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区一个碧波荡漾的城湖湖面下,竟罕见地淹没着一个千年古城

在中原地区河南睢县的县城北面,有一个水面宽阔,景色秀丽的湖泊,这就是睢县北湖。北湖面积有250万平方米,水面面积3750亩,它和杭州的西湖、北京的昆明湖及台湾的日月潭并称“中国四大名湖”。北湖湖水清澈洁净,湖面碧波浩渺、风光旖旎,像一块儿晶莹透亮的翡翠镶嵌在豫东大地上,历年来一直是游人骚客理想的游览胜地。现在已经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每天到此观光游览的游客络绎不绝。可谁能想到在美丽的北湖湖底,竟然掩没着一个千年古城,它就是襄邑古城。

中原地区一个碧波荡漾的城湖湖面下,竟罕见地淹没着一个千年古城

襄邑古城始建于秦朝。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了郡县制,把全国分为三十六个郡,郡下面设置县。襄邑县就是秦朝第一批设立的县,归砀郡管辖,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宋朝崇宁四年(1105年)改为拱州,管辖范围相当于现在的睢县、宁陵、太康、柘城、兰考东部、山东曹县南部等地,治所在襄邑。由于襄邑古城位居中原,距离京城开封只有一百多里,隋唐大运河穿境而过,为襄邑城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当时襄邑盛产丝绸,家家户户种桑养蚕,生产的“襄锦”质地轻柔,华美艳丽,畅销全国各地。所以当时的襄邑城商贾云集,人流如潮,沿街商铺林立,各式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成为了中原地区少有的非常繁华的商业城市。

中原地区一个碧波荡漾的城湖湖面下,竟罕见地淹没着一个千年古城

那么这样一个繁华的千年古城为何会淹没于湖水之下?这要从明朝末年的一个历史事件说起。

明朝末年,陕北爆发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由于李自成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再加上起义军队伍纪律严明,对老百姓秋毫无犯,因此上响应的人非常多,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到百万之众,很快就攻占了中原大部分地区。

中原地区一个碧波荡漾的城湖湖面下,竟罕见地淹没着一个千年古城

1642年3月22日,李自成带领的起义军攻占了襄邑城。为了避免起义的队伍离开后,襄邑城会成为地方势力反击自己的据点,李自成命人扒掉了襄邑城城墙。1142年4月24日,李自成第三次率军进攻中原重镇开封。前两次进攻,由于遭到明朝守军的顽强抵抗,开封城久攻不下,农民军损失惨重,李自成本人也被明朝总兵陈永福射瞎了一只眼睛。这次进攻,李自成吸取了以往的教训,制定了“围而不攻,持久必克”的战略战术。部队扎营后,李自成连续派出人马,抢割开封城外农田里的小麦,这样一来就引起了城内守军和老百姓的恐慌,从心理上给他们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包围一直持续到8月份,开封城的粮食基本上吃光了,已经出现了人相食的惨剧。

中原地区一个碧波荡漾的城湖湖面下,竟罕见地淹没着一个千年古城

1642年9月,李自成终于下定了决心,他准备扒开黄河大堤,水淹开封城。于是就派出数万人凿开了马家口大堤。开封城虽然地势较高,无奈黄河是地上悬河,仅河床就高出开封城七、八米,此时恰好又是黄河汛期,河水暴涨,黄河水就像是脱缰的野马一样,奔腾咆哮而下,从北门灌入,穿东南门而出,瞬间就将开封城淹没于一片洪水之中,积水深达三丈有余。房屋全被淹没,开封城只有城墙的四个角楼和周王府的屋脊勉强露出水面。这次水患夺取了开封城几十万人的生命。

中原地区一个碧波荡漾的城湖湖面下,竟罕见地淹没着一个千年古城

洪水像脱缰的野马一直朝东南方向奔去,眨眼间就来到了襄邑城,襄邑城的城墙早就被李自成扒掉了,虽然四周有防洪大堤,但是根本就阻挡不住高达十几米的浪头,很快襄邑城就淹没于一片汪洋之中,仅宋襄公的陵墓勉强露出了一个墓顶。等洪水退去后,襄邑城内积水还有2——3米深,官府公衙和民居全部被水淹没,旧城已经无法再使用了,于是就在襄邑城的南大堤修建了一座新城,就是现在所看到的睢县城,襄邑古城已经淹没于浩淼的湖水之下

中原地区一个碧波荡漾的城湖湖面下,竟罕见地淹没着一个千年古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