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下的春運火車票,是政策的偏頗,還是私心的作祟

回家過年,是億萬中華兒女最質樸的心願。而每年的過年前後,華夏大地總是要經歷兩次人口大遷徙,回家和回到打拼的城市。長途回家依靠的多數是火車,而火車票一票難求的窘境還是沒有完全改善。

經濟學下的春運火車票,是政策的偏頗,還是私心的作祟

很多人認為是票價太高、是鐵路系統的運力不足、是黃牛黨的喪盡天良……

應該很少會有人覺得是票價不夠高吧,要是有也是被認為是腦袋瓦特啦。

按照經濟學的思路,火車票一票難求,即車票短缺是因為價格過低導致,人們需要使用除價格以外的其他的方式去競爭。可能還是有很多人支持這種觀點,但是如果是把這個案例真實地套在自己身上,估計很多人都會“反戈”的吧。

經濟學下的春運火車票,是政策的偏頗,還是私心的作祟

首先很多人認為火車票不是商品,因為親情無價,回家團聚是剛需。團聚是很有必要,但是要求在固定的幾天,上億的人的共同需求,這一定是昂貴的商品。另外,剛需也是站不住腳的,因為你完全可以選擇其他時間回去。但是要是像北京的限號一樣,當自己被限制住的時候,什麼語言都是蒼白的,所有的科學和理論都是算球。

其次,不管你願不願意接受,黃牛都是在節約你的時間成本,讓時間成本更低的人去幫你排隊。而且,實名制也是在增加黃牛的成本,也是變向的在耗費你的資源。

再爾,火車的運力是不可能按照春運的頻次來設計的,不然一年的其他時間都是在浪費資源。壟斷也是站不住的,因為如果可以壟斷,政府肯定是願意給車票降價的。

最後,如果限制火車票價格,那麼鐵路工作者的特權就顯得大有用處,那麼被腐蝕的概率就會加大。還有網絡刷票神器也會應運而生。

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告訴我們,當價格已經沒有競爭的資本時,其他更迂迴的手段就會層出不窮,對社會整體資源的耗散也會加劇。

經濟學下的春運火車票,是政策的偏頗,還是私心的作祟

因此,鼓勵火車票漲價這個看似不合理的方式也許是最合適的方法。這樣的做法一是可以鼓勵人們錯峰迴家,而是估計人們努力掙錢,讓自己回家的方式有更多的選擇。最後,謝謝薛老師的“春運火車票價還不夠高”,每天一起學習經濟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