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成績看亮點 去年廈門“三高”規上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5831.81億元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 記者 吳君寧 通訊員 莊佩貞 孫卓)既要引進優質增量,也要做強做大存量。記者日前從市科技局瞭解到,2020年,我市“三高”工作將以“建設服務新生態、培育發展新動能”為主線,完善服務企業常態化工作機制、大力發展未來產業,鼓勵企業增資擴產,優化提升企業創新創業生態環境,為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提供更加強有力的支撐。

2019年7月,廈門市高技術高成長高附加值(以下簡稱“三高”)企業發展大會召開,吹響了我市推動“三高”企業倍增、加快現代產業躍升發展的號角,一系列助力“三高”企業茁壯成長的紮實舉措,不斷為廈門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值此開春之際,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三高”大會以來,我市“三高”企業發展都有哪些成果和亮點。

【曬成績】

全市共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928家

2019年,全市“三高”工作聚焦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著力“精準滴灌”與貼心服務,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一批高質量發展、具有典型“三高”特徵的企業應運而生。最新數據顯示,全市資格有效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有1928家,淨增113.2%,規模倍增“三高”企業達172家(“四上”倍增企業達51家),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443家、瞪羚企業80家。

據統計,“三高”規上工業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5831.81億元,佔規上工業產值的83.6%。其中,億元以上的企業585家(其中超10億元企業101家),完成產值佔“三高”規上工業產值96.9%;“三高”規上服務業完成營業收入814.59億元,增長22.2%,比全市規上重點服務業增幅高8.2個百分點;“三高”限上批零營業額1745.56億元,增長15.4%。全年“三高”企業增資擴產項目共228個,完成投資150.92億元,規上國家級高企研發投入85.62億元。

【看亮點】

貼心服務優化企業創新創業環境

●建立“三高”企業發展協調機制

去年,我市建立了由市領導掛帥的市“三高”企業培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三高”企業培育發展機制,協調解決“三高”企業培育發展工作中遇到的重大問題,建立“三高”企業培育發展成效比學趕超機制,實時督促服務實效,推動各項政策和服務切實惠及“三高”企業,將服務做實做細。

●打造“三高”企業綜合服務平臺

廈門市“三高”企業綜合服務平臺(http://sg.xmsme.cn)不僅是“三高”企業查詢、“三高”企業申請認定的官方通道,更是政府扶持“三高”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三高”企業在這裡與掛鉤領導實現“零距離”交流,管理部門通過平臺掌握“三高”企業成長“曲線”……目前平臺已有註冊企業用戶2481家,掛鉤領導賬號及各部門服務賬號843個,掛鉤領導發佈服務記錄1230條。

●推行掛鉤聯繫“六必訪”溝通機制

推進市、區領導掛鉤聯繫企業制度,每家“三高”企業至少掛鉤1名處級以上領導幹部。全面推行“六必訪”:企業創業孵化時必訪,入庫納統時必訪,增資擴產時必訪,戰略調整時必訪,籌備上市時必訪,經營困難時必訪,零距離溝通、貼心服務。“六必訪”機制推行以來,市區領導幹部實地走訪“三高”企業7356家次,收集企業需求5437項,解決企業需求4826項。

【辦實事】

簡化程序推動惠企政策落地見效

光莆電子的生產線。

去年以來,市區各部門制定“三高”企業發展培育行動計劃、各類扶持政策,通過簡化程序、優化流程等方式,積極加快惠企政策落地見效。2019年,各區、各部門出臺惠企政策72項,享受政策企業達44478家次,兌現財政扶持經費75.29億元,減稅降費超過400億元。

編制政策辦事指南,針對新出臺的“‘三高’企業倍增二十一條”政策,彙編辦事指南,電子版通過公眾號發佈,紙質版印刷發放企業,便利企業享受相關政策。

簡化政策兌現程序,適時推出企業研發費用補助“無需申報、直接兌現”政策,277家企業成為第一批“免申報”資助試點,梳理出榮譽稱號獎勵、工業投資獎勵、稅收增量獎勵等33項“免申報”政策。

優化高企認定核查流程,明確了高企認定的責任分工,簡化核查流程,減輕企業負擔。

徵集各行業保障房需求,彙總“三高”企業房源需求11126套,推出622套1729間房源,已完成363人的配租工作。

實施增資擴產提容增效,起草並出臺了《廈門市工業企業用地增資擴產提容增效管理辦法》,進一步提高工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

優化完善人才安居政策,制定出臺《關於完善我市高層次人才安居政策的補充通知》及《關於印發進一步加強高技術高成長高附加值企業骨幹員工住房保障若干意見的通知》,為我市“三高”企業引才留才提供住房政策保障。

創新科技金融服務模式,發佈我市科技金融創新產品——“科信貸”,為科技企業提供快速高效的貸款扶持,截至目前,已有23家企業通過平臺獲得“科信貸”融資,貸款金額達5700萬元。

【政策點擊】

推出“科信貸”

提高企業貸款額度

去年11月,廈門金名節能科技有限公司通過“科信貸”(科技信用貸款產品),順利從興業銀行拿到公司歷史上最多的一筆400萬元的信用貸款。“從申報到獲得貸款僅用時不到兩週,比常規流程縮短了一半以上的時間,大大緩解了我們資金緊張的問題。”金名節能總經理程奎說,市科技局通過召開宣介會,對口詳細指導積極輔導企業申報“科信貸”。據瞭解,市科技局此前通過座談會了解到我市科技企業申請銀行貸款週期長、貸款額度低的問題,後續積極協調銀行出臺政策,共同發佈了“科信貸”,通過引入企業研發投入、知識產權等數據構建授信模型,簡化放貸流程,提高授信額度。

讓技改獎補政策

惠及更多企業

記者瞭解到,我市原有的技改獎補政策對項目固投的要求較高,很多中小企業較難享受到政策優惠。對此,市工信局聯合財政和各區工信部門,推動對技改獎補政策及時進行優化調整。“對技術升級改造有需求的不僅是大企業,政策優化後進一步降低了政策申報門檻、精簡了政策申報流程,使更多企業受益。”廈門佳浴智能衛浴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小滿表示,政策極大拓展了政策惠及面,增加了企業獲得感。據悉,2019年,全市共有347家企業的560個項目獲得技改獎補政策支持,惠及企業數創歷史新高。

服務基層“大篷車”

節省企業申報時間

作為我市重點招商項目的天馬第六代柔性AMOLED生產線項目於2019年8月啟動。項目代建單位——廈門信息集團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唐存慶告訴記者,項目涉及農轉用5個批次,因時間緊迫,市資源規劃局通過服務基層“大篷車”,將項目納入綠色通道,提前對接代建單位。“我們在前期手續辦理的過程中,每個批次均只使用2個工作日就完成審查環節,時限壓縮近90%,效率很高。”據瞭解,截至去年底,“大篷車”活動共收集356個待解決事項,其中80%已基本得到解決。

展開閱讀全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