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筆下之功臣,評書小說之敗將

金兀朮為俗稱,實為完顏宗弼,女真名斡啜,又作兀朮,金兀朮的正確讀音是(jīn wù zhú)。

生年不詳,死於1148年,宗弼死時已是金熙宗朝末年(1150年熙宗為完顏亮所弒)。

史家筆下之功臣,評書小說之敗將 - 金兀朮,完顏宗弼

完顏宗弼

宗弼為太祖完顏阿骨打第五子,金史寫為第四子,為側妃所生。太祖長子為完顏宗幹(庶長子),次子為完顏宗峻(嫡長子,金熙宗父),完顏宗望為三子,完顏宗輔為四子,完顏宗弼為五子,由於宗峻早亡,故序齒時有時又將完顏宗望稱為二太子,宗弼稱為四太子。

在金國宗室中,還有一個完顏宗翰,其為太祖侄,他還有一個更為我們熟知的名字:粘罕。宗幹,宗望,宗翰,宗弼都在金國旌表開國功臣的衍慶功臣中排名靠前。

史家筆下之功臣,評書小說之敗將 - 金兀朮,完顏宗弼

完顏世系

完顏宗弼出生恰逢女真勃興之時,太祖阿骨打起兵反遼,女真從野蠻部族迅速成為北方強國,阿骨打自己也從部族首領成為開國之君,一代帝王,宗弼生逢其時,自然是跟隨父兄上陣殺敵,征伐四方。

金自1115年護步答岡之戰中大敗遼軍後,對遼一直處於功勢,先後攻佔遼東京,上京;1121年,金天輔五年,金太祖又發兵攻遼,宗弼初次披甲,隨叔父完顏杲(女真名完顏斜也)出征。1122年,完顏杲軍破遼中京,得知遼天祚帝在鴛鴦濼,今河北張北西北,宗弼與宗望追擊,偵得天祚帝具體蹤跡。此役宗弼獨自格殺、生擒十數人,其鷙勇果毅傳聞三軍。

1125年,金天會三年,遼天祚帝在逃亡途中,為完顏婁室率兵擒獲,遼亡。隨即金軍侵宋,宗弼從宗望東路軍南下,先佔燕山府,後連克中山、真定、信德、湯陰等。1126年,宗弼為先鋒率軍進逼開封,宋徽宗棄城南逃。宋金議和,金軍北還燕山府;同年八月,宗弼隨宗望再次南下,並於翌年四月攻破東京汴梁,擄徽,欽二帝北返,是為靖康之變。

此後,宗弼在宗輔麾下征剿山東、河北抗金力量,先後擊敗鄭宗孟部,趙成部及黃瓊軍等;克青州,破臨朐,取濮州、攻開德府,佔大名府,河北遂平。

1127年,宋康王趙構於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帝位,是為宋高宗。1128年,金天會六年,金軍再次南侵,軍次揚州,宋高宗倉卒渡江,奔瓜州,五月逃至建康。金兵漸漸逼近,宋高宗又赴鎮江。十一月,完顏宗弼率兵從建康西南馬家渡過江,攻入建康府。宋高宗又奔杭州、越州、明州。而宗弼也一路追尋,直逼杭州,在金軍跟蹤追擊中,宋高宗望風泛海,入洋漂泊數月之久,宗弼入海追數百里,不及而還,是為搜山檢海。

天會八年,宗弼率軍北返。在北撤至鎮江時,被宋將韓世忠所截,不得渡江,引軍走建康,行至黃天蕩,宗弼軍循老鸛河故道,一夜開鑿三十里長大渠,直通秦淮河,才得逃回建康。後又與韓世忠戰於建康對開江面,宗弼行火攻,大敗韓世忠。

宗弼欲過江時,被岳飛於牛首山,今南京西南,設伏大敗。

史家筆下之功臣,評書小說之敗將 - 金兀朮,完顏宗弼

黃天蕩之戰

宋軍倚恃長江天險,而北人又不善水戰,此後金軍將主攻方向放在了西路。1130年,太宗天會八年,宗弼從宗輔,經略川陝,先是與宋主帥,川陝宣撫處置使張浚戰於富平。宗弼軍勇猛,與婁室聯軍攻擊,以少勝多,大敗宋軍。

1131年,宗輔北返入朝,宗弼成為金軍陝西主帥,催軍由陝西入四川,與吳玠,吳璘戰於和尚原,今陝西寶雞南,金軍潰敗,宗弼身中流矢。和尚原一戰,宋軍扭轉富平戰敗局面

此後,宋金於和尚原,饒鳳關,仙人關多有決戰,宗弼多敗。不得已放棄由陝入川的計劃,後撤鳳翔,以徐圖之。

1134年,金天會十二年與岳飛戰於襄陽、兩淮,岳飛收復襄陽六郡。

1135年,金太宗逝,金熙宗即位,金廷形勢大變,熙宗年幼,臨朝聽政,執政為宗室大臣,先是宗翰被削職奪權。宗磐、宗雋在朝廷專權,又外結左副元帥完顏昌(女真名撻懶),將河南、陝西地割還宋廷。對此,宗弼與宗乾等人堅決反對。在宗弼支持下,天眷二年(1139年),金熙宗以謀反罪,誅宗磐、宗雋,解除完顏昌兵權。

宗弼在戰場上勝敗相若,朝堂之間倒是行走得當,此後,宗弼出將入相,被熙宗倚若長城。

天眷三年(1140年),完顏昌與宋人交通受賂事發,熙宗命宗弼誅完顏昌,加封為太保,兼領燕京行臺尚書省。 因宗弼之請,熙宗又發動對宋戰爭,出兵奪回已交還宋朝的河南、陝西地;宗弼率軍南侵,在順昌,今安徽阜陽,先敗於宋劉錡部,又於郾城、潁昌大敗於岳飛部,此役,宗弼精銳重甲騎兵,鐵浮屠損失殆盡。岳飛揮師北上,進抵朱仙鎮,欲直搗黃龍,金軍全線潰退。宗弼大驚之下也欲撤離開封北返,謀士進言:自古未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果然,岳飛其後被宋高宗十二道金牌詔還,十年之力,廢於一旦。

史家筆下之功臣,評書小說之敗將 - 金兀朮,完顏宗弼

鐵浮屠

宗弼與岳飛相戰,連遭敗績,也難怪說岳全傳將岳飛化身大鵬金翅鳥,專克金兀朮這赤須火龍。

皇統初, 宗弼陰謀於秦檜,以殺岳飛為議和前提,並誘高宗割地求和。後岳飛遇害於風波亭,皇統二年,1142年,雙方正式簽約,時為宋紹興十二年,史稱“紹興和議”。

此後宋金雙方維持二十餘年和平。

金熙宗皇統七年,1147年,為太師,領三省事,都元帥、領行臺尚書省事如故,秉政,自此,宗弼位極人臣。

完顏宗弼征戰一生,勝負各半,位極人臣,又得享天年,可算是有福之人,更兼國運即命運,其前半生,徵遼伐宋,無往不利,恰如金國勃興之勢,太祖、太宗之後,金國也不復早期紅日沖天之姿,宗弼在戰場也是敗多勝少,特別是與岳飛遭遇,連遭敗績。馬上開國之後,更要朝堂守成,宗弼後來柄政朝廷,也是人生應有去向。

宗弼畫像,黃天蕩之戰及鐵浮屠圖片來源於網絡,感謝原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