間簾幕垂。涼生枕簟淚痕滋。起解羅衣聊問、夜何其。

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稀。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

10個人和10首詞(下篇南宋篇)讀懂了他們就讀懂了宋詞

二、陸游 但悲不見九州同

岳飛《滿江紅》裡念念不忘的是”靖康恥、猶未雪“,宋人的恥辱和傷痛發生在1125年,這一年,偉大的詩人陸游誕生了。陸游是總想著恢復中原的那一代人,岳飛在詞中還有滿腔的抱負和凌雲的志氣,但是往後的人們更多的是悲憤和無奈:岳飛以後的南宋初期,朝廷已經沒有意願和力量去考慮收復中原的事情了。

陸游(1125年—1210年)臨死之際還寫到: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在陸游的詞裡也能看到這種理想和無奈,劉克莊《後村詩話續集》評價陸游詞“激昂慷慨者,稼軒不能過”。大家都很熟悉陸游的《訴衷情》: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下面錄一首他寫給范成大的《雙頭蓮·呈範至能待制》:

華鬢星星,驚壯志成虛,此身如寄。蕭條病驥。向暗裡、消盡當年豪氣。夢斷故國山川,隔重重煙水。身萬里,舊社凋零,青門俊遊誰記?

盡道錦裡繁華,嘆官閒晝永,柴荊添睡。清愁自醉。念此際、付與何人心事。縱有楚柁吳檣,知何時東逝?空悵望,鱠美菰香,秋風又起。

10個人和10首詞(下篇南宋篇)讀懂了他們就讀懂了宋詞

三、辛棄疾 追往事 嘆今吾

詩必李杜,詞必蘇辛。辛棄疾(1140年-1207年)生於北方的山東,按照戶口說,他是金國人。北宋滅亡時,因為家族比較龐大,先輩沒有南渡,但是從小辛棄疾受到的是愛國思想教育。因此他能夠拉起一支隊伍參加了義軍,並且擒賊歸宋。

如果說陸游像杜甫,辛棄疾更像是明朝的王守陽,能文能武,能屈能伸。他不僅僅有政治理想,而且能夠付之行動,打過仗,平過叛,濟過災, 而且還能賺到錢,不想杜甫那樣把自己搞的窮困潦倒。

很多詩人雖然也寫詞,但是不認為詞是“正統”文學。清朱彝尊在《詞綜·發凡》中說:“唐、宋以來,作者長短句(即詞)每別為一編,不入集中,是以散佚最易。“但是辛棄疾卻大力寫詞,辛詞內容擴大,題材寬廣, 比蘇詞還要廣泛得多。辛詞是東坡一派,言志豪放,更多了報國的思想。另外辛棄疾特別善於用典,旁人學辛棄疾沒有這種才力,往往顯得空洞蒼白。

辛棄疾的《美芹十論 》有一個觀點就是組織起北方農民一起搞革命,他年輕時就是加入過農民起義軍。 這種知識分子和貧苦農民團結起來的戰略是不是很熟悉?

”鋤犁之民,寡謀而易聚,懼敗而輕敵,使之堅戰而持久則敗矣。若夫黥卒之與弓兵,彼皆居行伍,走官府,皆知指呼號令之不可犯,而為之長者更戰守,其部曲亦稔熟於其賞罰進退之權“

可惜的是,辛棄疾幾起幾落,最終也沒有實現自己恢復中原的理想,畢生遺憾都寫入了這首小詞裡:

鷓鴣天·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觮,漢箭朝飛金僕姑。

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10個人和10首詞(下篇南宋篇)讀懂了他們就讀懂了宋詞

四、姜夔 騷雅清空的白石道人

姜夔(1154-1221)終生是個布衣,倒不是不想當官,只是屢次考場失意,一生轉徙江湖,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

姜夔後來得到大詩人蕭德藻的賞識,並娶了蕭德藻的侄女,由此還結識了楊萬里和范成大,從此姜夔名聲籍甚,當時的名流士大夫都爭相與他結交,連大學者朱熹、著名詞人辛棄疾都對其為歎服。

姜夔詞風屬於周邦彥一派,但是其用詞造句卻與之不同,張炎在《詞源》中評價:

