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營養素養,打造健康防線,我們這麼做...

目前,我國本輪疫情流行高峰已經過去,但國外疫情嚴峻,輸入性病例仍有發生,做好個人防控依然重要。除了戴口罩、勤洗手、減少人員聚集、保持室內通風等防護措施,科學均衡的膳食和必要的營養補充,能有效改善健康狀況,增強自身免疫力。

提升營養素養,打造健康防線,我們這麼做...
  • 圖源Pixabay

後疫情時代,如何掌握科學抗“疫”必備的防護、營養和運動知識,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3月22日,“打造健康防線,專家直播課堂”活動暨2020安利紐崔萊營養中國行啟動儀式在線上舉行。環球時報、生命時報、騰訊新聞多家權威機構,攜手行業知名品牌安利紐崔萊,以及中國健康教育中心三級職員馬愛寧主任、環球時報副總編兼生命時報社社長吳天紅、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所長丁鋼強、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鍾凱、解放軍總醫院第八醫學中心營養科主任左小霞等衛生健康、營養學界的專家們,通過線上直播形式,解鎖防疫營養健康乾貨,硬核科普“養生千萬條,科學第一條”。


提高甄別能力 識破健康謠言

營養是生命和健康的物質基礎,營養素養是健康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已經被納入“健康中國2030”建設主要指標體系。國家衛生健康委2月8日發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營養膳食指導》明確指出,“科學合理的營養膳食能有效改善營養狀況、增強抵抗力,有助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與救治”。疫情當下,人們對於營養健康知識的需求迅速放大,但公眾的營養素養並未隨之顯著提升,各類養生健康謠言頻發。

  針對我國居民營養素養欠缺、營養疾病多發、健康生活方式尚未普及等問題,本次活動發佈了《國民營養素養報告》。這份彙集了全國1.2萬名受訪者真實數據的報告顯示:國民對營養謠言鑑別能力不高,平均得分65.8,剛過及格線,果汁可以替代新鮮水果、吃大蒜治療感冒、蝦皮是補鈣冠軍、喝大骨湯能補鈣等謠言誤信比率仍然偏高;國民獲取健康知識的主動性較高,但對科學知識的甄別能力有待提高,半數人很少主動驗證真偽。

中國健康教育中心三級職員馬愛寧主任說:“普及防控知識,提高公眾防控意識和能力,是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的重要保障之一。中國健康教育中心針對疫情防控和公眾問題,發佈了系列健康教育材料,其中合理膳食、均衡營養的知識普及,是疫情防控的重要內容,更是公眾關注的話題。”


科學合理膳食 構築機體免疫力

《國民營養素養報告》顯示,每天吃早餐對近四成國民來說是奢望,同時四成國民早餐缺乏奶、豆製品,導致蛋白質和鈣的攝入不足,過半數90後運動量不足,近兩成95後凌晨1點後入睡。均衡全面的營養,合理的運動,充足的睡眠,是維持人體功能和健康的物質基礎,也是保障人體免疫系統正常工作的基礎,對提高機體免疫力、降低疾病風險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目前沒有任何特定食物,比如茶、生薑、納豆等能夠幫人抵抗新冠病毒,但是通過合理膳食、均衡營養,使身體處於良好狀態,有助於提高抗病能力。第一,食物多樣,每天至少攝入12種食物,應包含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第二,多吃蔬果、奶類、大豆,不以果汁代替鮮果;第三,適量吃魚、禽、蛋、瘦肉,少吃肥肉、煙燻和醃製肉,堅決杜絕食用野生動物;第四,少鹽少油,控糖限酒,足量飲水,成年人每天7—8杯(1500—1700毫升),提倡飲用白開水和茶水;第五,合理選用營養素補充劑。

  在飲食的基礎上,每天要保證有一定量的活動:一是可在家裡做一些簡易的活動,比如原地跑或走、室內體操、下蹲、仰臥起坐、俯臥撐、拉伸等,時間不少於30分鐘;二是在空曠人少或通風良好的戶外,可進行一些戶外身體活動,如慢跑、快走、體操等,同時能獲得一定日光暴露的機會及時間。

針對陸續復工的人群,如何兼顧營養和安全,成為上班族普遍關心的問題。解放軍總醫院第八醫學中心營養科主任左小霞強調,復工進餐同樣要遵照膳食平衡的原則,食物多樣、少油鹽糖,吃動平衡、健康體重;工作期間可適當補充堅果,堅果富含蛋白質、多種有益油脂、維生素B、維生素E以及鋅、鐵等微量元素,還可增強飽腹感;有些白領為了減少午餐時間和人員聚集,用零食代替午餐或是不吃午餐,這樣的做法達不到膳食均衡,人體缺乏必要的營養素補充,反而影響正常免疫系統,得不償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