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有科學依據嗎?

fengyongyao


《易經》當然沒有科學依據,如果指望兩千多年前甚至更早的人類有現在的科學精神和科學實踐來認識事物的本質和發展原理有點強人所難,是不講道理的表現。

但是,也不能就此判定《易經》就是迷信,糟粕,這種非黑即白的邏輯過於簡單粗暴,本身也是背離科學精神的表現。

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人們對於未來即將發生的事情總有一種預判和期待,從而做出應對之策,或者心理上做好準備。

《易經》就是古代勞動人民根據自己的生產生活經驗對於事物的發展規律做出的總結和方法判斷。

其中不但有占卜的內容和方法,還有很多深刻的思想影響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發展和形成。比如繫辭傳,每卦的卦辭和爻辭很多都包涵了深刻的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烙印。

科學精神的本質也是不斷懷疑不斷完善的過程,此時被認定確鑿無疑的真理,彼時就有可能成為謬誤而被糾正。

我們進入現代文明社會才短短的一百多年,這在人類繁衍發展的歷史長河中猶如滄海一粟,而對於已經流傳上千年的文化可以質疑,可以討論,而不要過早的一口否定,以免將來自抽耳光。


田獲三狐


凡是吹捧《易經》的人,不是傻,就是壞。現在大家都很清楚,中國是一個迷信大國,迷信《易經》的人特別多,很多人依靠《易經》騙口飯吃,要是批評了《易經》,揭穿了《易經》的假面,就等於是砸了這些人的飯碗,斷了這些人的財路,他們不暴跳如雷才怪。還有一些人,由於文化素質不高,出於無知,也會迷信《易經》,由於科學由西方傳入,而科學非常強勢,他們對此感覺非常不滿,總是幻想中國文化裡面肯定有一種東西可以超越科學,那樣才有面子,所以就選擇了《易經》。為什麼非要選擇《易經》,因為《易經》的文字可以隨便解釋,越是粗糙的東西,越是可以隨便解釋。其實,你要是真正瞭解了裡面是什麼玩意,就會知道《易經》不過就是如此。

曾經有一個物理學家到劍橋大學開科普講座,結束後,一個小提琴專業的學生向這個物理學家抱怨,說你講的東西我一點都聽不懂。物理學家就給他開了很多書單。於是,這個學生就如飢似渴的做研究。若干年後,這個學生成為了一個學科的開創者。事實就是這樣,不懂是因為文化少,知識有限,所以覺得聽不懂的都是特牛逼的東西,一旦你真正掌握了知識,就會發現它並不是不能理解的東西。很多人說《易經》很難懂,其實是因為沒有去真正學習過。李敖就說過,他鑽研過《易經》,並不認為它是多麼高深莫測的東西,不過就是如此。

要問《易經》和科學有什麼關係,有沒有科學依據,我告訴你,拿著顯微鏡也找不到關係,沒有一毛錢的科學依據。科學的一大功能就是有用,請提供《易經》有用的證據吧。它推動了多少社會生產力,衍生了多少科技發明?一個都沒有。


懷疑探索者


易經是巫術,宗教,哲學,文化的範疇。

易經是中國古代巫卜文化的產物,通過占卜來實現與鬼神的溝通,對古代社會發展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活動來進行預測吉凶,安危。所謂不問蒼生問鬼神,易經明顯更屬於宗教神學和哲學的範疇。

中國古代存在著廣泛的巫術活動,通過占卜來實現同鬼神溝通的方式,來討問吉凶,當古人的知識和技能不足適應自然的時候,自然他們會產生巫術,對於日常能解決的事情,就靠知識和技能來解決,對於不能解決的問題,就希求鬼神的超自然的能力。很顯然,在當時的愚昧時代,巫術的存在是社會人群的的必然產物。

然而巫術和巫師,作為能溝通人神的中介,從來也都是被人們所忌憚的,屬於邊緣人,就像吉普賽人可以預知很多事情,但只能到處流浪。巫文化慢慢發展成五行八卦,陰陽理論,開始實現從宗教向哲學的轉變。易經是集體創作的結果,早期易經中描述了占卜文化和祭祀文化的發展,討論了神靈,人命,天命之間的關係。後來通過歸納出陰陽符號,有了對立統一的哲學味道。

