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情商的孩子,常把3句話掛在嘴邊,有些父母還怪孩子“想太多”

對於父母而言,孩子是愛的結晶,他們願意把所有的愛傾注在孩子身上,只願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

大部分家長對孩子優秀的定義都較為狹隘,認為孩子智商高就可以打上優秀的標籤。實際上,真正優秀的孩子,雙商都要高

那麼如何判斷一個孩子情商高不高呢?很簡單,從孩子的言語習慣中就能得知, 只是不少父母不清楚這一評判標準。


高情商的孩子,常把3句話掛在嘴邊,有些父母還怪孩子“想太多”

高情商的孩子,常把3句話掛在嘴邊


高情商的孩子,常把3句話掛在嘴邊,有些父母還怪孩子“想太多”


1、“我可以試一試”

當你讓孩子嘗試去做一件事的時候,孩子的第一反應是什麼?通常情況下,那些高情商的孩子都喜歡說,“我可以試一試”,並不是以“我不行”或是“我一定辦得到”來堵自己的後路。

但是相對低情商的孩子,往往表現出更強烈的自卑感,喜歡以“我做不到”或是“我不行”來推脫,就怕真的讓自己去承擔這份責任。

在人際關係中,想必家長們也清楚,到底是哪一種孩子更受歡迎,在這裡舉個簡單的小例子。

我兒子班上的同學也住在我們這個小區,當然,同一個小區裡,還住著其他不少同校同學。

也正是因為大家都住同個小區,再加上週末都會下樓曬曬太陽,閒聊一會,我才認識了兒子口中的“我不行”,這是怎麼回事呢?


高情商的孩子,常把3句話掛在嘴邊,有些父母還怪孩子“想太多”


原來,我兒子的那名同學小樂(化名),性格十分內向,每次其他孩子提出什麼新建議,想拉攏他一起玩樂時,他總是表現出怯懦、畏畏縮縮,“我不會”。

次數一多,大多數孩子都認為,他不願意加入他們的遊戲當中,於是下一次再有新的遊戲時,

大家都默契地不再叫他一起玩,總覺得反正叫了也會被拒絕。

高情商的孩子,懂得以“我可以試一試”來作為周旋,融合了中國傳統的“中庸之道”,往往這樣的孩子,才是真正地遊刃有餘於人際關係之中。

平時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要急著去否定孩子,給孩子嘗試的機會。有些時候,孩子自己都還未說“不行”,家長就怪孩子“想太多”、“不切實際”,早早給孩子判了“死局”,孩子怎麼可能有發揮的空間?


高情商的孩子,常把3句話掛在嘴邊,有些父母還怪孩子“想太多”


2、“我有責任”

有些孩子在遇到問題時,會擅長逃避,尤其是他們犯了錯誤時,被家長們質問“這件事情是不是你做的?”時,孩子為了逃避責罰,通常都會搖頭。

記得我女兒9歲那會,打開冰箱時掉落了一個雞蛋,當時她就趕緊把碎掉的雞蛋推到冰箱底下去。

後來我發現冰箱下有雞蛋液流了出來,便找來孩子問話,結果女兒還是否認是她。那段時間老公正好出差,家裡就我和她兩個人,不是她,還有誰?

我才意識到女兒害怕一旦承認自己的錯誤便會受到我的責罵,於是我轉變教育思路,先告訴孩子犯了錯誤並不可怕,不敢承擔錯誤才是最應當受責罰的。在我的引導之下,女兒才承認,確實是她不小心打破的。


高情商的孩子,常把3句話掛在嘴邊,有些父母還怪孩子“想太多”


因此,家長們在引導孩子之前,首先要讓孩子明白,承認錯誤雖然需要很大的勇氣,但是比起敢於承認錯誤的孩子,那些推卸自己責任的人,才更可恨。

高情商的孩子,他們知道這一道路,勇於承擔自己的錯誤,“這件事我有責任”、“是我做錯了,我來彌補”。

這類孩子往往也比較具有擔當,長大以後易成為領軍人物,頗有領導者的魅力。否則,一個膽小、喜歡推脫的人,是不可能以人格魅力征服其他人。


高情商的孩子,常把3句話掛在嘴邊,有些父母還怪孩子“想太多”


3、“我來幫幫你”

可能家長們都覺得,孩子喜歡樂於助人是心地善良的表現。實際上,經常把“我來幫幫你”掛在嘴邊的孩子,情商也很高。

因為這部分孩子知道,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不僅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而且也給自己多鋪了一條路。

人家都說,多一份人情,路就多了一條。儘自己所能去幫助別人,也為自己未來的道路添磚加瓦。

孩子喜歡幫助別人,家長們應該鼓勵,但也應該告訴孩子,什麼是“適度”。不少孩子小時候由於沒有家長引導,最後養成“爛好人”的性格。


高情商的孩子,常把3句話掛在嘴邊,有些父母還怪孩子“想太多”


因此,需要家長告訴孩子,什麼忙可以幫,什麼忙最好別幫,這就需要家長以自己的經驗與閱歷來說事。

如果你家孩子常常把這些話掛在嘴邊,至少意味著你家孩子情商較高。只要家長們肯耐心引導,相信將來孩子有望成為“人中龍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