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直浙總督“寶劍埋冤獄,忠魂繞白雲”——胡宗憲

自明開國以來,一直存在倭患,嘉靖時期,倭患已經愈演愈烈。 嘉靖二年(1523年),日本兩批使臣先後來華朝貢貿易,因市舶司的太監對待不公,互爭貢使資格,引發大規模的仇殺,史稱“爭貢之役”。此後不久,明朝罷市舶司,並嚴申海禁。正常的貿易渠道被堵死,在暴利的誘惑下,更多的亡命之徒鋌而走險,攻城略地,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嘉靖年間,東南沿海地區的倭患驟然加劇,浙江和南直隸為甚,沿海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明直浙總督“寶劍埋冤獄,忠魂繞白雲”——胡宗憲

胡宗憲畫像

在此背景下,胡宗憲出任浙江巡按監察御史,可見朝廷對他寄予厚望。胡宗憲也感到責任重大,臨行前立下誓言:“我這次任職,不擒獲汪直、徐海,安定東南,誓不回京。”上任伊始,胡宗憲針對轄區內明朝官兵紀律鬆弛、軟弱渙散的積弊,以嚴明賞罰為手段,大力進行整頓。通過胡宗憲的努力,明朝官兵的軍容、軍紀有了改觀,士氣也逐漸有所恢復。

胡宗憲知道自己大展宏圖的機會來了。他一方面招攬、重用各種傑出的人才,如重用俞大猷、戚繼光等名將,把頗負盛名的文人徐渭招到自己的幕府中來;另一方面,有驍勇善戰的將領,還得有訓練有素的士兵,胡宗憲支持部下練兵,其中成就最大者當屬戚繼光訓練的戚家軍,後來發展為抗倭主力軍。在胡宗憲的抗倭鬥爭中,胡宗憲擒汪直、殺徐海,兩浙倭患暫告平息。

明直浙總督“寶劍埋冤獄,忠魂繞白雲”——胡宗憲

至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胡宗憲主持的抗倭鬥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勝利,漸次平息浙江的倭患,並開始剿滅福建的倭寇

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五月,內閣首輔嚴嵩被罷官,其子嚴世蕃被收押。在很多大臣的眼裡,他屬於嚴黨。嚴嵩失寵,胡宗憲的處境也就岌岌可危。這年年底,在新任內閣首輔徐階的授意下,南京給事中陸鳳儀就以貪汙軍餉、濫徵賦稅、黨庇嚴嵩等十大罪名上疏彈劾胡宗憲。很快,世宗就下令將胡宗憲的一切職務悉數罷免,並將其逮捕押解進京。胡宗憲到京之後,世宗念其抗倭的功勞,皇帝為胡宗憲網開一面,再次給了他一條生路。但是,胡宗憲的仕途終於到此為止了。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春天,胡宗憲帶著不甘回到了績溪縣的龍川故里。

明直浙總督“寶劍埋冤獄,忠魂繞白雲”——胡宗憲

績溪縣的龍川故里胡宗憲尚書府

胡宗憲本打算從此不問政事,在故里安享晚年。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三月,就在胡宗憲回鄉快兩年的時候,滅頂之災從天而降。事情的起因還是離不開嚴氏父子。曾經協助胡宗憲抗倭的羅龍文犯罪被抄家,在對羅龍文抄家時,御史意外發現了胡宗憲被彈劾時寫給羅龍文賄求嚴世蕃作為內援的信件,信中附有自擬聖旨一道。假擬聖旨,這次就是老天爺也救不了胡宗憲了。果然,世宗聞聽此事後大怒,對胡宗憲降旨問罪。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十月,胡宗憲再次被押赴至京。在獄中,胡宗憲寫下萬言的《辯誣疏》,為自己進行辯解。可是《辯誣疏》遞交上去後,遲遲沒有結果,胡宗憲無法忍受,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十一月初三日,胡宗憲寫下“寶劍埋冤獄,忠魂繞白雲”的詩句後,自殺身亡,時年五十四歲。隆慶六年(1572年),朝廷為其平反,追諡襄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