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疫情日記(7):公平

首發微公號:天下傳播

哪有什麼普世價值?要說有,就三條:美元、美軍、美媒。

​​1


今天4月5日,美國又確診多少例,病逝多少人,已無語通報。就像新聞總是說中東又發生恐怖爆炸,死多少人。你只知道這個事,對數字已沒感覺。

但是家門口的病例,還是讓人恐慌。

中午的時候,朋友群傳出消息,常去的附近兩家超市Costco 和Whole Food有員工感染。

喬木 | 美國疫情日記(7):公平

美國超市仍在營業,只是縮短了時間,人比平常少了點。美國人開的超市幾乎沒有防護措施,顧客除了極少數戴口罩,也就是保持距離、洗洗手。超市人群雜混,後果難料。

Nearson公司的老闆Joseph,和我有些業務合作。他在美學習、工作30多年,頗有洞察,痛陳由病毒引發的美國痼疾:

無症狀的人滿街到處亂跑, 不戴口罩也不防護, 公共場所不隔離也不消毒, 人們防疫觀念十分缺乏。每個人都被醫療保險及有限度的資源綁架和控制。

在美國國會緊急命令通過之後,保險公司才願意將新冠病毒篩檢,作為醫療保險負擔項目,但是如果不慎感染,治療的費用也可能因為保險給付不同,因人而異。在疫情當下,貧富差距很大,聯邦(中央)與各州(地方) 各自為政,爭奪資源。

政府效率癱瘓而無章法,自然病毒會被傳播的到處都是。情勢已經不可收拾,恐怕下週就得要超過500000人。美國的疫情,實在是令人擔憂,而且看不到頭。

Joseph為人厚道,早就讓員工在家辦公,並從臺灣訂購了一批口罩和消毒用品,給員工分發,還送了我一些。

2

今天是星期天,日記(1)提到的那位朋友,一週工作六天,難得休息一天,又來我家取些口罩。她順路在Lidl買了兩盆鬱金香感謝,妻把它們種在前院。

喬木 | 美國疫情日記(7):公平

Lidl是一家德國品牌的全球連鎖超市,價廉物美。2005年我在倫敦經政學院做博士後的時候,妻子來探視一個月,喜歡逛附近的Lidl。

美國店裡這樣的鬱金香,一盆6枝,平日賣2.99美元。最近由於疫情,每盆1.99美元,加上本州6%的稅,兩盆一共4美元多。


飲食、日用品便宜,這是美國的好處。活著並不難,但需要工作,或工作才能活著。

比如這位朋友,被一傢俬人公司聘用,培訓考證後,派到老年公寓工作。現在疫情日益緊張,老年公寓又是高危區,但還得上班。不上班就沒有錢,工作職位也會被人頂替。

我在推特發了個帖,有人私信問詢:

喬木 | 美國疫情日記(7):公平

想起了經濟危機下常聽的故事。一員工不幸在公司門口遇車禍身故,當地報紙登出新聞後,人們紛紛前往公司,不是弔唁,而是去應聘。

經濟好的時候還可以選擇,現在面對上千萬人的失業,保住飯碗就不錯了,哪敢和資方討價還價?

公司只給她代扣代繳社安、稅,沒有醫保、失業險等。就算交了失業險,數額、期限都有限制。她別無選擇,只有加戴口罩,一週六天去上班。

有人會問,美國不是一週工作五天嗎,有些大公司甚至工作四天半,怎麼你朋友每週工作六天?

3

想起在北京的大學象牙塔任教的時候,我雖然出身草根,知道底層的艱辛、打工的不易,但其實已無親身的感受。


同鄉朋友趙發琦,有一次請我去公司討論文案,當時他千億元的探礦權糾紛案,正在最高法院終審。那是週六,談完了,因我還有事,他讓助理小陳開車送我過去。


路上聊天,我問秘書,怎麼週六還那麼多人上班?

她很驚訝,說你不知道?很多私企都是一週工作六天。我也很驚訝,因為我習慣了五天工作,想著別人也是,何況她這樣面容姣好的人大法碩,公司又在氣派的兵器大樓。

後來再傳出互聯網大公司也是996(每天9點到9點,每週6天)的時候,我不驚訝了。

很多人以為,美國有強大的工會,可以保護工人權利。真是這樣嗎?

友人龔小夏寫過打她官司的故事。這位從北大到哈佛的博士,曾任自由亞洲電臺東亞部主任,美國政府辦的一家多語種對外宣傳公司。公司一直沒有工會,各語種少數族裔僱員的薪金待遇很差,權利得不到保障。幾個積極分子商議成立工會,發郵件聯絡。

龔當時在外出差,並沒有直接參與此事,只是回了郵件,談了點看法。很快被資方,也就是美國政府的主管部門獲悉,將其直接解僱。她想打官司,但錢財、精力、面臨的生計、要找新工作,如何應對?

