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校園暴力、拒絕語言暴力!

“有人欺負我啊,110!”,雙流公安110指揮中心接線員袁先權接到了一位6歲小男孩的報警求助。“有人欺負我,嗚嗚嗚......”聲音顫抖,嗚嗚咽咽,讓人好生心疼。


拒絕校園暴力、拒絕語言暴力!



隨後家長澄清,原來是“熊孩子”沒吃飯,喊他背單詞也不願意背,“憤”而撥打報警電話企圖“求助”。

報警真相讓人哭笑不得!

“你再哭,大灰狼聽見了就會來吃你!”

“你再不聽話,警察叔叔就來把你抓走!”

“你再不乖,媽媽就不要你了。”

“你怎麼這麼笨?”

“這點小事都做不好!”

“為什麼別人能做到你就做不到!”

“你腦袋裡裝的是什麼?”

“這麼簡單的題目都不會!”

“別哭了,再哭就不要你了。”

這些,都是父母恐嚇責罵孩子的常規用語。

對於家長來說,教育孩子有時候確實是一件勞心勞神的事。有時候孩子淘氣、不聽話確實會令家長很無奈。於是,“嚇唬”成了家長慣用的一種“教育手段”。

家長們之所以熱衷於恐嚇教育,是因為這招真的太有效了:只不過短短一句話,就可以讓孩子乖乖聽話,比起耐心地講道理,嚇唬孩子真的是很簡單高效了!

生活中,家長們的另一種做法是“打罵”孩子。家長們一廂情願的認為是為了他們好,是對他們負責的表現。他們以為孩子還小,捱了罵之後不會記在心上,於是"壞孩子"、"笨死了"、"你一輩子也不會有出息"等惡語便不加思考地拋向孩子。殊不知,這樣做往往事與願違。因為,孩子天性純真善良,他們幼小的心靈最容易受到傷害。

恐嚇打罵教育背後,孩子究竟能收穫到什麼呢?可能只有無止境的恐懼和一輩子的心理陰影。

有一種暴力,不會給孩子留下傷痕,卻能毀掉他們一生,

這種暴力叫與語言暴力。

關鍵詞:語言暴力

語言暴力,就是使用謾罵、詆譭、蔑視、嘲笑等侮辱歧視性的語言,致使他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損害,屬精神傷害的範疇。而低齡語言暴力,就是限定了施暴者或受暴者是青少年。很多情況下,語言暴力源自不平等的相互關係,受害者通常缺乏自衛的力量,未成年人遭受的語言暴力就屬於這一類。

著名心理專家馬歇爾·盧森堡說:

“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不少父母總是忽略了這點,他們肆無忌憚地對孩子打擊、嘲諷甚至謾罵。

卻不曾想,語言這種暴力,雖然不攻身,但攻心,傷害指數還特別驚人。

這些極端的話語會重重刺傷孩子稚嫩的心靈,傷害了孩子的人格尊嚴和自信心,甚至給孩子一生留下不可抹滅的陰影。有些孩子甚至因此結束自己年幼的生命。

據專家調查和研究發現,孩子的自我認識水平很低,他們主要是根據別人,尤其是心目中崇拜的老師或父母的評價來認識自己。

如此一來,上述這些具有"權威性"的評價,使他們深信不疑,並且產生嚴重的自卑感,不知不覺中按"壞孩子"的標準行事,長此以往,就可能變成真正的"壞孩子"了。

人是語言化的動物,這意味著,語言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人的價值感、個性特徵,以及諸多的心理傷害,很多時候是在語言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形成的。

語言暴力怎麼可能傷害到孩子身體呢?


拒絕校園暴力、拒絕語言暴力!



以下兩項研究,可能會讓你對語言暴力的傷害,有新的認知。

1、情緒傷痛和身體傷痛的腦回路是相同的

根據密歇根大學的伊森·克羅斯博士的一項實驗:

當一個人受到語言暴力攻擊,他的情緒疼痛在大腦區域反應,和身體疼痛極為相似,神經系統能體驗到了幾乎相同級別的疼痛。

也就是說,當父母辱罵自己孩子的時候,孩子情緒上遭受到的創傷,和身體受到傷害的疼痛程度不相上下!

2、語言暴力能改變大腦結構

哈佛大學醫學院馬丁泰徹博士發現:

言語暴力最容易影響的大腦區域是胼胝體(主要負責兩個大腦半球間傳遞動機、感覺和認知信息的區域),海馬迴(負責管理情緒的大腦區域),和前額葉(負責思考和決策的大腦區域)。

孩子的大腦尚在發育中,若他們總生活在苛責、匱乏的環境中,他們的大腦為了適應環境會發育成“求存模式”的結構,形成懦弱自卑型人格。


拒絕校園暴力、拒絕語言暴力!



所以我們能看到,諸多童年貧窮、家庭不幸的人,即便成年後生活環境出現了極大的改善,也還是很難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

過早承受壓力,不僅不能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質,還會讓孩子變得過於謹慎、膽怯等等,而且,這樣的改變,終身不可逆。

2014年,謝勇導演的戛納國際創意節銀獎作品《語言暴力》,就講述了語言暴力和暴力傷害的關係。

影片中,他採訪了瀋陽市少管所的幾位少年犯。

他們從小被父母語言暴力對待

“豬腦子”“廢物”“丟人”“你怎麼不去死”。

謝勇把這幾個與語言暴力相關最具代表性的關鍵詞,做成了“武器”。


拒絕校園暴力、拒絕語言暴力!


拒絕校園暴力、拒絕語言暴力!


拒絕校園暴力、拒絕語言暴力!



在多年的謾罵和埋怨中,這些孩子受盡了心理上的折磨。

他們長大後變得暴戾、心狠手辣。

有搶劫賭場,開槍殺人的;

有用斧子,砍死對方的;

還有用水果刀,見人就捅的。

有調查顯示,40%以上的青少年罪犯,都遭受過父母語言上的傷害。

這些孩子的父母用一句句暴力語言將孩子的未來斷送,也給其他人、其他家庭帶來不可逆轉的傷害。

有人說,這些孩子紮在別人身上的兇器,是父母親手遞過去的。

你的不假思索,卻葬送了孩子的一生。

很多時候,培養一個健康的孩子,遠比修復一個破損的成人容易得多。

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肯定、認可,特別是來自父母的。當父母懂得考慮孩子的感受,多一些接納和愛的時候,孩子必然能夠更加積極面對生活。

語言可以是一種暴力工具,有了話語權也意味著有了一切。一個人既可以用甜言蜜語說服他人,也可以用威逼利誘控制他人,既然語言是一種暴力工具,很大程度上定義了孩子的自我,那麼作為父母的,一定要善用語言。

為了做到這一點,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接納孩子。

人生艱難,如果連自己父母的愛都要自己去爭取的話,那孩子該有多累啊。

拒絕校園暴力、拒絕語言暴力!

全國少年兒童智慧研究開發中心助力少年兒童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促進少年兒童智力全面發展,用服務與智慧為少年兒童點亮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