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超“三高”產業發展戰略

概述

由政府主導引導,以大型國企為中心,帶動民企民資,藉助超“三高”產業發展戰略,由點到線、到面、到網,創建超“三高”產業集群,把我國的系列獨特優勢,綜合集成為整體核心優勢,佔領國際產業的制高點,實現由大到強到優。超“三高”產業是階段性“藍海”,機遇堪稱絕無僅有,應是我國產業發展的首選戰略。

三高:指高產出、高投入、高科技。高產出:指具有普遍而廣泛、現實或潛在的社會需求,且國內市場巨大,其國際市場更加廣闊。高投入:指以超大規模資本為核心的社會資源的長期持續投入,日積月累水積成川,能水滴石穿厚積薄發。高科技:指以局部的國際領先、核心技術優勢,造就相關的系列突出、綜合優勢,佔據某領域產業的國際制高點。其中,高產出是前提和結果,高投資是條件和特徵,高科技是關鍵和保障。超“三高”產業是指超級高產出、高投入和高科技主導、綜合、集成的產業。超“三高”產業發展戰略”主要指將具備超“三高”系列標準前景的產業,作為我國產業的發展戰略,並打造為國際領先的產業集群。

超“三高”產業主要有:高速鐵路、超高壓輸變線路、核電站、航空航天工程、通信系統工程、新能源及其裝備、生物工程等。

一、國際形勢分析

網絡信息技術等的全面普及,全球化程度不斷提升。人工智能等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國際競爭層級越來越高,發達國家的先發優勢愈加明顯突出,其機遇空前呈現。全球化使世界500強公司的綜合優勢、核心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技術和市場壟斷地位更加突出,國際產業鏈按照優勢狀況快速重塑。全球化競爭的白熱化,大吃小、快吃慢、強吃弱、優汰劣,集中爆發。“大浪淘沙,贏者通吃”的產業格局愈加明顯,挑戰更加嚴峻。結果不僅行業准入門檻大大提高,競爭壓力也空前加大,既是參與者優勢的比拼,也是劣勢的較量,更是系統性整體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優勢只是生存的基礎,系列優勢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持續性核心優勢才能贏得成功,系統性、持續性核心優勢才能取得巨大成功,領軍企業則更要追求完美、做到極致、趨向極限,直至非我不能不可替代,同時須有效避免重大缺陷和不足。各方面相輔相成相反相成,即“成在系統,贏在標準”是當今世界成功的客觀標準和內在要求,甚至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適法則。

二、“三高”產業標準條件分析

1 市場優勢

巨大持續的市場需要是產業發展的前提基礎,國內需求規模大小及其持續穩定狀況,往往成為該國產業和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因素,是制勝的重要保證,是“及時雨”、雪中送炭;而國際市場往往是指山賣磨,遠水不解近渴,至多是錦上添花。2008年金融危機後,各方重新以高端製造為立國之本,特別注重民族產業的自我保護,人為製造擴大貿易壁壘,為國際市場設置了種種障礙,關鍵領域更阻止進入甚至禁入。外部市場往往成為“水中月”、“鏡中花”,可望而不可及,國內市場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對產業和企業發展至關重要。所以,市場優勢特別是國內市場規模大、持續穩定性好,成為超高產出的決定因素,是產業持續發展提高的基礎,是超規模、低成本等優勢的關鍵,是許多中小發達國家不具備的。

正是國內市場規模太小,嚴重限制了西歐等發達國家在“三高”領域的投資,更有發達、領先國際的技術和產業長期停滯不前,事實上造成了相應領域的禁入或擴大進入,自然屏蔽許多競爭對手,為我國產業、企業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如德國和日本的高鐵技術。

2 資本優勢

許多產業的奠基發展,都需要穩定持續且巨大的社會投資。經濟發展日新月異,長期鉅額投資的風險相應提高,新領域失敗的機率更高。因國內資本有限,對外融資又比較困難,許多國家尚缺必備的基礎設施,基本的國計民生都不能保證,鉅額高風險投資更不可能,何談進軍(超)“三高”產業項目,即使攸關國家發展戰略,往往也只能望洋興嘆。高資本門檻又排除了大批競爭對手,(超)“三高”產業的獨特機遇凸顯。