隨著人們生存和認知能力的發展,對生存經驗的不斷總結,對自然規律的歸納,產生了科學,科學是不以鬼神為前提,靠的是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知。科學是最強調質疑的,不斷有新理論在舊的理論上顛覆創新,人們通過嚴密的數學論證和不斷的實驗來不斷實現科學的進化。所以科學的發展日新月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我們的生活也隨時改善,有空來刷刷頭條,玩玩悟空問答。


易經屬於宗教,哲學文化的範疇,我們可以學習裡面天人合一的精神,但不能利用易經來發展生產力,推動科技發展。每個宗教理論都很偉大,但不能用它的理論來造臺手機來刷頭條。

量子實驗室,專注科學問題,歡迎評論和關注。


量子實驗室


易經指連山,歸藏,周易三本。連山,歸藏都已經遺失,只剩下周易。


易經可以看作古人對生活的歸納總結,所以有一定的借鑑價值。但是科學講究的是精確,生活中的歸納法不可能成為數學中的歸納法。

所以易經沒有科學依據



作為思想哲學方面的有重要的意義。

東漢鄭玄認為

易一名而含三義:易簡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

簡單來說世界隨時在變動,但是有遵循一定規律。這個思想均被儒家,道家所採納。並且影響至今。

所以易作為哲學書籍很有意義,當成科學研究就誤國誤民了。

最後送一首李商隱的詩: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漁耕樵讀


《易經,他的過去對於人類的文明產生了巨大的作用,他的未來,我們的中國人乃至全人類,都會來應用裡面的智慧方法,對人類的文明產生巨大的作用》

為什麼西方的科學家能夠從易經中發現二進制?西方人發現了易經中的二進制,於是有了電腦。這不是易的妙用嗎?這個易,讓人類有了巨大的計算能力。

在1703年的法國皇家科學院備忘錄上,萊布尼茨發表了《二進制運算的解釋》,所用的例子裡,便有伏羲先天八卦圖和0——7八個數字的二進制表示的對應。這曾在18世紀初的歐洲知識界引起轟動,1705年甚至有人撰文稱:“中國人失去了六爻的真正意義,一位歐洲天才為他們重新發現了這一知識。”萊布尼茨將二進制看作“宇宙語言”,但他的二進制系統卻無法與後天八卦圖建立聯繫,他只好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八卦圖的內涵遠非二進制數系可以完全模擬。

萊布尼茨二進制的偉大意義,則被現代飛躍式發展的計算機科學和互聯網絡所證實——它們的信息處理和傳輸,運用的正是二進制表示和算法。

《易經》不僅對數學史有著重要的影響,在科學界也享譽盛名。

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對《易經》的評價非常高,他從科學角度評價這本書:“西方科學家做出的成績,有不少被中國古代科學家早就做出來了。這是什麼原因呢?原因之一是古代科學家自幼學習《周易》,掌握了一套古代西方科學家們不曾掌握的一把打開宇宙迷宮之門的金鑰匙。”

在哲學領域有著非凡貢獻的唯心主義哲學的代表——德國大哲學家黑格爾從哲學的角度評價《易經》,認為其代表了中國人的智慧。他說:“就人類心靈所創造的圖形和形象來找出人之所以為人的道理,這是一種崇高的事業。”

日本明治維新之後吸收西方物質文明,而同時其國內易學演講所等組織活動亦更加積極,而且還有易學講義與月刊等書刊之流傳。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大韓復國,用伏羲氏八卦的四正卦(幹、坤、坎、離)做國旗的標誌,其意義尤為深遠,這對於他們的立國精神、文教、禮俗乃至於奮發圖強的思想行動,都具重大影響與作用。

英國著名科學家李約瑟(J·Needdam)博士在他的鉅著《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中,盛讚古代中國是“世界文明的搖籃”,並將《周易》稱為“萬有概念寶庫”。他曾經總結出中國有26種重大發明,傳入歐洲以後,推動了西方的產業革命。他指出:“中國的這些發明和發現往往超過了同時代的歐洲,特別是15世紀以前更是如此。

美國CARY FBAYE於一九四五年在瑞士為《易經》作序:“談到人類唯一的智慧寶典是中國易經,在科學方面,我們所得的定律,都是很短命的被推倒;而中國的易經,自古以來,相沿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價值。”

