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大明王朝1566》——胡宗憲

讀《大明王朝1566》——胡宗憲

大明王朝1566-劉和平

前段時間讀了劉和平的《大明王朝1566》,小說雖以明朝著名的倒嚴大案為主線,卻也展示了各歷史人物不為人熟知的一面,人物不再是歷史典籍中的一個符號,有血有肉,伴著人的體溫,展現在讀者的面前。

今天小編摘幾段胡宗憲的文字和各位分享。

朝野都知道,我是嚴閣老提攜的人。千秋萬代以後,史書上我胡宗憲還會是嚴閣老的人。可你譚綸,還有朝裡那些清流為什麼還會看重我?就是我胡某在大事上從來上不誤國,下不誤民。我的老家給我豎了三座牌坊,我都五十多了,活到七十也就再熬過十幾年,我不會讓老家人把我的牌坊拆了!你們都自以為知人,自以為知勢!可有幾個人真知人,真知勢?就說眼下由改稻為桑這個國策引起的大勢吧,那麼多人想利用這個機會兼併田地,浙江立刻就會有將近一半的人沒了田地!那麼多沒田地的百姓聚在這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方,今年不反,明年不反,後年,再後年必反!到時候外有倭寇,內有反民,第一個罪人就會是我胡宗憲,千秋萬代我的罪名就會釘死在浙江!就這一點,你來與不來,我都不會讓他們這樣幹。你來無論是想勸我,還是想幫我,都只有一個後果,把大局攪砸了!

(改稻為桑,和譚子理開誠佈公的交談,雖為嚴嵩一手提拔,且對嚴嵩極為敬重,但是涉及朝廷大局、涉及百姓利益從不含糊,謀國之臣,嚴嵩以國士待之。)

事緩則圓。

我可以不做名臣,但不能夠做小人!(和李時珍談論倒嚴一事,更見真情)

你不應該出來當官。你的才情只宜詩文風雅,你的為人卻一生也當不好官。既然中了科舉就應該在翰林院儲才撰書,不應該妄論國策。聖人的書,都是給人看的,拿來辦事,百無一用。(推心置腹的點評高瀚文,胡宗憲知人善任。聖人的書,都是給人看的,拿來辦事,百無一用,石破天驚)

國事艱難如此,倘若興起大獄,牽及內閣和六部九司,天下立時亂了!皇上現在問及新安江大堤決口之事,臣無言以對,也不可言對。懇請朝廷在適當的時候再行徹查。(嘉靖問新安江大堤決口的事,胡宗憲答對,謀國之言,雖然在道義上需要海瑞這樣鐵骨錚錚的漢子,但是在實際中小編敬佩虛與委蛇、委曲求全的幹吏,沒有真正的賢臣,賢與不賢有時候也由不得他們。)

萬里奉王事,一身無所求。也知邊塞苦,豈為妻子謀!(借岑夫子的詩以自勉)

世間萬事萬物都只有一個理,各人站的位置不同,看法不同而已。譬若看一條河的對岸,站在河的南邊,北邊就是對岸;站在河的北邊,南邊就是對岸。(橫看成嶺側成峰)

剛峰,你把自己看得過重了。你是個剛正的人,敢說話,敢抗上。可真要抗上,你這個七品能抗得過誰?在浙江你能做些事震動朝廷,那是因為你背後有人要震動朝廷。到了江西分宜,憑你一個人又能震動誰?皇上要用的人誰也推不倒,皇上不用的人誰也保不了。(隱退前見海瑞,如是評價海瑞,極貼切,一言切中要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