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央行”英格兰银行:危机与挑战中横空出世,通向资本之路

在美国夺取世界霸权后,英国告别世界霸主已过半世纪,伦敦依然是世界第一金融中心。

伦敦建城的记录始于公元43年,距今已有2000年历史,在这片土地上,罗马人曾在此经营了400年,维京人与挪威人在此鏖战。

1078年,来自诺曼的征服者威廉一世,将王宫建立在伦敦城外,成为了今天的“伦敦塔”。


“第一央行”英格兰银行:危机与挑战中横空出世,通向资本之路

伦敦塔


这座王宫只能为邻,不能入主,独立与自治成为了伦敦的文化传承,《大宪章》之下给与了伦敦永久的自治权,漫长的历史中,王权和神权都表现了对它足够的尊重。

贯穿伦敦的泰晤士河为这座城市赋予了商贸基因,但让其得以成为世界第一金融中心,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世界上一个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的建立。

有了英格兰银行,才让这座城市登上了世界中心,也让英国这个岛国踏上了世界霸主的征途。

起源

英格兰银行只能算是欧洲金融史的“后起之秀”,有学者认为雅典时期的存款与金融中介是世界上最早的银行记录,中世纪的意大利也出现了有着设施成熟的巴尔迪银行(1272年),佩鲁齐银行(1310年),美第奇银行(1397年)。

在伦敦获得了永久自治权后,伦敦的市长推举便不受国王干预,往往都是有成功的会计师、律师、金融人士等担任。

同时《大宪章》规定伦敦城人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国王不得随意征税,立法必须通过议会,也不可以随意定夺市民生死。

17世纪初,伦敦发展到近50万人口,市民地位颇高,风度优雅,衣着华美。伦敦的金融家们一方面保持了自己的独立自由,另一方面也更乐于与王室贵族打交道,与其产生生意往来。


“第一央行”英格兰银行:危机与挑战中横空出世,通向资本之路

伦敦


也正是与王权的亲密关系,让他们成为了成功的商人,都铎王朝的去“钱袋子”托马斯·格雷欣就是其中的翘楚,也被认为是英国现代银行业的开山鼻祖。

格雷欣曾是向英女王提出“劣币驱逐良币”,这就是经济学中的“格雷欣法则”。

格雷欣与英国王室的生意,很像是现代私人银行的业务,大部分为短期垫资,为国库筹集借款等等。同时格雷欣本人很喜欢投资商业地产,还会拉着王室一起投资。

这样与王室结合的投资模式,为伦敦打造了商贸与金融的繁荣。17世纪的伦敦成为了英国的商贸中心,也产生了为商贸、消费者服务的商业银行萌芽。

格雷欣死后的一百年时间,是英国历史上最乱的一个世纪,先是王室与议会的战争,然后就是克伦威尔共和,复辟再革命,以1688年把威廉三世与玛丽王后请回来共主英国的“光荣革命”才得以告终。


“第一央行”英格兰银行:危机与挑战中横空出世,通向资本之路

18世纪伦敦地图


将国王与王后迎回来的贵族们组成了议会,威廉三世也不得不接受君主立宪的政体。

《权利法案》进一步限制了国王的权力,必须经由议会同意,国王才能动用国家的财库;对外宣战,修订法律,以至于王位继承,由于没有直接的财政权,国王都无法做主。

换个角度想,如果17世纪开采美洲产出的大量白银,流入了英国王室手中,也许君主立宪便建立不了,财务才是政权的基础。

在君主立宪之下,英国告别了“革命”,迎来了长久的国内稳定形势。

伦敦城那些有钱却没有贵族头衔的新型资产阶级们蠢蠢欲动,这些金融家们一直都在等待一个改变自身地位与大展拳脚的机会。

战争驱动

光荣革命的第二年,英法“九年战争”便爆发了,战争进行到第五年的时候,英国王室便已经打到国库空虚,眼看就要支撑不下去了。

在这期间,王室也不是没有想过通过借钱来维持战争,当时的铸币权掌握在英国王室手中,很多富人将自己的财富存在王室的铸币所,而王室借钱的办法便是拒绝对付富人存在这里的金币。

用今天银行业的眼光看,这就是挪用客户贷款,而负责发放王室债务的财务大臣,也经常不履行承诺,要么不付利息,要么到期不还。

吃了几次亏以后,那些本来愿意借钱给王室的富人们便再也不愿购买王室债券了。其实这些人并非不想支持国王打赢战争,他们反感的是以个人名义借款,没有任何保障机制。

所以金融人士们一直提出要建立一个类似荷兰的银行机构,为政府融资,在中间进行担保和风控。

关于银行的提案,在1688年开始便有人建议,但是始终没有采纳。此时的英国在英法战争的关键关头,再筹不到钱,历史或许就将改写了。

1691年,一位名叫威廉·彼得森的年轻实业家出面与政府谈判,他的搭档是一位老道的商业大碗——约翰·霍布伦。

提案很快得到了通过,威廉三世颁发了皇家特许状,允许这家银行可以突破法律规定,以不受限制的人数完成筹资,用来借给政府。


“第一央行”英格兰银行:危机与挑战中横空出世,通向资本之路

英格拉银行建立初期


特许状颁发后,伦敦的1208位股东只用两周时间便筹集了120万英镑。王室同意支付年息8%,同时给与每年4000英镑的管理费。

英格兰银行就此成立,并且获得双赢,银行的股东们获得了优渥的借款条件与保障,英国王室拿到了战争借款稳定了战局。

17世纪后,英国在世界不同的地方与他国开战,除去“九年战争”,英法在1756年又打了一场“七年战争”,争夺美洲殖民地;全球贸易期间与荷兰、西班牙、印度打仗;18世纪末,与拿破仑打得不可开交。