諾貝爾獎獲得者——查理·威爾海姆(經濟學家)評價中國的《易經》:“知識經濟正在改變我們的時代,但是許多人並不知道:帶給我們巨大沖擊的這次革命,實在受惠於中國古代的偉大經典《易經》,《易經》中包含的信息論思想,不僅啟發我們的科學家創造了計算機,而且正在成為越來越多普遍西方人日常生活的決策指南。”

物理學家、耗散結論的理論創始人普利高津(科學界公認的現代科學方法與傳統的創建人,對牛頓的機械綱領進行批判的第三階段主要代表人物)認為:“中國的思想對於那些想擴大西方科學的範圍和意義的哲學家和科學家來說,始終是啟迪的源泉。

國外著名的心理學家曾這樣讚譽《易經》:

《易經》的精神對某些人,可能明亮如白晝;對另外一些人,則晞微如晨光;對於第三者而言,也許就黝暗如黑夜。不喜歡它,最好就不要去用它;對它如有排斥的心理,則大可不必要從中靈求真理。

為什麼西方人能夠從這個中華的古老文化中發明現代科學大創造?為什麼我們有些中國的人總以為到這是一個迷信?

西方人可以運用中國的智慧來進行創造,我們中國人學西方的科學100年,但是總以為中國的古老智慧,能夠阻礙現代的文明。這到底是古老的智慧不行呢,還是現代的我們中國人不行呢?這個問題的根源到底在哪個地方?

我們中國的古老的祖先們,孔子從易經中發現了真理,儒家的學問就有了真理的源頭。老子從易經中發現了真理,於是有了《老子道德經》。

中國的古人引用易經,能夠應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國的古人用易經的微妙智慧,來創造了各大文化系統。

為什麼我們現在的中國人不能準確的引用《易經》呢?我們現在來尋找一下原因。

《科技日報》總編輯劉亞東的視頻在海外華人媒體中很是走紅,有評論因此贊其“大膽”、“健康力量”。 在日前的活動中,劉亞東再以科技界為例指出,原始創新能力低下,基礎研究薄弱,重大理論突破和原創引領性成果乏善可陳,最重要最根本原因是科學精神缺失。而科學精神缺失還衍生出很多醜陋現象,包括學術腐敗、造假,浮誇浮躁等。觀察我們的社會,的確有這種嚴重的現象。但這是一個現象的觀察。恐怕這裡面還有更深刻的內涵,問題要比這個嚴重得多。為什麼我們學西方的100年,還是學不到西方的真正精髓?

我們為了學到西方的文化,我們放棄了自己古老的智慧,這個代價是非常巨大的。但是我們為什麼學不到西方的真正科學精神?我們能夠找到這裡面的主要原因嗎?

我想在這裡說兩點。第一點,我們不瞭解西方文化的結構,西方的文化,科學,哲學,宗教三分,科學,這是他的一個部分,科學的產生他與他們的宗教,與他們的哲學有巨大的關係。我們只知道他們的對立關係,不知道它們既對立又統一的關係。所以我們主要學她們的科學方法,但是對其他的內容,我們就有了取捨。西方人文科學的產生,他不是一夕之功,我們學西方的文化,沒法像西方人那樣培養建立良好的宗教、哲學基礎。我們學習西方的主要是現成的知識,所以我們學校學生學習的方法的方法,就是不斷的灌輸,這個古城本身就不需要創造創新,而且如何去創造,還會視為異端,幾十年這樣的環境,早就壓抑了我們中國人的創造性。

第二點是什麼呢。這是最根本的,我們為了學習西方的文化,完全撒起了我們古老的智慧。我們只知道科學能夠了解萬物,我們根本不知道,中國的古老智慧能夠了解我們的身心,產生大智慧,再會再去了解天地宇宙萬物。

如果我們瞭解中華智慧的這種微妙,我們用古老的方法來開啟我們的智慧,開啟我們的本有之光,這個時候再去學西方的文化,那就不是機械的搬運,而是創造性的學習。

更有可能的是,用這種智慧的方法來學學西方的文化,我們會發現西方人他們所要研究的,他們所追求的,他們的目標,他們的方法,在中國古老的文化中,有很多很多方面都有相應的地方。還有非常多的地方,要比他們的完美。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了。

還有不可思議的事。如果用西方的分科學來觀察古老的智慧的真實內容,就能建立起獨特的具有中國智慧特性分科學,這些智慧的分科學,能夠極大的推動人類的文明進程,能夠給現代的人類以及人類的未來帶來巨大的轉變質變。

