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憲軍事生涯的首場敗仗是怎麼敗的?

"任何事情都是具有兩面性的!"歷史已證明了這句話是辯證統一的。比如,當倭寇之患困擾大明王朝多年的同時,也造就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名將,而胡宗憲就是其中一個。

胡宗憲是文官出生,二十二歲的時候便考中了舉手,具備了做官的資格,二十六歲的時候便中了進士,雖然名次比較靠後,遺憾的沒有成為庶吉士,但對胡宗憲而言,卻也具有兩面性。雖然失去了入閣的機會,卻造就出了自己的"名將"身份。
胡宗憲軍事生涯的首場敗仗是怎麼敗的?

胡宗憲的軍事素養和能力來自於其在北方的歷練,北方的蒙古人時不時的會南下在明朝邊境燒殺搶掠。剛到北方的胡宗憲一開始不習慣,逐漸的也就習慣了。胡宗憲不愧是進士出身,學習能力特別強悍,在北方戰場上不但歷練了自己,也讓自己進入了一個對他來說是全新的領域,那就是軍事。

胡宗憲根據明軍和蒙古人的作戰方式,磨礪出了屬於他自己的軍事能力和素養,這為他成為"名將"奠定了基礎。此時的大明王朝東南沿海倭寇之患風起雲湧,而北方的蒙古人雖然時不時的鬧一下,卻已構不成大患。所以,胡宗憲把自己的人生目標定在了"驅逐倭寇"的方向上。在北方過了幾年後的胡宗憲被調往浙江做了一個七品的巡按御史,在這裡,他幫助趙文華幹掉了閩浙總督張經,然後在趙文華以及嚴嵩的支持下,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內,一步一步的從七品芝麻官升遷為正二品的閩浙總督,成為了權傾一方大封疆大吏。而他這個總督卻不同於其他地方的總督。
胡宗憲軍事生涯的首場敗仗是怎麼敗的?(圖片來源:百度)


他總督的閩、浙地區是明朝最為繁榮的地區,歷來都是油水最多的地方,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浙江一帶的倭寇之患也比其他沿海地區更為嚴峻。當然,胡宗憲喜歡這種嚴峻,因為他的志向是與倭寇打交道的。要是形勢不嚴峻,他還不來了!胡宗憲對自己的軍事能力還是蠻自信的,畢竟在北方和蒙古人打了那麼多年的交道,不是白打的。所以,他覺得,對付倭寇還是綽綽有餘的。

其實上,胡宗憲的能力對付倭寇確實綽綽有餘。可胡宗憲確乎自信過頭了,於是迎來了其軍事生涯的首場敗仗。

胡宗憲剛做總督不久,時任蘇松巡撫曹邦輔繼張經的"白江涇大捷"之後,再次取得了對倭寇的又一次勝利。胡宗憲認為,此刻大倭寇不堪一擊,再加上趙文華這個白痴的慫恿,他便徵調五千明軍對倭寇殘餘勢力展開追擊。正在跑路的倭寇一開新來的明軍旗號很陌生,判斷應該是隻"菜鳥",於是不跑了,和追來大明軍幹在一起,結果是:明軍大敗!
胡宗憲軍事生涯的首場敗仗是怎麼敗的?(圖片來源:百度)


消息傳到胡宗憲那裡,一開始他是不信的,得到確切大報號後,他馬上再調四千明軍趕去增援,而結果仍然是大敗。此刻的胡宗憲才知道:倭寇的實力確實不能小視!就這樣,滿懷信心的胡宗憲便迎來了自己軍事生涯的首場敗仗。

胡宗憲之所以會失敗的原因主要是輕敵了,同時剛上任不久,還沒有整個內部資源,忘了"窮寇莫追"這句話。但這次敗仗對胡宗憲來說意義非凡,因為名將的煉成就是從失敗開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