我國有異常巨大的居民存款,有鉅額外匯儲備,有日益發達的資本市場,是產業和企業發展的不竭源泉,更是產業和企業發展的可靠保障。人民幣的日益國際化,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廣泛認可,為我國企業跨出國門走向世界,提供了便利和支持。我國獨特的雄厚資本優勢,有超“三高”產業投入的充分條件、現實需要和戰略需求,簡直是天賜良機。同時,新“三高”產業可緩解或避免我國長期存在的一哄而上、“三高一低”的傳統產業頑疾,減輕過度的低水平重複建設等問題,既利於產業結構調整,又推動創新發展,促進產業升級。

3 科技優勢

全球化的持續加劇,科技的綜合實力及其創新,成為綜合國力的主要象徵。以人工智能為代表,高科技全面發展日新月異,科技發展狀況往往決定成敗,尖端領先科技的多寡關乎國家盛衰。超“三高”產業的發展,尤其需要系列先進科技的支撐。

從總體上看,我國工業門類齊全體系完善,具有堅實的產業科技基礎。我國有比較完整的科技研究與技術開發體系,整體科技水平居於發展中國家前列。在尖端技術掌握和創新方面,在一些重要領域走在世界前列,實現了“彎道超車”。特別是我國科技發展勢頭良好,國家和企業的科技投入大幅增加,科技論文和技術專利的國際排位大幅提升,呈現出全面加速發展的可喜局面,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不斷縮小,有些領域已經趕上甚至領先。同時,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出國門,通過產業合作與企業收購兼併等,擴大科技合作,力爭與世界技術發展保持同步,出現了一大批技術水平較高、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優勢產業和企業,領先國際的企業快速增加。前者主要有空間技術、北斗系統、超級計算機、智能路由器、光子通信、雜交水稻等;後者主要有中車、華為、阿里巴巴等公司。

可見,超“三高”產業超高的產出、投入、科技特點,決定了其起點、標準、風險的超高,通常不是單個企業能夠擔當的,很多是需傾國力打造的。因些許條件的缺失,絕大多數國家和企業被擋在門外,具備各項條件者屈指可數,優越者更是鳳毛麟角。挑戰與機遇同在,風險與機會共存,超“三高”產業自然就成為“藍海”,當然是不可多得的特大機遇和絕佳機會。可謂: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峰迴路轉,柳暗花明,豁然開朗。

三、我國的獨特優勢

我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海域相對廣闊,具有天然的綜合性基礎優勢。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造就了突出的整體資本優勢,局部的教育科技優勢。國民收入水平的持續提高,我國的市場需求更加廣闊等。除此之外,我國還具有一些獨特優勢,應高度重視充分發揮。

1 體制優勢

我國實行的是公有制佔主體的混合所有制,推行的是市場機制為主導的經濟體制,不僅具有政府“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核心優勢,能夠快速凝聚全社會資源,集中力量打殲滅戰,攻克系列重、特大課題難題,確保國計民生、綜合國力等超大戰略,體現了公有制的巨大、獨特、戰略優勢。我國具有大批國際知名的民企(如華為公司、BAT),在局部領域佔領世界高地,不斷推動科技創新,引領產業經濟發展。近年來,我國在大力推進國企改革,實現強強聯合,打造一批超級航母;打破行業壟斷,促進軍民融合,吸引民資在更大範圍、更高程度、更加積極廣泛地參與國家發展戰略,推動社會資源優化整合,變體制優勢為產業優勢、競爭優勢、綜合優勢與核心優勢,切實增強活力,全面提高國際競爭力。

2 人才優勢

我國人口數量超過13億,近世界總人數的五分之一。我國有總量龐大的各類院校,每年有高校畢業生700萬,教育水平迅速大幅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大大提高,尤其是職業教育和專業培訓的迅猛發展,大批留學生學成迴歸,國家“千人計劃”的全面推進,為各行業輸送大批各層級人才,且具有穩定持續性。隨著行政體制改革和反腐倡廉等的全面深入推進,制度“籬笆”和壟斷“瓶頸”被有效打破,全面改善了人才的人生觀、價值觀、擇業觀、成就觀,人才浪費現象大為改觀,大大解放了被束縛的人力資源。伴隨萬眾創新、大眾創業的持續推進,各種配套措施的貫徹落實,人才機制不斷優化完善,我國的人才優勢正在逐步得到發揮,必將造就全面、綜合、核心的人才和科技優勢,是國家富強民族興盛的充分可靠保障。

