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外国人,乾隆皇帝实在太“土豪”了,赏赐的东西连船都装不下

说到已经灭亡了上百年的满清王朝,也许大家对它最初的印象还停留在当年的闭关锁国,将这个诺大的王朝拖向灭亡的深渊。或许,由于这一国策对这个国家造成的影响实在太过深远,因此,后世之人只要一提到它,就会下意识以为这个王朝一直以来所呈现的,都是后世人印象中那样封闭落后的国家面貌。

面对外国人,乾隆皇帝实在太“土豪”了,赏赐的东西连船都装不下

可是,事实真是如此吗?

如果大家都这样想的话,那我就不得不说,诸位的想法实在太过片面、武断了。事实上,在清王朝早期的时候,它并不是那么落后和封闭,相反,它甚至是十分的开放和发达。在对外关系上,它也并不是那么故步自封只知道闭门造车,其实,在刚开始的时候,它还是十分乐于对外交往的。

也许,仅凭我一人之言,并不足以让大家相信。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桩历史往事,即:历史上乾隆皇帝曾斥巨资接待过来自英国的通商使团。当你们了解了这桩历史往事之后,想必会知道我所言非虚。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见识一下,当年乾隆皇帝到底用多高的规格来接待英国的通商使团。

18世纪的清王朝,在乾隆皇帝的治理下,整体呈现出了一派欣欣向荣的趋势。此时的清朝,并不像后来那样贫穷和落后,依旧是中外人民眼中国富民强的天朝大国,对于那些资本主义刚刚萌芽或者是正呈上升趋势的国家来说,地大物博的华夏大地无异于一块肥美的鲜肉,任谁都想涌上前来咬上一口。

面对那个时期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强大的购买力,几乎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拒绝这样一块极具商业价值的肥沃土壤。

面对外国人,乾隆皇帝实在太“土豪”了,赏赐的东西连船都装不下

那个时期,英国的资本主义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但怎奈,国内市场已经饱和,因此,急需开拓国外市场。就这样,在多方因素的综合影响之下,它将目光投向了大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

当然,任何一条全新贸易线的开辟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为了促成中英两国的友好通商往来,英方当然要做一些前期准备,那就是:派遣英国通商使团访华。想要派遣使团出使其它国家,当然需要一个完美的借口。常言道“人到七十古来稀”,在那个医疗技术比较落后的年代,人均寿命普遍不高。而在多方因素的影响之下,皇帝的寿命更低。可偏偏乾隆皇帝创造了奇迹,他竟然一口气活到了八十几岁。

自古以来,长寿老人就是福泽深厚的象征,一个长寿的君王,更预示着这个国家的国运昌隆。这样一来,替乾隆皇帝祝寿,无异于成为了这次英国使团出使的最佳借口。因此,尽管那时皇帝的“千秋诞”已经过去,但是,英国方面却仍旧以“补贺乾隆皇帝八十岁生日”的名义组织了这次出使。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更何况对方还是打着替自己祝寿的名义。

因此,尽管乾隆皇帝内心知晓对方此次出使的目的并不单纯,但是,为了展现自己天朝大国的风华与气度,他依旧命令朝中大臣筹备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接待仪式,来接待英方使团。

面对外国人,乾隆皇帝实在太“土豪”了,赏赐的东西连船都装不下

当对方使团出发的消息传到国内的时候,乾隆皇帝对此次接待仪式的规模和原则,做出了相当具体的指示。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总之,皇帝对于这次英国使团的来访,还是表现出了相当程度的重视和关注。他对这次接待任务做出的最核心指示,就是:务必要使对方感到宾至如归。

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自己这一核心指示,他任命了徵瑞为钦差大臣。

此人原本担任长芦盐政一职,要知道,在古代掌管盐、铁的都是非常重要的部门,能够在这两个部门中担任重要职务,那相当于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此外,为了更好的表现出这次接待的高规格,作为主要负责人的徵瑞,不但被加官进爵,还赏了戴花翎。

从以上这两点,我们不难看出,乾隆皇帝对这次接待任务的重视程度。

与此同时,皇帝还将这次接待的筹备方案交给了军机处来策划,其中,接待过程中的每一个详细步骤都被一一列了出来。小到宴会的布置、游览的地点,大到朝见的礼节、赏赐的物品以及接待的规模等,都在这次的筹划方案中做出了详细的规划。