“白石詞如《疏影》、《暗香》、《一萼紅》、《琵琶仙》、《探春慢》、《八歸》、《淡黃柳》等曲,不惟清空,又且騷雅,讀之使人神觀飛越。”

古人說:意內者騷,言外者雅,騷來自於屈原離騷,內心幽怨不直接說出是騷,內涵豐富卻只露一斑為雅。何謂清空,張炎《詞源》推尊姜夔詞"如野雲孤飛,去留無跡",但是王國維批判姜夔的《暗香》與《疏影》:“霧裡看花,終隔一層..無一語道著。

姜夔詞中始終貫穿的是一份幽深的感情,據說他結婚以前和一個合肥的女子相戀,他的很多詞作都有這一段愛情的影子,別人寫愛情寫女子,都是經常更換的形象,而姜夔彷佛自始至終都是寫自己的初戀。下面這首詞據說就是寫於他當年和這個女子分別時的感受,《踏莎行·元日至金陵江上感夢而作》:

燕燕輕盈,鶯鶯嬌軟。分明又向華胥見。夜長爭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別後書辭,別時針線。離魂暗逐郎行遠。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

10個人和10首詞(下篇南宋篇)讀懂了他們就讀懂了宋詞

五、王沂孫 不容易看懂的碧山詞

王沂孫,生卒年不詳,字聖與, 號碧山。與周密、張炎、蔣捷並稱“宋末詞壇四大家”。其詞含蓄深婉如周邦彥,清峭似姜夔(張炎:“琢語峭拔,有白石意度)。尤以詠物為工

他生活在宋末元初的年代,看到了宋朝的滅亡和元朝的崛起。賙濟《介存齋論詞雜著》雲:“最多故國之感,故著力不多,天分高絕,所謂意能尊體也。”《宋四家詞選目錄敘論》將王沂孫與周邦彥、辛棄疾、吳文英並列為宋代詞人之冠,雲:“詠物最爭託意,隸事處以意貫串,深化無痕,碧山勝場也。”

”詠物最爭託意“是指王沂孫詞中的寄託遙深,不瞭解其創作背景的人,看不懂他寫的是什麼。下面是他的一首著名詠物詞,寫於南宋覆亡之際。表面說的是月亮,實際上寄託故國山河破碎的悲憤感情,

《眉嫵·新月》

漸新痕懸柳,淡彩穿花,依約破初暝。便有團圓意,深深拜,相逢誰在香徑。畫眉未穩,料素娥、猶帶離恨。最堪愛、一曲銀鉤小,寶簾掛秋冷。

千古盈虧休問。嘆慢磨玉斧,難補金鏡。太液池猶在,淒涼處、何人重賦清景。故山夜永。試待他、窺戶端正。看雲外山河,還老盡、桂花影。

他的《齊天樂·螢》中“漢苑飄苔,秦陵墜葉,千古淒涼不盡”,《天香·龍涎香》中“訊遠槎風,夢深薇露,化作斷魂心字”,《齊天樂·蟬》”窗明月碎。甚已絕餘音,尚遺枯蛻“等,都是如此。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這是和平時代的詩人學不來的境界。王沂孫詞反映的是復國無望的悲痛和遺民無可奈何的心態 ,為了避禍,故國哀思不能直接抒發,所以託物寄意。

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中說:“詠物詞至碧山,可謂空絕千古,然亦身世之感使然,後人不能強求也。”吳梅曾說:“大抵碧山之詞,皆發於忠愛之忱,無刻意爭奇之意,而人自莫及。論詞品之高,南宋諸公,當以花外為巨擘焉。其詠物諸篇,固是君國之憂,時時寄託,卻無一犯復,字字貼切故也。”

10個人和10首詞(下篇南宋篇)讀懂了他們就讀懂了宋詞

結語

結束時說說蔣捷,南宋滅亡以後,蔣捷沒有繼續作官,隱居不仕 ,我最喜歡他的《聽雨》,不僅寫了個人悲歡離合的際遇,背後隱含著深深的故國之悲。我覺得這首詞雖短小,卻勝於王沂孫的詠物諸篇。

虞美人·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