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秋收冬藏,並不光指種莊稼!成功者的秋收冬藏你可知道?

鬼谷子,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位高人,對於人生及自然的規律,他有獨到的見解:

持樞,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幹而逆之。逆之者,雖成必敗。

把持世上最重要的法則,就是春天的播種、夏天的生長、秋天的收割、冬天的儲藏。這是大自然運行的自然規律,是不可以擾亂的。

這句概括了古代小農社會里農人的一生: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人在自然中領悟的普遍規律。

而鬼谷子接下來要說的才是重點:

故人君亦有天樞,生、養、成、藏,亦復不可幹而逆之。逆之者,雖盛必衰。

這句是說人也如自然一樣,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違背這個規律的人,雖然也會有輝煌時但是必然衰敗。

是不是乍一聽有些難理解?你可以先自己猜測一下人生的這四個階段都指什麼,再看下文。

鬼谷子:秋收冬藏,並不光指種莊稼!成功者的秋收冬藏你可知道?

一.春生

春天,是萬物蓬勃生長之際,有和煦的春風、溫潤的春雨、溫暖的氣候,適宜播種,俗話說“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就是這個理兒。

一個人的初期成長環境大都如此,有大把光陰可以消遣、有良師益友可以幫助學習、有較好的記憶力和理解能力,這時的條件如春天般靜好,拿來勤奮學習、刻苦讀書最適宜。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而等出社會工作後,我們就會發現:自己用來學習、用來提升自我的時間已少得可憐;再到中年時,又會發現自己的記憶力和專注程度已大不如從前,還有許多生活瑣事打攪,讓我們的學習效率不會太高。

所以,讀書學習趁少年。當然,任何時候開始發奮都不晚,只是年輕時的優越條件最適合學習讀書。

鬼谷子:秋收冬藏,並不光指種莊稼!成功者的秋收冬藏你可知道?

二.夏養

夏天,是萬物持續生長之時,夏天的烈日炙熱,夏季的雨水較充足,促使植物更快地生長。

人生也有這麼一個夏季,你可以把它看做高考時、找工作時、升職加薪時。在這些階段,外部環境逼著你趁熱打鐵,促使你更快地成長起來。

如戰國的蘇秦並不是一開始就名揚天下的,他經過了一個人生的“夏季”,之後才迅速成長起來。

蘇秦向鬼谷子學習11年後,自信滿滿地去遊說秦王,哪知秦王只是敷衍了一句“日後再議”。

蘇秦灰心喪氣地回到家中,迎接他的盡是冷眼嘲笑。從此,他知恥後勇發憤讀書,“頭懸梁錐刺股”的成語,便是來源於他真實的求學狀態。通過一番刻苦學習,他再度出山向六國獻“合縱”之計,掛六國相印,成為戰國時期最成功的縱橫家之一。

秦王最初對蘇秦諫議的拒絕,就如夏天的乾旱,雖然幹苦難熬,但也是一道催化劑,促使蘇秦去更刻苦地學習、更深入地思考,最終收穫了自己成功的職業生涯。

鬼谷子:秋收冬藏,並不光指種莊稼!成功者的秋收冬藏你可知道?

三.秋成

秋天,秋高氣爽,氣溫開始下降,各地都是喜洋洋的豐收景象。莊稼在秋天成熟,農人把它們採摘下來,是謂“秋成”。

而人生的秋收,便是功成名就之時。經過春夏的生長積澱,人生總有一次厚積薄發的收穫季節,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如被人們譽為“書聖”的王羲之,他也不是天生書法就很好,而是經歷了大量的練習積累才達到後來的水平。他7歲就開始練習書法,每天從早到晚筆不離手,練完字後就在池水裡洗筆,久而久之竟將一池水都染成了墨色,今日紹興的墨池據說就是王羲之洗筆的地方。

古人說: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可見人生必然要經歷春夏二季的努力生長、勤奮學習,才能有秋日沉甸甸的收穫。

四.冬藏

冬天,寒冬臘月氣氛肅殺,萬物凋敝,植物全都凋零成泥。

鬼谷子:秋收冬藏,並不光指種莊稼!成功者的秋收冬藏你可知道?

人亦如此,盛極必衰,總有一個功成名就後的寒冬。如果不懂及時放手留條退路,便難以得善終。

古人云: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一雪前恥,這輝煌的成就離不開謀臣范蠡的鼎力相助。但在幫助勾踐滅吳之後,范蠡迅速地選擇退隱江湖,寧願泛舟西湖之上當個逍遙的“陶朱公”,也不願再輔佐勾踐。

放棄唾手可得的高官厚祿,只因他看清了當時的環境:已到了人生的嚴冬,環境肅殺嚴峻,越王是可共苦卻不能同甘之人,此時功成身退便是最好的選擇。

而文種便不是這樣。他也是勾踐的謀臣,自恃有大功,認為勾踐不會對他趕盡殺絕。但根據《史記》記載:“越王賜種劍曰:‘子教寡人伐吳七術,寡人用其三而敗吳,其四在子,子為我從先王試之。’種遂自殺。”文種正是因為功高震主由不知退隱,才惹來殺身之禍。

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如果早點看破人生“冬藏”的道理,文種便不會落得如此下場。

即使千年已過,但鬼谷子的關於人生的“生長收藏”之理永不會過時,反而歷久彌新,能給我們的人生帶來許多啟示和借鑑。

書中自有黃金屋。我是平生書事,願每日與您共享書中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