總結一下。我們觀察中國的現代人缺少科學的精神,不應該單單用西方的文化來觀察。現在我們的祖國正在弘揚國學,我們要把中華智慧介入,要把中華智慧應用起來,觀察我們這個現代的問題。

否則的話,我們再過100年200年,還是沒法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我們學習西方的文化還是總歸是跛腳。

所以我們必須充分意識到,現在我們最為緊要的就是,把中華古老的智慧與現代的西方科學,與他們的方法,與他們的精神,放在一起平衡的運化。

《易經》,上古文明的遺留,宇宙的饋贈。我們學到裡面的智慧,我們就能用智慧的方法來觀察天地宇宙萬物,當然,這包括我們人自身奧秘,就變得至簡至易。






圓拙


要回答“《易經》科學嗎?”,就要回答“哲學科學嗎?”。顯然,哲學不屬於科學,不是科學。即使我們給某種哲學帶上“科學”的標籤,按照科學和哲學的定義和意義,哲學仍然不是科學。這並不是貶低哲學,恰恰相反,這是哲學保有自己崇高地位和獨特作用的區分。科學是哲學的基礎之一,哲學是科學的指引。最近有文章提到,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其實不全面,……在許多無神論者的科學家的眼裡,越過實驗臺,看到的是哲學。

那麼,《易經》是不是哲學?回答是肯定的。而且,易經的哲學是非常獨特的象數思維。在經過孔子努力提升之後的解釋《易經》的新體系裡,《易經》已經完全哲學化了。要運用易經幫助思考和決策,可以不用原來使用的占卜的程式和方法,正所謂“善易者不佔”。由此《易經》或者《周易》,佔據著中國哲學的最高地位,後世發展自己的哲學思想,特別是儒道兩家,大部分借用《易經》的基礎和框架,以解釋《易經》內涵的形式,發展自己的哲學思想。

學術界認為,《易經》的功能有四個部分,即'“義理,易數,易象,占卜”。義理指純粹哲學的意義,易數和易象就帶有先驗的性質了,但這部分恰好是《易經》認識方法、思維方法的精華,構成了義理和占卜的基礎,運用《易經》哲學,可以“得意忘象”,但是,無“象”就無所謂“意”,無所謂哲理。《易經》中的象數之學,是其最為偉大之處,也是最不可思議的模式化的哲學和認識方法。

讓許多人認為《易經》不是科學,而且也不是哲學,將其劃入巫術的範圍。究其主要原因,來自《易經》的占卜功能和象數思維的比附聯想方法。實際上這是一種誤解。《易經》本來就是占卜之書,是服務於占卜的。這一點也不假。但是應當看到,經過哲學化提升,它的占卜形式雖然保存了巫術在方法方面的的痕跡,但已經不能算作巫術了。因為巫術的意識是通“神”,“通”的是支配人們命運的人格化的“鬼神”,而經過哲學化反思和發展的《易經》,已經排除了這種巫術範疇的“鬼神”概念,認定,“陰陽莫測之謂神”,這裡的“神”,其內涵被定義為事物沒有被認知的、偶然性的、不確定的部分和對象,是始終處於變動之中的事物的變動規律、變動趨勢、變動狀態。《易經》的占卜,已經被抽象或簡化為取得卦象及卦象變動的方法,這些方法的立足點,是從概率相等的操作程式中,通過偶然性反應偶然性、不確定性。《易經》的經傳中記載的最經典的占卜程式,依循的是《易經》經傳的宇宙生成論的邏輯,具有完全的哲學意識,完全排除了鬼神和天命意識。《易經》的占卜,反應了中華文化的人本主義特徵,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文化成就。

按照孔子、荀子和後代思想家的主流意見,占卜的手段可以不用,要用也是為了準確選取反應事物變動狀態的卦象和卦象關係。但同樣有許多思想家,肯定《易經》占卜方法和《易經》哲學的緊密聯繫和實用價值,持續進行了大量研究。

至於取象比類的象數思維方法,要害在於妙用、會用、活用,排除妄用、濫用和牽強附會。正是因為卦象和卦象變化既抽象又具體,具有無限聯想的空間,才造就了《易經》具有反應事物關係的奇特模型的特徵。在具體思維應用中,並非要借力於神助,而是藉助卦象模型所處的具體情景進行針對性的系統關係的描摹比擬,分析事物的狀態、趨勢,選擇相應的哲理規律,以指導價值觀和策略的選擇。在哲學總結方面,則是得出在政治、倫理、管理、各種社會關係和情景中的哲理。

