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追求高增长之路:“成也OKR,败也OKR”

关注“吕子杰有话职说”,每周为自己充点电!

公号: 吕子杰有话职说(lzjitalk)

厨师有菜谱,职场有职谱。

有关职场、管理、企业经营,你想知道的,我所知道的,都将在这里呈现。


企业追求高增长之路:“成也OKR,败也OKR”


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标与关键成果法,是一套明确和跟踪目标及其完成情况的管理工具和方法,由英特尔公司创始人安迪·葛洛夫发明。并由约翰·道尔引入到谷歌使用,1999年OKR在谷歌发扬光大,在Facebook、Linked in等企业广泛使用。2014年,OKR传入中国。百度百科

OKR法历经数十年,声名远播。但在中国,它却毁大于誉,显现出不习地土的颓势。 事实上,很多企业都曾想推动OKR,起初也对这套管理手法跃跃欲试,但一段时间后,企业发现推动的结果总不如预期那么好,还增加了组织内部的混乱和不必要的负担。渐渐的,企业对OKR的失望和抱怨变得越来越多。

企业追求高增长之路:“成也OKR,败也OKR”

“OKR也不过如此”,成为许多企业领导者的评价语。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OKR是一套好制度,它能够解决组织在工作管理上的大多数问题。但任何制度都没有一套完美的标准,OKR也是。在推动OKR的过程中,如果只是不断地建立制度,或是直接抄用其他企业的制度,那么多数时候,OKR对你的组织不会产生太大的帮助。 我一贯认为,企业推动OKR的成败关键并非制度,而在观念。

企业追求高增长之路:“成也OKR,败也OKR”

如果在推动OKR之前没有在组织成员内建立正确的观念或是理解,那么OKR的推动大多困难重重。所以建立观念就是推动OKR特别重要的第一步。

我们需要给组织成员建立哪些观念呢? 我认为最少要有四个关键观念:

1. 开放的心态


在我听过、见过或参与过的很多OKR项目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叫——不可以。在OKR的讨论过程中,成员们总习惯说“这个不行”、“那个不可能”。

他们为什么会条件反射式的回答“不”呢?

这大多因为他们过去的经验反射。而如果是抱持着经验主义参与OKR的讨论,你会发现讨论的结果一定和导入OKR前是相同的,这就造就了OKR无效论

企业追求高增长之路:“成也OKR,败也OKR”

OKR鼓励开放与尝试,每位成员都应该问自己为什么不可以?如果这样做又会怎样?

在OKR的讨论过程中,要习惯更多的说“我们可以这样”,更少的说“不”。抛开过去的经验是推动OKR成功的第一步。


2. 挑战的心态


开展OKR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挑战与突破。

在所有说明OKR的文件资料中,都提到设定“挑战性目标”的重要性。但是人性通常都偏于保守,所以在设定目标的时候就出现了两种状况:

一种是持续地设定安全性的目标,这来源于人们追求安全的天性;另一种则是设定了一个高得离谱的目标,而这大多因为成员设定了安全目标后遭受上级指责,就抱持着“你说什么就是什么”的心理。很显然,这两种目标设定的都不对。

企业追求高增长之路:“成也OKR,败也OKR”

OKR的本质,是要求激起当事人对挑战的渴望。如果参与OKR项目的人对目标的达成并没有渴望,那么所有设定出的目标都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在OKR设定目标的过程中,项目参与者必须真心实意的愿意挑战高目标,这个目标很高,可能高到几乎做不到,但是项目参与者都要对这个目标保持跃跃欲试的心态,这才是挑战的心态。

所以,我建议整个OKR项目小组必须要在一开始说明并建立起“

挑战心态”,形成共识后再往下推动OKR。

3. 大量开放沟通


藉由第二点,我们会发现,推动OKR的过程,同时也是大量开放沟通的过程。

很多企业启动OKR,都是源于领导一声令下,譬如某位领导说“OKR好,我们要搞OKR管理”,然后就动员企业快速复制其他企业的OKR办法,抱持着“拿来即用”的原则将OKR推动起来。

企业追求高增长之路:“成也OKR,败也OKR”

当然,任何组织的变革大都是这个过程,没有错。但在变革中,还需要更多细腻的沟通。比如,组织者要和其他人沟通——为什么要这样做?对大家有什么好处?对方是不是有担心?对大家有什么影响……这是在推动前须要充分沟通的内容。

在目标设定的环节,OKR的讨论也需要反复的沟通。

OKR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充分的沟通,并取得一致。当然,在初期,充分沟通会让组织效率下降,项目进展速度缓慢。不过,一旦沟通形成习惯后,未来组织的效率就会提升,甚至会比以前更快、更有效。

企业追求高增长之路:“成也OKR,败也OKR”

一个完整的OKR推动,将会让组织沟通模式彻底变化。组织的目标虽然依旧是贯彻领导的意志,但是执行这个意志,却是在取得共识与清晰内容的前提下前行的,因而不会产生很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

4. 鼓励参与


最后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鼓励参与

在推动OKR的过程中,需要做到透明,让组织内的人知道“什么事正在进行”。同时,也鼓励组织内有兴趣的人都可以参与,不管是直接或不直接相关的人。

不要只限定相关的人才可以参与在OKR的项目中,这样的好处是,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有机会参加到自己有兴趣的事务中,那么会让他们在工作上的投入更高。

同时,摆脱了原来只有项目内的人参与,可以得到项目外更多的意见,反而有助于更多元的思考,对整体项目也会有帮助。

企业追求高增长之路:“成也OKR,败也OKR”

因此,OKR鼓励所有人自由参与。因此OKR项目小组,通常会包括原来组织相关事务的负责人与其他部门自愿参与的人力。透过这样的组合,也提升组织成员对工作的投入。


最后,我们谈谈如何在组织内建立以上四点观念? 我建议企业推动OKR,可以先小范围的试行与推动。

首先,召集第一批志愿者参与OKR项目中,并且由企业的最高领导亲自主持。其次,透过小项目先运行起来。

企业追求高增长之路:“成也OKR,败也OKR”

在试行过程中,藉由原则的梳理、反复的沟通与练习,让参与者对于OKR的观念与做法都有清楚的认识,未来再以这批志愿者为核心,在组织内全面推动OKR。这样的OKR推动,就有机会创造出完全不同的成果。


近期精彩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