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相机记录下战“疫”时刻

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

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

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刻

摄影人没有缺席

文山州摄影家协会的志愿者们

拿起手中的相机记录真相

用纪实的影像提振士气

为抗击疫情注入强大正能量

2020年4月7日,文山州摄影家协会主席肖关德 ,会员王立新、李潇懿做客文山广播电视台新闻频率《文山故事》,讲述他们深入疫情防控一线,用实际行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摄影人力量的故事!

他们用相机记录下战“疫”时刻

疫情发生后,文山州摄影家协会号召会员拿起相机,担当社会责任,从城市到乡村,从战斗在疾控一线的逆行者到超市,从防控点到百姓生活,记录了防控抗击疫情期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写照。

疫情防控期间,文山州摄影家协会的5名会员义无反顾的参与疫情的拍摄中,而深入一线拍摄,对于身体素质的要求很高,置身于最危险的境地,他们也曾有过害怕。

他们用相机记录下战“疫”时刻

嘉宾 王立新:作为一名医生,我更清楚被传染后的后果。但是不进行采样和流行病学调查,就查不出病人,就不可能给政府提供第一手的决策资料,我们是职责所系,后面慢慢的就忘记害怕了。对于工作和摄影,由于我的父亲和爱人也是医务人员,所以我的家人是非常鼓励我在保护好自己的情况下积极进行工作和拍摄的。

他们用相机记录下战“疫”时刻

嘉宾 李潇懿:第一次去拍完到家,因为不好掏钥匙,把门敲开后把背包递给我儿子,人没进家。叫他赶紧把酒精倒进浇花的小喷壶里,出来帮我全身进行消毒,主要是相机和鞋底。除了自豪感,还是有点后怕的。

文山州摄影家协会会员们跟拍一线工作环节,记录了逆行的白衣战士们日常工作中最美丽、最勇敢的一面,但也记录着最危险的一面,其中就涉及新冠病毒采样。负责采集的人员因为要直接接触对方,往往面临着很大的感染风险,而他们在拍摄的时候,同样具有着很大的感染风险。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还要把相机套上保护罩……这样繁琐的过程,也给他们拍摄带来了难度。

他们用相机记录下战“疫”时刻

嘉宾 李潇懿:当时带着一次性乳胶手套,操作上确实是有点不太方便,加上酒店的光线不是很好,所以想要拍好每一张照片,就只有不停的去调试相机的感光度、速度、光圈那些。我们把装防护服的那个塑料袋拿来做防护套用,套上去不合身,要不前面那端伸出去遮到镜头,要不就是后面那端挡住眼睛,加上穿着防护服,又带着护目镜,所以给拍摄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参与拍摄的志愿者王立新不仅是摄影爱好者,也是文山疾控系统的一名医生,在毅然坚守岗位之时,也勇挑重担,用镜头聚焦最危险的防疫一线,成为记录这场战“疫”精彩瞬间的见证者。在这次直播中,他现场为大家穿戴了每天工作和拍摄都要穿的防护服,里三层外三层严严实实只露口鼻,让主持人及听众更加近距离的体会一线人员的辛苦与伟大!

此次跟拍,他们共拍摄了上千张作品,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动人故事,他们的镜头捕捉到了许多普通却又感人的瞬间。

他们用相机记录下战“疫”时刻

嘉宾 王立新:我这张照片“逆行者的脚步”是市疾控中心接到上级命令后及时出发的一张照片,行者匆匆,体现了我们疾控战士不畏艰险,勇扑第一线的场景。这张照片只是一个缩影,需要展示感人的照片太多了。

他们用相机记录下战“疫”时刻

嘉宾 李潇懿:我的这张照片很普通。我当时拍的就只是这位医生采样时的一个姿势,普通中却藏着许多别人看不到的辛苦。你们注意看,小男孩坐在床上,处于一个低位,这位医生不得不弯着腿还要躬着背进行操作。这个小男孩八九岁的样子,小孩嘴巴张开,棉签刚一伸到口腔里他就转头躲。当时这位医生也是很疲惫很无奈了,护目镜里已经起了雾气和小水滴。这种普通而不平凡的照片还有很多很多。

他们用相机记录下战“疫”时刻

向所有医务工作者致敬

向所有并肩战斗的战“疫”记录者们致敬

正是你们坚持用担当和使命、文字和镜头

把希望与坚守、温暖与正气

传递给更多的人

记者:刘晓晓

制作:王南 冯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