《易經》占卜是易經哲學的表現,是運用《易經》哲學的工具,但和巫術早已分道揚鑣了。也有把《易經》占卜繼續發展到巫術和數術的情況,那只是對《易經》的發揮,已經脫離了《易經》的本來體系了。

我們要特別清醒,《易經》不是迷信,不是信則有不信則無的巫術和思維幻術。但是,它保留了唯一一個神秘不可思議的問題和現象,使《易經》帶上了神秘的光環,使它區別於一般的哲學理論和方法。這個問題就是,用占卜的方法得到的卦象,通過聯想和聯繫,確實具有很高的和現實情狀相對應的模擬性;卦象和卦變,帶有很高的模擬現實情狀的模型性質。這令人大惑不解。馮友蘭先生在開始研究《易經》哲學時,不承認易經能“算卦”和推測,不承認《易經》哲學和占卜的聯繫,但經過在北京街頭對算卦先生的偶然探查,啟發他承認了《易經》的占卜功能。這並不是傳說。

我們如何對待《易經》的這一神秘方面呢?我們來對照一下中醫的情況。歷史上的學術界,有“醫易同源”的說法,因為同源關係,中醫和《易經》一樣,也面臨先驗性的理論基礎遭遇實證科學的質疑和挑戰的問題。妥善處理這一困境,其出路應當採取這樣的策略,那就是,只要依照其原初理論自圓其說,就沿用其理論並繼續探索,為防止先驗性錯誤,要並行發展實證研究,用理性邏輯的實證科學,劃出它的科學性邊界,限制、制約它的非科學性。把中醫列入非科學偽科學,否定中醫在實踐中的功用,除了把能治病的辦法拋棄不用,能治病的藥方不開,還能帶來什麼益處和進步呢?與其排除我們已經證明有用但還不能完全說明原理的東西,不如相信我們的經驗,充分發揮這些未知之物的效能。畢竟,人類不是為了認識而生存,而是為了生存而認識。因為中醫理論的先驗性而排除中醫的實用性,只能限制人類認知、實踐和探索的範圍和能力,而無助於增進科學和醫學的發展。

與此相類似,《易經》在占卜的先驗性方面的謎題,不應影響它的應用價值,不應否定它的哲學意義。現在對我們有用但不能說明的知識,讓未來去說明,不能因為今天的無知而否定其效用。我們用《易經》和中醫這對中國國粹的雙胞胎作類比,主要是就他們的先驗性形式的理論基礎而言,來肯定這種理論基礎的價值,說明《易經》理性的先驗性形式和巫術的有神論的虛妄性的區別。

對於《易經》哲學中這一用現在的常識無法解釋的古老問題,我們認為應當存疑,應當暫且承認《易經》自己的解釋,不因為缺乏科學基礎否定《易經》占卜的哲學意義,為了《易經》的完整價值,要在未來的繼續探索中尋找它的科學基礎。只要承認它有用,值得研究和利用,就具有哲學理論能夠成立的資格,這是哲學和科學的一個區別。

也就是說,《易經》不是科學,但它毫無疑問是罕見的哲學,它帶有超越日常知識經驗的未解之謎,但它並不是巫術。沒有對應的科學基礎,不能說它沒有哲學價值和認識價值。科學不深刻,我們可以尋找深刻的思維去尋找更深刻的科學,科學沒有走到的地方,哲學可以提前在科學的前方等待。

以象數為基礎和核心,義理和占卜作為象數運用的兩個途徑、兩個取向,構成了《易經》的哲學特色。《易經》不是科學,而是瑰寶級的哲學。學懂一些,一定會驚歎它的妙用。不然,憑什麼說它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書呢?


