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鐵牛亭邊義務講解十餘載的付壽貴老人,你認識他嗎?


茶陵鐵牛亭邊義務講解十餘載的付壽貴老人,你認識他嗎?


在茶陵鐵牛旁,常會見到這樣一位老人,個子不高但精氣神十足,衣著樸素但乾淨利索,尤其是那一頭白髮,在來來往往的遊客中分外打眼,他就是堅守在這裡13年的義務講解員付壽貴。

“茶陵南宋古城牆,自古以來是一個防敵禦寇的工程。古城西邊是高聳入雲的雲陽山,城牆腳下的南邊是寬闊清澈的洣江河,東邊有千年筆支塔,有山有水有古城,這是一個天然寶地!不知迎來了多少文人墨客前來遊覽,流連忘返,吟詩作對。”


茶陵鐵牛亭邊義務講解十餘載的付壽貴老人,你認識他嗎?


這是付壽貴自己寫的講解詞,他飽含深情地娓娓道來,吐詞清楚,聲音洪亮,抑揚頓挫處拿捏得非常到位,再加上他專注的眼神和恰到好處的手勢,整個人散發著一股奇妙的磁場,遊客們被他牢牢地吸引住,全場鴉雀無聲,即便是站在離他較遠的地方,也能清晰地聽到他的講解聲。

說實話,他的普通話並不標準,茶陵腔較濃,但並不影響遊客對整句話的理解。用這種夾雜鄉音的普通話,來介紹本地具備700多年曆史的古城牆和鐵牛,有一種特別的土味,而正是這種土味,讓遊客們不斷地會心一笑。


茶陵鐵牛亭邊義務講解十餘載的付壽貴老人,你認識他嗎?


付壽貴平時喜歡閱讀寫作,他發表在株洲日報上的《洣水河上龍舟賽》,描述細緻,精彩紛呈,獲得讀者好評;《黃蠟石》一文融知識性和趣味性一體,不少讀者還特意跑到他家看從洣水邊找來的黃蠟石。他的一系列關於古城的講解詞生動形象而又富有文采,當他朗誦古今文人寫鐵牛的詩時,順便也會朗誦自己寫的詩:

茶陵鐵牛

宋茶古鐵牛,昂首朝南嘯。

藍天為牧場,綠地是歸槽。

頭生鬥妖角,身披降龍袍。

屢退經天浪,千秋實功高。

每次講解到最後,付壽貴還會唱首《歷史的天空》的歌來作結,“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淹沒了黃塵古道,荒蕪了烽火邊城……”同樣有點走調的歌聲,同樣專注投入的神情,遊客們在心領神會中報以熱烈的掌聲。

饒有興趣的遊客們會繼續向他提問,比如,鐵犀為什麼又叫鐵牛,古城牆的紫微門在哪,狀元橋是作什麼用的,他都耐心而詳實地解答。他還特意準備了一輛半舊的自行車,可以隨時出發,帶遊客到老街其他景點遊覽。


茶陵鐵牛亭邊義務講解十餘載的付壽貴老人,你認識他嗎?


遊客一撥一撥地來,付壽貴一次一次地講解,無論是團體還是個人。逢到節假日,他便要從早忙到晚,對他來說,這已成為生活的常態。

付壽貴的家就在鐵牛往東大約百來米的古城牆旁,一棟上個世紀常見的兩層樓房。房子坐北朝南,旁邊種著他寫過的柑橘琵琶等樹。站在古城牆邊,洣水風光一覽無餘。太平天國動亂年代,他的祖先從江西遷到茶陵古城,到他這代已是第八代了,見證了茶陵老街幾百年歷史的變遷,對這塊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


茶陵鐵牛亭邊義務講解十餘載的付壽貴老人,你認識他嗎?


付壽貴從小就對古城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他整理祖輩們口口相傳的古城資料,蒐集文獻史料,並實地勘察,研究古城文化,掌握著豐富的古城歷史文化知識。2005年他從湘東鐵礦退休後,看到外地遊客很想了解古城歷史文化,便毅然做了一名義務講解員。他覺得推薦茶陵,傳承歷史文化,這是責任和義務。也只有這樣做,活得才更有價值和意義。

這一堅守,就是13年。


茶陵鐵牛亭邊義務講解十餘載的付壽貴老人,你認識他嗎?


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就難在長期堅持。13年裡,無論是酷暑還是寒冬,無論是颳風還是下雨,他都守候在這裡,耐心地為每一位遊客講解。他用切實的行動向人們詮釋了什麼是持之以恆鍥而不捨的“茶陵牛”精神,他樸實的善舉贏得了人們的尊敬和讚美。

這是一個需要責任和擔當的時代,這又是一個計較成本和衡量得失的時代。好多人對他的行為並不理解,以為他不過是沽名釣譽之徒,付壽貴一笑置之。如今來茶陵的遊客越來越多,人們對古文化越來越感興趣,來找他講解的人也越來越多了,文旅投公司決定每月付給他一定的費用。付壽貴拒絕了,他說這些都有違於他的初衷。


茶陵鐵牛亭邊義務講解十餘載的付壽貴老人,你認識他嗎?


付壽貴還會義務講解下去,10年,20年,30年甚至更久。白髮蒼蒼的老人,滄桑斑駁的古城牆,昂首臥伏的鐵牛,悠悠東逝的洣水,構成一幅獨特的畫面。這畫面溫暖人心,給人力量,為豐厚的茶陵古城文化再添絢麗一頁。

來 源:張冬嬌散文

作 者:茶陵縣委宣傳部張冬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