面对外国人,乾隆皇帝实在太“土豪”了,赏赐的东西连船都装不下

了解清朝历史的人大概都知道,军机处是清王朝各政府部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门。它的主要职责是辅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而此次,皇帝竟让军机处来筹备这场接待活动,足见皇帝对这场外交活动的看重。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见识一下,乾隆皇帝到底是如何在接待方面,体现自己对英国使团的重视的。

皇帝对这次接待活动做出了明确的指示,就是:要隆重热闹,要表现出华夏民族的热情好客,表现出我们作为东道主的热情和周到,让对方在生活的各方面都感到无比舒适。同时,也不能输了排场,我们必须通过这次高规格的接待活动,让对方感受到我天朝大国的强大和富庶,借此来达到扬我国威的目的。

想要成功的做到以上两点,当然少不了要费一番心思。

为了表现出我方的热情好客,清王朝决定将天津大沽作为我方接待的第一站。于是,朝廷派遣了两名专门负责外宾接待的官员,带着大量的礼物和食品在此迎接英方使团。

面对外国人,乾隆皇帝实在太“土豪”了,赏赐的东西连船都装不下

原本迎接的时候只需要带礼品就好,但是,考虑到对方远道而来,这一路上虽有食品供给,可以吃得肯定不像平常那么丰富。因此,此次负责迎接的官员不但带了猪牛羊,鸡鸭鹅等肉类,还带了大米,小米,红米等各种主食,以及种类繁多的果脯蜜饯和新鲜的水果蔬菜。

此外,还准备了几十箱的酒品饮料等。除了食物之外,负责迎接的官员还给他们准备了蜡烛瓷器等众多的生活必需品,可谓是将英方使团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虽然,他们准备的礼品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上都十分繁多,但是,由于英方来使的船身空间有限,并没有办法容纳这么多物品。

因此,他们便选择性的接受了一部分。虽然,礼品没被对方全部接收,但是,我方的热情好客,却在对方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当然,除了见面礼之外,清政府在后期的接待活动中,再次让英方见识到了什么叫做“天朝大国的慷慨”。当英方使团正式抵达京城之后,此次接待活动才算正式进入了高潮。

面对外国人,乾隆皇帝实在太“土豪”了,赏赐的东西连船都装不下

为了圆满完成这次接待活动,清政府调派了大量的官员和仆役,来参与这次接待工作。

相传,所有参加此次接待工作的官员和仆役,都得到了很好的薪资待遇。他们不但享受自己原本的俸禄,甚至,还在这次接待活动中,获得了一份额外的收入,如果表现出色的话,还会得到特殊的奖励。同时,为了表现出我们对英方来使的欢迎之情,使团所过之处皆有士兵列队欢迎。

此外,朝廷还出资搭建了专门的彩楼和牌坊,用来表演节目欢迎使团的到来。据说,以上所有工作的花费,全由皇帝从自己的私人库房中拨款。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乾隆皇帝实在是财大气粗啊!毕竟,如果是一般人的话,那可没有如此雄厚的财力,来支撑这样一场规模盛大的接待活动。

除了人力之外,清王朝同样为此次接待活动投入了大量的物力。

为了在这远道而来的英国使团面前,展现出我天朝大国的富庶和强盛。朝廷不但给来访的使臣供应各种日用品,就连使团中的仆役和工匠也都人人有份。结合其停留时间来看,这批生活用品可是一笔不小的花销。到了后期的赏赐环节中,清王朝的态度同样如此。

皇帝给此次来访的使团中,无论是出使的官员还是随行伺候的侍卫、仆从等都准备了礼物,几乎是人手一份。

面对外国人,乾隆皇帝实在太“土豪”了,赏赐的东西连船都装不下

虽然,这些人得到的赏赐价值并不相同,但对于清王朝来说,这笔数量巨大的赏赐,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并且,在整个来访期间,乾隆皇帝曾不止一次对使团进行赏赐,每次还都是大手笔的赏赐。总之,清王朝在这次接待活动中,可谓是将天朝大国慷慨大方的气度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对于英方使团来说,他们的这一次出使,虽然没能促成双方的友好合作,但总的来说也算是收获满满了。

【《清史稿·卷十一·高宗本纪二》、《中国近代史》、《英使马戛尔尼访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