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世界,任何一種分手方式都是學會一次拒絕性的成長

成年人的世界,任何一種分手方式都是學會一次拒絕性的成長

愛情,像香菸裡散發的尼古丁,像威士忌裡滾動的酒精,像罌粟花綻放的死亡花語,讓每一對情侶、愛人產生著深深的依戀。

兩個人在一起的歲月宛如花開一樣充滿著甜蜜和芳香,而花落的時候,愛情的花瓣失了顏色。

花開花落,百葉凋零,人生海海,註定孑然一身。

當初說好的承諾,像燈盡油枯的蠟燭,殘存著一點哀怨。

分手,每一次的陣痛和痙攣讓那些受傷的男男女女在寂靜的深夜裡震顫著心房,捂著臉,忍不住放聲大哭。

分手,有的時候是一種相遇後的巧合。

2017年10月,毛曉彤在社交平臺發佈了一條心情語錄,就此宣佈與陳翔分手,而陳翔就此失聲,被眾多網友貼上“渣男”的標籤。

成年人的世界,任何一種分手方式都是學會一次拒絕性的成長

簡單的一句話,沒有任何成分的渲染,就此封殺了五年的感情。

我在心裡舉起愛之燈,它的光明落在你的身上,我卻被遺忘在陰影背後。泰戈爾

滿心歡喜、迫不及待地給愛人一個驚喜,卻換來的是出軌和欺騙。

如果沒有你,就不會知道愛你的心充滿著期許,如果沒有你,就不知道恨你的心是在那場不期而遇的巧合中“喪生”。

這是一個最痛快、最痛苦的“絕交”經歷。

那一次的巧遇,分定了兩個人的方向,註定了巧合是一件必然的事情。

成年人的世界,任何一種分手方式都是學會一次拒絕性的成長

如果沒有巧合,也許你還是那個天真痴情的人;如果沒有巧合,你不知道如何把內心的瘋癲消化成動力;如果沒有巧合,你怎能感悟人生的變化猶如四季的交替,冷暖自知?

如果沒有分手,你怎能知道自己有愛人的決心,也照樣有頭也不回的勇氣?

分手,早就埋下提前預設好的苦情色彩。

在綜藝節目《親愛的客棧裡》,姐弟戀的闞清子和紀凌塵,一個讓你猜,一個我猜不出來的相處模式,註定著升級後的吵架和痛哭,闞清子止不住的眼淚、紀凌塵不停地承認錯誤和放低姿態,也沒能逃過令人惋惜的命運。

成年人的世界,任何一種分手方式都是學會一次拒絕性的成長

闞清子說:“我對婚姻本來就沒有什麼信心,可能因為我父母也是離異。”

成年人的世界,任何一種分手方式都是學會一次拒絕性的成長

紀凌塵在眾人的交談中,說了兩句話,“我心裡有數”,“其實我早就送她戒指了,但她沒有給我”,動情之餘,他眼圈泛紅。

劉濤對紀凌塵說:“她,30歲之前你再不去求婚,30歲後她也許真的不想嫁給你。”所有人都看出劉濤對紀凌塵是一種暗示,可是並沒有看到他認定闞清子的行動。

闞清子是渴望與愛人結婚的,但是她內心的自我糾結和不安全促使她對紀凌塵的需求越來越多,也伴隨著更多的不滿意,這樣心累般的戀愛終究釀成了一杯苦酒。

2018年7月的最後一天,兩個人宣佈分手。

彼此愛過,卻要錯過。

成年人的世界,任何一種分手方式都是學會一次拒絕性的成長

而一年後的闞清子,漸漸地走出失戀的陰霾,依舊活潑但是臉上充滿了自信。

曾經遺憾而終的愛情點燃了她重回自我的色彩,只有做自己的時候才不會累。

或許,當初決絕地分開是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

成年人的世界,任何一種分手方式都是學會一次拒絕性的成長

張雨綺曾說過;“做自己,才會發光。”

