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國憂民的東林黨人,是怎樣將明朝推向滅亡深淵的?

明朝中後期,朝廷腐敗無能,社會陷入了劇烈的危機,當時以顧憲成為代表的東林黨人開始力圖挽救朝政。而明朝的幾任皇帝都貪圖玩樂,怠政懈政,不僅如此,宦官魏忠賢等勢力也開始崛起,意圖干擾朝政,正直的東林黨便和這些人展開了激烈的鬥爭。

按理來說,這樣政黨的出現,應該能挽救朝政,使明朝政局勢穩定,但東林黨事實上卻南轅北轍,反而加速了明朝的滅亡,這是為何?

一、東林黨的出現及其代表政績:"爭國本"、"紅丸案"、"移宮案"

東林黨的代表人物和核心人物是顧憲成,顧憲成雖然不是統治階層的代表,但是卻一直心繫國家大事,重建了東林書院,顧憲成本人也是一個為人正直頗有才華的人。當時的東林黨對朝廷提出了兩個政治主張:一是皇帝廣開言路,聽取民意;二是減輕工商業稅,這也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憂國憂民的東林黨人,是怎樣將明朝推向滅亡深淵的?

顧憲成

這些思想,構成了當時以顧憲成為首的東林人的政治基礎和理想追求,那時正直的官員都可以算是東林黨人。在黨派林立的朝廷上,好幾個勢力龐大的黨派都與東林黨相對,他們"以攻東林,排異己為事"。東林黨在朝中可謂形勢嚴峻。

東林黨在朝廷中的鬥爭有三件代表性的大事。

一是"爭國本",當時的神宗寵愛鄭貴妃,鄭貴妃誕下皇三子後要求神宗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而神宗也正有此意,但這並不符合嫡長子繼承製的規定。於是東林黨人極力反對,展開了數十年的上諫鬥爭,最終神宗作出讓步,太子另有其人。東林黨在這一事的鬥爭上維護了嫡長子繼承製的規定,有利於穩定政治局勢,也有利於封建社會的專制統治。

憂國憂民的東林黨人,是怎樣將明朝推向滅亡深淵的?

明神宗萬曆皇帝朱翊鈞

二三則是"紅丸案""移宮案"。神宗去世後,太子上位,即後來的光宗,光宗沉迷女色整日玩樂,再加上鄭貴妃的推動,光宗終於病倒了。而他病倒以後,李可灼便進貢了一種紅丸,結果光宗不久後就去世了,朝廷又因此事而大鬧,這便是"紅丸案"。後來光宗去世後按理應該是長子上位,但由於光宗寵妃李選侍干擾朝政,她偷藏太子,還霸佔了乾清宮。

"內廷有乾清宮,猶外廷有皇極殿,惟天子御天得居之,惟皇后配天得共居之"。

由這段記載也可看出乾清宮的重要性和李選侍的罪過之大。

"選侍既非嫡母,又非生母,儼然尊居正宮,名分謂何"。

因此東林黨人開始出手制止,最終勝利。這便是著名的"移宮案"。

二、東林黨帶來的社會影響:面對權勢滔天的閹黨剛正不阿,不卑不亢不屈從

東林黨在政治上最突出的大事,就是與以宦官魏忠賢為首的閹黨的鬥爭。魏忠賢在宮中興風作浪,壞事做盡,當時有很多宦官和邪惡的大臣投靠魏忠賢,於是閹黨的勢力也慢慢壯大起來。

"掖廷之內,知有忠賢不知有皇上;都城之內,知有忠賢不知有皇上。……宮中、府中、大事、小事、無一不是忠賢專擅,反覺皇上為名,忠賢為實。"

這段記載便足以說明當時魏忠賢的權勢已經到了幾乎可以等同於皇帝的地步,宦官專政情況可謂非常嚴重,而當時的閹黨為了討好魏忠賢,也是勞民傷財,做了許多奸邪之事。

憂國憂民的東林黨人,是怎樣將明朝推向滅亡深淵的?

