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正式名稱”是什麼?在不平等條約中,清朝這樣稱呼自己

清朝的“正式名稱”是什麼?在不平等條約中,清朝這樣稱呼自己

在我國曆史上,歷朝歷代在對外的稱謂上區別還是非常大的,最開始和其他國家開始接觸是在漢朝時期,當時和匈奴在和談的時候,我們就稱呼自己為大漢,漢武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我國使者在出使西域和中亞各國的時候沿用了漢朝初期對外的稱謂,稱呼自己為大漢,我們稱呼其他國家也會加一個大字,比如大月氏。後來到了唐朝時期,憑藉“貞觀之治”創造的強大國力,唐朝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當時和日本、安息等國家在接觸的時候,我們稱呼自己為“大唐”,因此其他國家稱呼我們為唐人,這就是世界上華人聚居地被稱為“唐人街”的原因。

但是到了元朝時期,我們稱呼自己則是“中國”,明朝時期則是使用“大明”的稱謂,清朝時期就又變成了“中國”,我們現在說起來都清朝怎麼怎麼樣,但是對外的稱謂可不是這麼隨意。在1689年的時候,我國和俄國簽訂的《尼布楚條約》,其中就非常明確地說明了我國在與外國交流的時候用的稱謂就是中國。當然了歷朝歷代的稱謂都有所不同,但是就算不是“中國”,也會使用當時朝代的國號,在這個國號前面加一個“大”字,所謂的大漢、大唐、大明就是這麼來的,唐朝之前我們稱呼其他的國家也會加一個大字,但是唐朝之後就只在自己國號前面加大字來,彰顯我國萬國來朝的地位。

清朝的“正式名稱”是什麼?在不平等條約中,清朝這樣稱呼自己


1636年4月皇太極開始使用清朝第一個皇帝的尊號,把我國的國名從大明朝變成了大清朝,這裡用的是變成而不是更改,這就是表明清朝是在明朝的基礎上直接建立的,所以我們在清朝史書上將皇太極稱為大清朝的第一任皇帝,這一點是沒有任何錯誤的。皇太極將國號改為民族的名字,我們從這兒就可以看出他的雄心壯志。

清朝的“正式名稱”是什麼?在不平等條約中,清朝這樣稱呼自己


後來到了近代時期,因為對外戰爭的屢次失利,導致清政府開始和外國侵略者頻繁地簽訂不平等條約,在《南京條約》這一不平等條約中,清朝使用的國號是“大清”,但是因為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革,這個明顯帶有封建色彩的名字有些不合適了,於是在1844年的時候,清政府第一次在條約中將稱謂改成了“中華大清國”,從這個“正式名稱”的改變我們就能知道,當時中國的狀況已經不容樂觀了。在後來清朝的自我稱謂就沒有多大的改變了,但是當時外國侵略者的名字,在我們眼中就有些諷刺的意味了,

清朝的“正式名稱”是什麼?在不平等條約中,清朝這樣稱呼自己


比方說比利時、荷蘭這些國家,我們稱呼他們叫做“大比、大荷”,這樣和我們國家“大清”的稱呼差不多,能給國民一種和世界強國平起平坐的味道。其實這不過是清朝政府自欺欺人的手段罷了,我們能從名字上假裝自己和這些世界大國平起平坐,但是實際上的處境沒有一點改變,依然是被其他強國碾壓的狀態,仗打輸了簽訂賠款條約的時候,給比利時、荷蘭的賠款倒是一分不少,國家的強盛不是口頭叫出來的,只有真的強盛,無論我們的國號社會什麼,其他國家都會尊重你。清朝的“正式名稱”是什麼?在不平等條約中,清朝這樣稱呼自己。各位網友對此怎麼看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