3 綜合優勢

儘管我國是發展中國家,整體科技水平尚欠發達,原始創新和系統集成能力不強,國際性拔尖人才不足,往往停留在模仿、改進的層次階段,更偏重於實用科技的應用推廣。這種狀況正在快速改善扭轉。

我國許多方面基數超大,一些領域整體優勢明顯,不僅全面擁有“三高”的基本條件,也有獨特優勢,局部還有領先優勢,更有充足的發展後勁,綜合優勢尤其鳳毛麟角,超“三高”產業恰好能夠揚長避短,推動諸多“特優”的系統集成,簡直就是我國產業發展的獨有機遇,是國際產業的新大陸和“處女地”。

展望國際產業格局及發展方向,制訂產業的中長期發展戰略, 以我國的體制優勢為平臺,始終堅持特優及其系統集成,以全面、充分、極致地發揮各種優勢,及早佈局超“三高”產業,造就新的整體、綜合、核心優勢,自行規避缺陷和不足,應是我國產業發展戰略的極佳選擇。

四、高鐵成功的啟示

在超“三高”產業中,最典型的是高速鐵路和超高壓輸變電。其高產出所對應的超級市場需求,是人口總量、人口密度、大城市佈局(地域)共同支撐造就的,缺一不可。具備此條件的國家屈指可數,同時具備發展超“三高”產業條件的則更少,中國的綜合獨特優勢更加突出。

我國高鐵之所以後來居上,就是因為德、日的國內市場太小,不具備超“三高”產業發展的系列條件,其高鐵技術雖早且先進,卻只能停滯不前,長期保育在“搖籃”中。恰恰相反,我國不僅具備幾乎所有條件,也有系列獨特優勢,還博採眾長兼收並畜,在發展中持續完善提高,並不斷趨向完美極致,成為中國製造、創造的典型標杆,是走遍世界的靚麗名片。

“一帶一路”是我國重要的發展戰略,目的是成功打造中國的國際“經濟珍珠鏈”,全面融入並引領國際經濟。由中國核心產業技術和資本帶動,與沿線國家發展戰略對接融合,建立同舟共濟的產業集群,創建各取所需、各得其所、互惠共贏的國際同享機制,造就廣泛的利益共同體,提升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一帶一路”在初建階段,可以利用我國的過剩產能,充分發揮傳統產業優勢,推動“產業結構”優化,易取得階段性成果。在實施推廣階段,更須我國超“三高”產業的獨特優勢支撐帶動,即我國的後發系統性核心優勢,才更具有全面性、持續性、戰略性,才能難以替代非我不能,中國才能穩居中心地位,相關方才能真正成為堅固的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才能天下迎龍龍贏天下。

五、獨特成功模式

按照超“三高”產業模式標準,結合相關產業的發展狀況,把握世界未來產業格局及發展趨勢,發揮我國的系列獨特優勢,由政府主導引導,以大型國企為骨幹、中心,帶動民企民資,群策群力同舟共濟,充分挖掘、綜合集成、極致發揮系列整體優勢,優先打造符合超“三高”條件的國內企業、產業,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由面到網,由國內到國際,創建超“三高”產業集群,造就係列核心優勢,佔領相關產業的世界制高點,真正由大到強到優。超“三高”產業鮮有強大競爭者,機遇遠大於挑戰,效益遠大於風險,產業發展模式引領國際,應是我國切實可行、容易成功的產業發展戰略。

綜上所述,面對難得的絕佳機遇,超“三高”產業發展模式應是我國產業、企業發展的優先選項,也是發展的良策成功的捷徑,更是乘勢跨越超越的戰略。

獨佔鰲頭,唯我超“三高”產業集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