假如做別人,那就會暗淡。

分手後的我們依舊是摯友。

林徽因與徐志摩在異國他鄉有過一段浪漫的感情,徐志摩為了林徽因要同自己的結髮妻子離婚,而林徽因思來想去還是拒絕了他的感情不辭而別。

後來林徽因嫁給從小熟識的梁思成,但是婚後金嶽霖的出現,對林徽因的照顧與呵護,讓她的內心深深地陷入痛苦和兩難的境地。

多情的林徽因坦誠地告知梁思成,而浪漫的徐志摩、深邃的金嶽霖還是沒能比過這個有些固執的建築大師。

徐志摩逝世後的一片飛機殘骸一直掛在林徽因的床頭前,金嶽霖一生未娶守護著心中的女神。

雖然一個是婚前拒絕,一個是婚後裁決,但是這個文藝才女依舊收穫兩位摯友的情懷。

不辜負放棄,拒絕後的自己才會找到更適合的方向。

人本能的是一個複雜的動物,所以聚散離合本就是一種人生常態。

百轉千回,人來人往,不強求、不將就,該迎來的時候絕不馬虎,該分別的時候也絕不猶豫。

只有內心真正的放下,才會蓄進更多充盈、飽滿的細胞。

只有坦然的拒絕,才不會滲透太多的惋惜。

成年人的世界,任何一種分手方式都是學會一次拒絕性的成長

愛情不是全部,愛對了學會知足長樂,愛錯了就乾淨地了斷。

左右搖擺、藕斷絲連只會讓關係越發的混亂和糾纏不清,本來走向的終點又重回了原點,反反覆覆,始終不能給自己一個交代。

生活在前進,人在一天天地變化,每一個人都在成長。你18歲的時候不懂得人生,你二十八歲的時候你終於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高曉松

當你知道想要什麼,即使揹負了“人渣”、“作女”,內心戲再多都不要讓自己扮演太久,因為放棄的時間點錯過了,柳暗花明又一村恐怕將與你失之交臂,你的人生可能在你的半途而廢中消磨殆盡。

有時候,人心一軟,就在你糾結的一剎那,可能會改寫歷史的軌跡。

有時候,人累了,不是學會休息,而是懂得拒絕。

當你知道兩個人在一起沒有可靠、安定、信任的時候,直面分手,拒絕與他(她)交往,心傷了不可避免,但是你學會了懂得保護情感,尊重內心,做更好的自己才能掌控人生的方向。

拒絕是一種獨立性的心靈成長

人類被賦予了一種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長。列夫.托爾斯泰

面對失意的愛情,也許傷口太深,即使好了傷疤也無法忘懷曾經的傷害。

再多的掩飾也無法讓一個人裝睡的人徹底覺醒,因為他們拒絕長大、拒絕擔當、拒絕改變,他們就像是得了障礙的一群固執的群體,他們不想獨立,更傾向於依戀和幻想的認知偏差。

這種拒絕是一種感性的偏見,而另一種拒絕才是理性的正能量。

成年人的世界,任何一種分手方式都是學會一次拒絕性的成長

兩個人在一起,當你發現無法成就更好的自己,痛徹心扉的悲傷侵蝕著自己,再好的關係也無法修復最初的信念,漸漸地意識到有趣變成了無趣,我們的盲點在於依戀的情懷太過於濃烈,所以撐不起果敢的內心,慢慢地給自己畫地為牢。

我們給自己製造了內置的陰影—印跡。

印跡是盲目和愚蠢的……就像動物產生的依戀對象並不一定是自己的生母,而是無條件地接受環境所提供並反覆呈現的一切。

馬紮林.貝納基&安東尼.格林沃爾德

要想做最好的自己,就要拒絕外部的強制性灌輸和引導。

當外部的力量強於內心的統治,我們就會拒絕內心的反抗;而當我們能夠戰勝外界的壓力,內心就可以阻擋外部的侵略。

拒絕外部的紛擾,才是一個人內心獨立和強大的至高點。

人要有尋得心靈成長的魄力,拒絕內心的無所適從和逐漸消失的生存精力。

很多人都會被生命中可能觸碰的戀人強行壓抑了各種情感,所以會有衰弱感和厭倦感。

假如你對感情沒有了堅定的意志,就註定會被人誤解和質疑,但是人最可靠的地方就是自我本性,不過分地執著自己,大膽地說出想法,然後拒絕消耗自身的任何能量。

保持這樣的人生態度,先不去勉強自己才能不勉強他人,做自己心靈的主人才不枉負人間一世。

拒絕是一種權利,就像生存是一種權利。畢淑敏

分手,並不是進入痛苦的深淵,因它的結束才會有更多的選擇,獲得自我認定的權利。

不論分手是主動還是被動,我們糾結的是過去的依戀和不甘心,我們拒絕的是過去忽略自我的虐心。

拒絕會衍射人性的自私,但是拒絕是為了更好的接納自己的缺點來完善人格的不完美。

分手,是一場不得不面對的成長,或許拒絕是一種逃避,但是它存在的價值遠遠高於世俗的觀點,正因為它的自身攜帶的貶性含義,才會有了更為重要的稀缺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