18世纪,法国人口2000万,是英国的3倍,但是英国依然可以战胜法国,英格兰银行提供的资金支持是重要的支撑之一。

英格兰银行的建立之初,并没有稳定的金融、货币、外汇等责任,这些概念在当时没有存在,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央银行”,这是一个漫长而充满变化过程。

垄断与货币

英格兰银行的主要责任还是发行国民债务,这是民众与政府关系的一大进步,而此时私有的英格兰银行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性质才能保持交易的公平与安全。

银行的股东们看似唯利是图,但是同样看重英国在全球扩张的崛起背后的更远利益,英格兰银行便是这样将政府与富人达成了一种联盟。

英格兰银行之所以能够做到,主要依靠两点:

一是特许权

王室的特许其实给与了英格兰银行在政府债券上的经营垄断,除了英格兰银行没有任何机构可以与政府进行债务谈判。

这种特许权,是有年限的,战争结束了英国王室便准备结束特许,截止到1706年。

但是英格兰银行在英国的政商关系中意义重大,兢兢业业的为政府服务。


“第一央行”英格兰银行:危机与挑战中横空出世,通向资本之路

特许状


在1697年,英格兰银行的副行长曾经跑到英法战争前线面见威廉三世。国王大惊问道:“你到这么危险的地方干吗?”

副行长说:“国王不避炮火,我们更应该服务到战场。”

话音刚落,一枚炮弹在副行长身后落下,牺牲在国王面前。

在后来的历史上,英格兰银行在保持商业的精明之外,一直都为英国忠心服务,没有任何的党派倾向,无论哪个党派之争,只要还钱,英格兰银行便会为你服务到战场上。

1706年,英格兰银行的出色表现换来特许权第一次得到延期,同时英国政府还设定了“银行准入法”,为英格兰银行的至高地位奠定了基础。

第二是纸币

在政府债券的基础上,英格兰银行可以发行银行券进行流通,这就是英镑的前身。

议会一开始并没有富裕英格兰银行这样的权力,但是他们实际的手段已经这么做了,银行券本身起到了纸币的作用。


“第一央行”英格兰银行:危机与挑战中横空出世,通向资本之路

英格兰银行发行的纸币


在1710年,英格兰银行说服了政府,统一印制面额一致的票据,这种票据可以兑换现金与黄金,打开了英国纸币流通的新时代。

银行系统的运作,用纸币替代金属货币的地位,可以说为人们提供了直上云端的马车。

——《国富论》

英格兰银行的特许权在1694-1844年的150年期间,9次在议会讨论是否延续,每一次都有终结垄断的危险,但始终没有成功。

银行、商人、国王,英格兰银行打造的社会关系结构,是英国君主立宪的一种特有现象,延续了伊丽莎白一世与东印度公司的合作传统。

从历史事实上看,我们似乎很难发现英格兰银行与18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有直接的关系,此时的英格兰银行正忙于国家大战略,即海外市场开拓和各国之间的战争。

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创造了现代英国的雏形(大不列颠联合王国)。这代表着国家机器的重新建立。

同时引导群体与个人走向秩序,一系列的法律更使得地方管理更加制度化。

英格兰银行带来的金融革命,建立完善的金融机构,富有弹性的货币供应及接待,为工业革命建立了先决条件。

而英格兰银行为现代英国建立提供的支持,保证了工业发展得到保障,发明专利得到保护,正所谓善钱与善政同步。

走向中央银行

1844年,英国议会公布一部新的《银行法》,规定英格兰银行必须把纸币的发行业务,分出一个单独的机构来管理,并成立货币发行维权会,讨论决定货币政策。

这是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的一次大革命,也是现代金融史的里程碑。

在此之前,英格兰银行都是“自由”的,没有任何外力可以干涉他的运作,但是100多年来,政府与银行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在紧急关头,议会可以通过法律,英格兰银行就必须执行。

19世纪,英国的社会发生重大变革,随着 “银行准入法”的撤销,几百家大小银行新建,信贷增发如流水,金融活动渗透到社会每个角落。


“第一央行”英格兰银行:危机与挑战中横空出世,通向资本之路


与1797年相比,英国银行货币发行增长了2.4倍,物价提高两倍,在疯狂增长下,金融危机这个现代金融的产物,到来了。

1843年,在数次金融危机下,英国64家银行倒闭,物价因为信贷滥发一路飞涨,英格兰银行一方面因为金库空虚无法出手拯救各家小银行,一方面因为自己持有垄断特权,惹得社会各界纷纷指责。

“私营”与公众利益之间的冲突,成为英国政府所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银行法》的出台,将英格兰银行一分为二,将发行与银行业务完全分离,并将货币发行业务同归英格兰银行的发行部,取消其他银行的发行权。

货币发行部,必须向议会汇报,并将盈利上缴财务部。

该法案的相关规定,将货币发行的“私权”逐步转化为“公权”,在1845年,议会通过领一下法案,规定英格兰银行为所有其他银行的“最后贷款人”,有义务在经济出现危机时利用货币发行帮助其他银行。

中央银行的职责开始建立,英格兰银行也从私有正式走向公有。

结语

英格兰银行的建立是离不开英国的王室与征服,而建立的初衷就是“缺钱”,在金属本位制的时代,政府缺钱可以收税增税,但君主立宪下的英国王室,却没有这个权力。

英格兰银行在没有被赋予中央银行权力的之前,所做的事便是利用公债将政府与社会各阶级联合起来,为英国在日后国际上的争霸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债与偿,也是从这个历史时刻开始成为一种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