熱帶雨林的午後


說《易經》不科學的 都是無知的,目光短淺的人。

的人連大字都不識幾個,沒讀過幾本書,上來就是一句話。我不迷信,我相信科學。那您到底相信科學什麼?什麼是科學的,知道嗎。



到現在還有許多人攻擊中國的傳統文化,當然有糟粕的地方,但一些精髓的地方一定要留住,一定要發揚。

比如說我們中國的中醫。和《周易》和易經都是精髓。都是老祖宗終其一生寫出來的東西。現在人因為自己的無知,看不懂,易經。就說易經是胡扯八道封建迷信。



這是錯誤的。

中國的意境以及老子的《道德經》不是一般人能弄懂的,他真的需要智慧而不是知識或者學歷。輕渺易經八卦的都是愚蠢的行為。



若干年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東西一定會成為世界珍寶。只是現在的人沒有慧眼不知道罷了。

的把易經學懂,需要一輩子的時間去花費心血研究的。現在的人哪有那個時間。


文浩故事館


一、《易經》是與現代唯物主義哲學相通的古老哲學

什麼叫“易經"?“易"就是"變化”,延伸為"事物變化規律”,"經"就是“概括性總結",二字聯解則為"事物變化規律的概括性總結”,用現代分科術語來表達就叫作”哲學”,即人類世界觀。

《易經》相傳產生於伏義年代,當時科學並不發達,它是由人們對天、地、人關係的感性認識所形成的世界觀,是中國、也是世界最早的樸素辯證唯物主義哲學。

《易經》認為: “天地生萬物,萬物生兩極,兩極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兩極是指陰、陽兩極,在本質上是指事物內部既對立又相互統一的矛盾的兩個方面,與現代的辯證唯物主義息息相通,甚至可以說最早建立唯物主義哲學的人是中國人,而不是馬克思!

四象是指“少陽、太陽、少陰、太陰",是指矛盾對立的兩方面的盛、弱對比類型,少陽與太陰對應,太陽與少陰對應。

八卦是指以“一”代表陽,用“--”代表陰,組成八種形式,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離代表火,震代表雷,艮(gèn)代表山,巽(xùn)代表風,兌代表沼澤。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來象徵各種自然現象和人事現象,在《易經》裡有詳細的論述。

二、牽強附會的唯心主義算命學、風水學與處世哲學,背離了《易經》的本質,需要摒棄

八卦相傳是伏羲所造,但後來用於占卜,由於易經僅僅是一種哲學,只有抽象的定性、定向分析功能,沒有定時、定量分析功能,因而用於占卜算命與推算地理風水等,便陷入了荒唐的唯心主義泥潭!

曾仕強先生在解說《易經》方面是有較深造旨的專家,但在把《易經》應用到現代社會與人生規則的分析方面,他顯得漫不經心、過份隨意,他也常說他作演講是不帶稿件的,習慣於即興演說,這導致他的很多結合實際的易經講解背離了易經學的本質,也脫離了實際,經不起邏輯推敲,變得有點滑稽可笑。比如他說“看兒子怎麼樣,看他爸爸便知道了,如果爸爸不好,孩子也好不到哪去”,還有他說“女兒要長的像爸爸,兒子長的像媽媽,才符合道”,這些觀點雖然有一定道理,但非常片面,令大眾反感!

三、《易經》是具有廣泛現實指導意義的哲學

有人認為《易經》沒有用處,實際上它作為一種哲學,對人們的經濟、生活與科技研究均具有廣泛的指導意義,比如,中醫的陰、陽、虛、寒、熱等概念應是起源於《易經》;現代微觀物理的正、負電荷粒子的相引相斥是萬物陰、陽關係的反映;人類尚未完全揭示的宇宙起源與演化,也應脫離不了陰、陽的對立統一關係;在生活方面,《易經》告訴你"亢龍有悔"等處世哲學,它與現代哲學中的“物極必反"是相同含義,其意是指當人的地位或事業發展至接近頂峰時,將面臨更大的危險,需夾著尾巴謹慎做人,不對麼?韓信因對劉邦說"你僅能帶十萬兵,吾則多多益善"之言而招來殺身之禍,這不正是"亢龍有悔"的最好例證嗎?

