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中的名句欣賞(轉)


《四書》中的名句欣賞(轉)


“四書”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四書五經”是舉世聞名的東方“聖經”,光照千秋的文化瑰寶。數千年來,它啟迪了炎黃子孫對宇宙自然的體悟、對人生哲理的深刻認識、對人倫天理的創造性闡釋,提供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智慧和經驗。其中的格言警句、妙語佳言、成語典故至今仍大量地體現在各類文化書籍和日常生活、社交活動中。下面按照原句、譯文的形式進行舉例,以便朋友們欣賞和學習。

《大學》

1、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譯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終,明確它們的先後次序,那就接近事物發展的規律了。
2、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譯文:想要修養自己的身心,就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態,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態,就先要證實自己的誠意,想要證實自己的誠意,就先要豐富自己的知識,豐富知識就在於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
譯文:有錢的人房間裝飾得很華麗,有仁德的人心裡寬暢,身體自然也安舒了。
4、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譯文:君子有個大原則,就是必須用忠誠信義來爭取民心,驕橫奢侈就會失去民心。
5、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恆足矣。
譯文:創造財富有個大原則:生產的人多,消費的人少,創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緩,這樣國家財富就可以經常保持充足。


《中庸》

1、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譯文:天賦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養遵循道就叫做“教”。
2、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
譯文:喜歡向別人請教,而且喜歡體察人們淺近的話語;消除消極的東西,而宣揚人們的善行;善於把握事情的兩個極端,採用恰當的做法施行於人民。

3、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譯文:廣泛地學習知識,詳細地詢問事物發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確地辨別是非,踏實地去實踐。
4、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譯文:由於誠懇而明白事理,這叫做天性;由於明白事理而做到誠懇,這是教育的結果。真誠就會明白事理,能夠明白事理也就能夠做到真誠了。

《論語》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譯文:學習知識而又能經常去複習、練習,不也是很令人高興的事麼?有朋友遠道而來,不也是令人快樂的事麼?
2、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我每天多次地進行自我反省:為別人辦事竭盡全力了嗎?和朋友交往免誠實守信嗎?老師傳授知識,是否用心認真地複習?
3、巧言令色,鮮矣仁!
譯文:花言巧語、假裝和善的臉色,這樣的人很少有仁德的!

4、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譯文:君子致力於根本、根本的東西確立了,仁道也就產生了。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就是行仁的根本吧!
5、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文:知道的就承認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這就是對待事物的正確態度。
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只讀書而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惘,無所收穫;只是思考而不讀書,有時就會空想,疑惑不解。
7、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三十歲開始自立,四十歲面對一切事情都能明白其中之理而不被迷惑,五十歲瞭解宇宙自然之理,六十歲時對別人所說的話能分清是非,七十歲便能隨心所欲、隨意而為,但一切行為都不會超越規矩準則的。
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譯文:君子親密團結而不想到勾結,小人互相勾結而不親密團結。
9、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譯文:已經做過的事就不要再解釋了,已經完成的事就不要勸阻了,已經過去的事就不必再追究了。

10、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譯文:君子曉得的是道義,小人懂得的是財利。
11、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
譯文:腐朽的木頭不可用以雕刻,腐土一樣的牆壁是不可以被粉刷的。
12、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譯文:聰明而喜愛學習,向地位、學識不如自己的人請教,並不感到恥辱。
13、三思而後行。
每件事情都要經過多次考慮,然後才去行動。
14、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譯文:聰明的人喜愛水,仁德的人喜愛山。聰明的人活躍,仁德的人沉靜。聰明的人快樂,仁德的人長壽。
15、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譯文:三人一路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師的人,選擇他們好的地方向他們學習,不好的地方自己如果有就要改正。
16、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譯文:消逝的時間,像流水一樣呀!日日夜夜一刻不停地流去。
17、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譯文:三軍的統帥可以被奪去,卻不可以強使一個男子漢的志向改變。
18、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譯文:如果不是天氣寒冷,就不會知道松樹、柏樹是最少落葉的。
19、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譯文:聰明的人不會迷惑,有仁德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無所畏懼。
20、過猶不及。
譯文:事情做得過了頭和做得不夠都是一樣不好的。
21、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譯文:自己所不喜歡的,不要強加給別人。
22、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譯文:只要自己能問心無愧,就沒有什麼憂愁和懼怕的了。
2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譯文:居上位的人本身行為正派,不用命令,人民就會自覺遵照去做;本身行為不正派,就是強制性命令,人民也不肯聽眾。
24、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譯文:求快反而達不到目的,貪於小利則難成大事。
25、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譯文:一個人沒有長遠的打算,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患。
26、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譯文:花言巧語就會敗壞道德。小事上不知忍耐,就會使大事受到破壞。
27、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譯文:不知道天命,不不能做君子;不懂得禮節,就沒有辦法立足於社會;不善於分析別人的言論,就沒辦法瞭解人。
28、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有改動)
譯文:有益的朋友有三種: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誠信的人交朋友,同見識廣博的人交朋友,這是有益的。
29、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譯文:多責備自己而少責備別人,就可以遠離怨恨。
3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譯文:工匠想把活計做好,必須先把工具備好。

《孟子》

1、挾泰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梁惠王上)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梁惠王上)
3、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梁惠王下)
4、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充足)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公孫丑上)
5、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公孫丑上)
6、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公孫丑上)
7、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滕文公上)
8、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離婁上)
9、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離婁下)
10、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也。生亦所所欲,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告子上)
11、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使內心震動,堅韌本性),曾(增)益其所不能。(告子下)

12、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子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盡心上)
13、養心莫善於寡慾。其為人也寡慾,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盡心下)
14、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王風.黍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