幸運的是,她的新僱主是勞聯-產聯,美國最大的工會。聽說了她的事後,作為典型案例,幫她打官司,不用她花錢,律師從賠償款中提成。經過漫長的訴訟,最後龔小夏打贏了,自由亞洲受罰賠償她40多萬美元。

後來龔小夏入職美國政府辦的另一家媒體,任美國之音中文部主任。2017年在預定的直播節目中,上級叫停,她和同事只是延遲了十幾分鍾,臺前幕後4人,全部被解僱。龔小夏等幾人被迫打捍衛新聞自由的官司。

諷刺的是,美國之音(VOA)的節目後面,總有一句:新聞自由至關重要。


喬木 | 美國疫情日記(7):公平


腳後跟上吊——騙鬼。

這次官司沒有人為他們出錢,只能靠募捐和自己花錢。目前他們已耗費20多萬美元,對方律師代表的是美國政府機構,有的是錢和資源。

4

私有企業也一樣。去年熱播的獲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的《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跟拍幾年,生動而又震撼地反映了殘酷的勞資大戰。

喬木 | 美國疫情日記(7):公平

俄亥俄州代頓市,由於美國汽車工業的衰落而奄奄一息。終於迎來救世主,福耀玻璃在這裡投巨資設廠,僱傭了上千名工人,成為當地最大的就業企業。

因為難免有工傷、加班、待遇等勞資糾紛,美國工人裡的積極分子,想成立工會。老闆對秘書說的很明白,工會進來我就撤資。

喬木 | 美國疫情日記(7):公平


但成立工會受法律保護,一些美國工人多方串聯。老闆的人應對有方,勸說、訓誡、解僱。


喬木 | 美國疫情日記(7):公平


美國工人也不是鐵板一塊,這位工人說:

喬木 | 美國疫情日記(7):公平

美國講民主,講法治,講程序。最終是否成立工會,要投票表決。

職工大會投票結果:反對868票,贊成444票。

這就是民主。

就像我在第二篇日記裡所說,就像當年蘇格拉底通過投票,被民主處死。

事情還沒有完。沒過幾天,一些投贊成票的也先後被解僱。


喬木 | 美國疫情日記(7):公平

老闆不是什麼惡人,他是大慈善家曹德旺;工廠也不是血汗工廠,有最現代化的車間。

但此刻,他是資本家;此地是美國工廠。

聽話、出活;要鬧,滾蛋。

他做的完全符合美國法律,而美國法律也保護資本家的這一權利。

可工人的權利誰來保護呢?

一位因工作背部受傷的女工說:

“福耀來之前,我們全家只能付得起300美元,住在該死的廉租房。現在雖然只掙2000多美元,但至少我能拿得出900美元,住在一個像樣的townhouse裡”。

這是民主的選擇。再看法治的判決。

5


2012年,14歲的女孩Hope Cheston,在亞特蘭大一公寓樓外,被一名身高1.95米的保安強姦。“巨人強暴少女案”轟動一時,但久拖不決。2018年借Me Too 運動的壓力,終於判決。這時女孩已經20歲,未成年時的被侵害,給她留下巨大的愴痛。

喬木 | 美國疫情日記(7):公平

(Hope母親、律師、Hope)

判決結果:1)這名黑人保安處20年監禁。

用文青的話,正義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2)賠償女孩10億美元。

這更是法治的勝利。

問題是誰來賠償?

罪犯身無分文。管理公寓樓的房產公司,在漫長的訴訟裡,最終證明當時保安不在上班時間,賠償應該由僱傭他的保安公司來承擔。可保安公司早已改換門庭。

就算能追償,一家小保安公司能拿出多少錢呢?

6

讀者1:你說的不對,我在美劇看到的不是這樣,美國媒體報道的案例也不是這樣,都是正義伸張,弱者得救,公平公正。

讀者2:我看的中文書籍也不是這樣。不管是在美的薛湧,兩邊遊走的林達,還是海歸的劉瑜,他們的書裡都不是這樣。社會溫暖,公司溫情,家家溫馨。

讀者3:我聽到的成功人士的講座,訪問學者的見聞,旅遊者的日誌,也不是這樣。那裡機會遍地,人人友善,山川秀美。

可我不是這些人,我就是一普通的美國居民,而不是過客。過去我來過美國很多次,不是政府邀請考察,就是大學安排講座,或者全家自駕遊。那時看的都是光鮮的一面,考慮的是多拍幾張照,多見幾個人,回去說兄弟我在美國的時候。

可現在要生活,要工作,要接觸本地人,向他們一樣每天要考慮柴米油鹽醬醋茶。

網友@南京太史公說:

喬木文章的價值,在於從平民視角,展示了一個真實的美國。以前的作家,比如臺灣的龍應臺、劉墉、林清玄等,大陸的林達、劉瑜等,都是從特定角度,選擇性地講了一些暖心小故事或者雞湯。但老百姓的柴米油鹽到底怎樣呢?另一面被選擇性地遮蓋了。

居美30多年的馮勝平先生說:

林達之所以成功,在於她給國人描繪了一個理想的美國。喬木另闢蹊徑,描繪了一個現實的美國。美國既不是公知筆下的燈塔國,也不是一些人眼裡的紙牌屋。對美國,林達選擇了信,喬木選擇了疑。不同的經歷,不同的視角,他們都有自己的道理。

作為政治學博士和新聞學者,我在中國時,曾推崇美式民主,追看美劇,為美媒報道的正義伸張而興奮。


民主以後再說,美劇都是套路,美媒也有一套。

所謂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媒體好報道反常、離奇的事。現實中更多的是勞方沒錢打官司,或者官司打輸了。


因為在美國,資方永遠比勞方更有優勢,錢財、規則、程序,對資方更為有利,所以才叫資本社會。


但這不是新聞。什麼時候資方輸了,大公司敗訴了,小人物獲勝了,這才是新聞,會被當做典型案例報道,因為不尋常。

這是國內。國際上貿易結算為什麼要用美元進行?為什麼美國濫發貨幣,全球為它扛包?


為什麼美國全球駐軍,偵察機撞落中國戰機,迫降海南島,還說中國違規?


為什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被美媒批評;而同樣的詞,經他們宣揚,就變成普世價值?

一些公知吹捧美國代表的普世價值,我來美國也追尋普世價值。和在美的華人討論,和我的鄰居Will 交流,哪有什麼普世價值?要說有,就三條:

美元、美軍、美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