四、必須繼承與發展《易經》具有科學性的精華

儘管《易經》是源於感性認識的哲學,但由於它與居於現代科學認識所形成的唯物主義哲學不謀而合,因而也可以認為它是具有較高科學性的哲學。現代人對待《易經》的正確態度應該是:繼承與發展,同時摒棄後人牽強附會演生出來唯心主義算命學、風水學與處世哲學。


池昭新一城市新模式


讓我們從研究科學史的學者那裡來尋找回答吧。

從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三冊本《中國科學思想史》中第三章《春秋戰國時期科學思想的百家爭鳴》中的第九節《〈易傳〉中的科學思想》看,這不都是和科學有關係嗎。從學者們的文字中也可以看到,《易經》本身就是“自然知識的結晶,還是“內含豐富的科學技術思想”。

再從作者對“《易》卦模型”的科學思想的意義描述看“首先,模型的出現,使易學具有一個包括定律、理論、規則、方法、範例、結構的科學理論”。

學者們又在《易道體系中的具體點科學思想》一節中詳細的闡釋了《易傳》裡包含的天文學思想、氣象學思想、地理學思想、時空思想、生物學思想、物理學思想還有數學思想方面的內容。

在“物理學思想”中學者說“物理學上的“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原理,出於《易傳》的《乾文言》”。還說《易傳》對共振的兩種共鳴現象“同聲相應”,“是對物理現象作理論提煉的初步嘗試”。

學者說《易傳》中的數學思想“反映了中國古代早期的組合數學思想”。還說,組合數學在現代已經應用在程序設計、實驗設計、人工智能、圖論、博奕論、工藝美術等學科領域。

在這本書的中冊第四章《秦漢時期——中國古代科學思想體系的初步確立》中的第十節《秦漢時期的化學思想及其應用》中的《〈周易參同契〉的化學理論與實踐》中也說到魏伯陽的這本書中“豐富的化學知識”已經受到自然科學史家特別是研究化學史專家們的重視。還說對“今天的化學試驗和實驗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還有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的《周易·科學·21世紀中國——易道通乾坤 和德濟中外》一書中也闡明瞭作者對易經的科學態度,而這套叢書的名字就是《周易與現代科學研究叢書》。作者在書中第三章《對科學的基本認識》第四節中《要尊重科學,但不能有科學主義思想》提到了內容尤其是《科學是雙刃劍》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作者在“分科化”中還引用了R.Gallagher等人的觀點“科學的發展造成分科越來越細。科學家對越來越少東西知道得越來越多。這一分科化(或專業化)使科學家對道德的瞭解越來越少。”

還有從事科學史研究的學者們已經通過大量的研究證明了“在明代以前,中國人在科學技術上一直居於世界領先地位”,而且是無可辯駁的。

在《孔子:被遺忘的古代科學家——易傳與古代科學》一書中作者也介紹了《易傳》中的科學思想。

從這些看,足以證明《易經》中的思想是有科學依據的。

我也一直以為對待這樣的問題要客觀的看待,要多從別的學者研究得來的公開文獻中去考證。這才是對待這樣問題的真正態度!


掛在明堂射古今


易經有科學依據嗎?

我可以很直接的回答你:沒有。

易經本來就不是科學,他並不是靠邏輯寫的。我現在試著用最簡單的話來說明易經和你說的科學之間的最大不同。

科學,是人不斷的深入研究客觀世界(哪怕他研究人體,也是把自己獨立出來)。

易經,以及其他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化,都是人不斷的研究自己本身。

同樣是格物致知,科學格的物是客觀世界,優秀的傳統文化,格的是自己的內心。

科學講究的是有理有據,一絲不苟,最好每一個論點都有足夠的事實支撐;可是研究自己內心的學問卻沒辦法,因為這些心裡頭的東西,看不到摸不到,甚至解釋不了。

比如說:今天有個汽車要從a地走到b地。這樣一個事件,問吉凶如何。

科學的分析法,要從,天氣,路況,司機的狀態,汽車的狀態等等數據進行細緻的分析,然後做出判斷。

然而易經分析的話,可能根據靈感來說,不需要看任何的數據。覺得吉就是吉,覺得兇就是兇。

表面上看起來,毫無根據的方法,當然沒有科學的方法準確。然而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現在的人之所以沒有靈感,就是因為人不研究自己內心太久了。數據永遠都是死的,人心卻是一直處在變化中。

近代科學的發展,致使一些國家武力強盛,這更讓崇尚暴力的人,遺棄研究內心,而去鑽研所謂的科學。

現在呢?更多的人發現科學的過度發展,只會加速自己的滅亡,人類只是在毀滅自己。到頭來,還是要回到研究自己內心的路子上來,放棄對外物的執著,調整自己,達到人與自然相和諧。

其實可以很好的做個比喻,科學是五行金,易經等優秀的文化,就是五行木。二者的生克關係大約如此。

金克木,沒有木,金也沒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