魏忠賢生詞雕像

魏忠賢一派的人所做下的事遭到了東林黨派的嚴重抨擊,楊漣更是上疏"二十四罪疏",以此來彈劾魏忠賢等人。原本是正直的行為,但熹宗卻斥責了楊漣"藉端沽直","憑臆結禍,是欲屏逐左右,使朕孤立"。這也可以看出當時的魏忠賢非常狡詐,深得皇上信任,且其一手遮天的能力極強。

此事後不久,魏忠賢就藉口罪名,將東林黨的正直"六君子"捉拿,除了"六君子",還有"七君子"也都難逃魏忠賢之手,天啟六年(1626年),魏忠賢就曾假借蘇杭的織造太監李實的名號上疏,以此名來指責七君子,"起元為巡撫時,乾沒帑金數十年,日與高攀龍輩往來講學,因行居間"。不僅如此,魏忠賢還編造史書,詆譭東林黨,當時的許多東林黨人也都被下放獄中。

東林黨與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之間的鬥爭非常殘酷,但東林黨依舊一直堅持不懈的去抗爭,可是由於魏忠賢的勢力過於龐大,東林黨局勢非常危急,受到迫害的東林黨人也在增多。而魏忠賢的權力並沒有紮實的基礎,全依靠熹宗一人的寵愛在支撐,所以熹宗去世後,魏忠賢便立馬倒臺了,閹黨也四分五裂不再強大,後來魏忠賢被髮配鳳陽,在途中就自縊身亡了。

憂國憂民的東林黨人,是怎樣將明朝推向滅亡深淵的?

東林書院

在與閹黨的鬥爭中,東林黨人剛正不阿,不卑不亢不屈從,有利於當時的朝政朝清明的方向發展,也使社會的清廉增強。東林黨雖然在很多方面做出了貢獻,其也在很多方面不利於明朝的發展與存活。

三、東林黨加速明朝滅亡:迂腐妨礙明末改革,虛偽維護自身利益

雖然東林黨人一直代表著正直,為了朝廷在抗爭,但在與魏忠賢的鬥爭中,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給社會也造成了不小的負面影響,東林黨的問題主要存在於一下兩點。

1、東林黨崇尚陽明心學,卻做不到知行合一

東林黨受儒學思想影響,一直都推崇陽明心學,而陽明心學主動知行合一,但東林黨雖然剛正不阿,阻止了很多擾亂朝政之事,可面對國家危局時,卻幾乎一直提不出實質性的解決方案和政策。於是他們一心投訴到了阻止他人之上,但凡他們認為是錯誤的,他們便一律進行"拆臺"。

當熊廷弼在遼東區域做得已經有了一定成就,有聲有色時,不斷以輿論壓力去打擊熊延弼;當徐光啟提出科技改革等想法時,東林黨人卻對其一陣謾罵。

憂國憂民的東林黨人,是怎樣將明朝推向滅亡深淵的?

《幾何原本》利瑪竇(左)徐光啟(右)插圖

在明朝產生改革的契機時,東林黨人卻將其扼殺,使明朝錯失了可以進步發展的機會。東林黨人一直自認正直、清高,他們確實如此,但是他們不顧現實情況,只是一味的維護封建統治,嚴重妨礙了明朝末期的改革政機。

2、東林黨人的重心依然大多隻考慮統治階級的利益

不論是哪一個政治階級和團體,都必然有自己的利益需求,而東林黨人則就代表著新興商業和地主階級的利益,他們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卻忽略了百姓的利益。

從萬曆年間開始,資本主義就已經產生萌芽,商業十分繁榮。天啟年間興起的財政改革,有效緩解了明朝當時的財政危機,卻損害了商人和地主的利益,於是東林黨一上臺便將其全部廢除,本來明朝就處在內憂外患的局面中,而東林黨的舉動雖然維護了地主和商人利益,但是卻使明朝財政危機更加緊張,並且東林黨還把稅收壓力轉移到了百姓身上,使百姓苦不堪言。

憂國憂民的東林黨人,是怎樣將明朝推向滅亡深淵的?

闖王李自成

不僅如此,在明朝朝政已經窮苦不堪,需要其捐款時,東林黨人卻不願拿出錢財,訴說自己的窮苦。結果在李自成破城時卻在他們家中搜出了許多錢財,這著實非常諷刺。東林黨雖然一向高呼忠君愛國,但是在明朝滅亡時,不是逃竄就是投降,實在是言行不一。

東林黨確實是愛國知識分子的代表,建立的初心值得我們學習和歌頌,但是後來的東林黨卻顯得過於迂腐,只維護封建統治,不顧百姓安危,沒有考慮國家情況,也是東林黨加速明朝滅亡的原因。

參考文獻:

《明史》

《東林列傳》

《明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