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天下的为什么是刘邦,而非项羽

秦灭以后,项羽大分诸侯,项羽听取范增的建议,把巴蜀之地分给刘邦,意在巴蜀之地道路艰难,就是能到达兵丁也得跑完,粮草物资也得消耗尽,说不定到不了,都得饿死。就是到了,这个地方四面环山,也困住不让他出不来。然范增没想到的是,凡事都有利和弊,巴蜀地方没受过战争的洗礼,这里早在秦慧文王时就开始兴修水利已经成为一个富饶的产粮之地,在秦昭王时就是从巴蜀运去的粮食,最后决定了长平之战的胜利。在加上后来韩信暗渡陈仓夺取的关中,更加奠定了刘邦的可靠的后方保障,都知道战争消耗的就粮草兵丁。然而项羽那就是以彭城为核心,方便出击攻伐,虽说出容易,但也造成了易攻难守的事实,而且打仗从来都是只攻不取,一旦被拖入战争就不能自拔,打起消耗战,这样下去就会消耗越来越多,而得不到应有的补充。几次对齐国的战争就能看的出来,而刘邦虽说每逢项羽必败,但他能得到及时的补充,因此这方面刘邦比项羽占绝对优势。

得天下的为什么是刘邦,而非项羽

细心就会发现刘邦所占的地,都是秦国的土地,这给他创造了无价的先天条件,秦国就是靠这富饶的土地一统天下。还有他先前的约法三章,可以说尽得秦地民心,这里的百姓能不,死心塌地支持他吗,然而,项羽给世人以残暴之名,杀秦降兵20万,火烧阿房宫,对关中的百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有些事虽说他不得已,或说不是他做的,是其他诸侯借他之名做的,但他知道,有能力,而不去制止,从而背恶名,失去民心,秦国百姓能不恨他。

得天下的为什么是刘邦,而非项羽

刘邦注重外交,善于结盟,以利诱导,比如张耳,英布,彭越就是,敢于认错,脸皮厚,礼贤下士,赏罚分明,有斗志,虽说遇项羽就败,最终能败不馁,所以很多人都愿意跟着他。记得刘邦率诸侯联军,攻项羽而失败,很长时间没有斗志,后来清醒,当众下跪给跟从自己的人认错,是放下多大的面子,从而尽得士子之心,上下齐心,充满斗志。

得天下的为什么是刘邦,而非项羽

然而项羽没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度量,能知道范增吧,正是因为他的猜疑,后来知道错而不认错,好面子,不低头,导致范增在失望,伤心中死去,范增死后,刘邦说项羽现在只剩下勇了,充分说明,项羽帮了刘邦多大的忙,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项羽谁都不放在眼里,谁都看不起,自大,自复,放不下自己的身份,高高在上,不善于纳言,喜欢简单,光明正大。用人都是唯亲重用,比如,项庄,项伯,虞子期。太过于好面子,比如,本来最后可走,重振旗鼓可是他却选择自杀,还说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得天下的为什么是刘邦,而非项羽

个人观点还请读者指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