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重溫《易經》名句,感悟古人智慧

《易經》這部經典,是幫助我們瞭解世間宇宙人生規律的,萬事萬物裡面都有它的常數,也有變數,掌握了這個變數,小到可以改變個人命運,大到可以為天下謀太平。但很多人把這部經典當成看相算命的書了,或者僅僅是把它當作一部哲學經典來研究,就非常可惜了。《易經》這部經典裡面,處處彰顯著古人的智慧,今天就和大家重溫一下其中的一個經典名句——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重溫《易經》名句,感悟古人智慧

這句話有很深的道理,大家已經很熟悉了,意思是積了厚德的人家,福報一定很大,子孫都跟著沾光。這在歷史上,有太多的家族給我們做了證明,比如孔子的後代、孟子的後代、范仲淹的後代、曾國藩的後代、林則徐的後代等等,這些聖賢的家道之所以承傳幾百年甚至上千年不衰,就是因為他們積的善太厚了。否則的話,別說富三代,富兩代、一代都很難,所以古人告訴我們積財留子孫,不如積善留子孫。

這句經典的意思很容易理解,但真正相信的人卻很少。看末學文章下面的評論就會發現,很多人並不相信善有善報,他會反駁說:我也沒做什麼壞事,為什麼人生還是很不如意呢?或者自己長期行善,為什麼沒得到善報呢?很多人經常做惡事,為什麼還興旺發達呢?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重溫《易經》名句,感悟古人智慧

關鍵就在這個“善”字上,什麼是善?其實很多人並分不清楚,你認為的善,未必真的是善。善有真假、陰陽、端曲、是非、偏正、半滿、大小、難易之分,非常複雜的。我們凡夫煩惱習氣很重,往往沒有分辨邪正是非的能力,經常搞反了,認惡為善,認善為惡。別說現實社會了,就算給你看一部電視劇 ,如果不看到大結局 ,你能分得清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嗎?未必呀!

比如老師教訓學生,一個巴掌打過去,臉都打腫了,這是善還是惡?你能說得清嗎?如果是為了學生好,一巴掌把他打明白了,從此知錯就改,好好學習了,這就是善;如果是因為老師心情不好,打學生是為了發洩心中的怒氣,那就是惡。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重溫《易經》名句,感悟古人智慧

所以說什麼才是善呢?中峰禪師講的很經典:有益於人,是善;有益於己,是惡。關鍵要看動機,動機是利益他人,就是善;動機帶著目的,是為了利益自己,那就是惡。

但我們往往是有善有惡,善惡夾雜,所以我們不要抱怨老天不公,不要抱怨長期行善還沒有善報了,應該按照上面這個標準,好好反省一下自己,到底做過多少善事?到底是善事多,還是惡事多?這樣心裡就清楚明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