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之下,廈門為“三高”企業復工復產按下“快進鍵”

新華社廈門4月10日電題:疫情衝擊之下,廈門為“三高”企業復工復產按下“快進鍵”

新華社記者康淼顏之宏付敏

9日,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瀚天天成電子科技(廈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裡,九條流水線產能全開,抓緊生產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硅外延晶片。

復工復產兩個月以來,廈門經濟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逐漸恢復生機、展現活力。瀚天天成等一批廈門“三高企業”(高技術、高成長和高附加值),依託精準政策扶持,憑藉科研創新能力,正成為特區經濟加快復甦的“大功率引擎”。

保姆式服務助力“三高”企業復工復產

2月10日,廈門企業復工復產第一天。瀚天天成從外地返廈的50多名員工順利搬進了火炬高新區員工公寓,並在同日按防疫要求有序返回廠區生產線復工。

“單間員工宿舍、口罩、額溫槍……別的同行需要操心的事,火炬高新區等部門都替我們解決了。”回憶起復工首日的場景,總經理馮淦百感交集。

除了良好的半導體產業基礎外,吸引瀚天天成2011年落地廈門的重要原因就是廈門市超前的服務意識。馮淦說,儘管企業規模並不算大,但仍有一名副市長專門聯繫解決各種困難。大到開闢新的辦公場地,小到員工的生活問題,往往只需一個電話,問題就迎刃而解。

疫情導致的返工難問題困擾很多企業。包車,包專列,甚至包專機……廈門市充分站在企業角度考慮問題、精心服務,確保了“三高”企業復工復產進度。

“我們的省外員工佔了四成,大部分都是程序員和工程師,若不能如期返崗將對公司造成很大影響。”作為知名的視頻會議系統研發生產企業,億聯網絡董事長陳智松說,從返崗交通到在廈住宿,再到穩定就業,廈門保姆式服務有力支持公司恢復生產,保持IP話機市場佔有率全球領先。

精準性政策讓“三高”企業吃下“定心丸”

“三高”企業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目前廈門擁有2503家“三高”企業,是其存量經濟的重要基礎。廈門認真梳理這些企業的特點,針對性加大政策扶持,全力幫助企業做強做優。

去年廈門專門召開服務“三高”企業發展大會,推出一系列扶持其創新發展的政策措施,並創新設立了“三高”企業綜合服務平臺。登錄該平臺,“三高”企業可以與掛鉤領導實現“零距離”交流;還可通過該平臺上的“政企直通車”隨時隨地在線諮詢政策、反映問題、表達訴求。

“我們將不斷完善這一平臺,加大協調相關部門對企業物資、用工、資金、市場等方面的保障力度,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企業的影響。”廈門市科技局局長孔曙光表示,服務企業需要常態化工作機制,廈門將動態更新“三高”企業培育庫,讓符合條件的企業及時享受政策優惠。

疫情壓力之下,廈門市已連續發佈十餘條扶助政策,在人才、金融、稅收等方面助力企業渡過難關。

“我們有6個工廠,1萬多名員工,每個月僅維持運營就需要1億多元。”奧佳華智能健康科技集團董事長鄒劍寒告訴記者,為了給企業減輕負擔,僅廈門市集美區一級財政,就給予150餘萬元增產補貼,有力幫助企業“穩軍心”。

孔曙光表示,廈門還將在鼓勵企業增資擴產、助力企業開拓市場、降低企業經營成本等方面精準施策,為“三高”企業全面復工復產掃除後顧之憂。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特聘教授李培功認為,廈門優越的區域位置、優美的自然環境和人文傳統、不斷提升的營商環境,正吸引以互聯網、生物醫藥、集成電路和新材料為代表的新經濟企業扎堆聚集。

“三高”企業加快了廈門經濟轉型升級步伐。據統計,廈門“三高”規上工業2019年完成工業總產值5831.81億元,已佔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83.6%。

“大招商”為復工復產持續引入“活水”

去年,廈門市召開招商大會,“大招商、招大商”的強大聲勢驚動不少城市,也著實取得成效。疫情之下,如何保持招商引資“不斷檔”?

通過創新招商引資、展會服務模式,廈門市統籌兼顧疫情防控和經貿工作。

“期待您能抽時間實地來廈門看看,然後敲定落戶具體事宜。”在廈門外貿大廈15層,市商務局局長黃河明剛剛結束與省外一家企業負責人微信視頻會議。這家企業明確表達了將公司總部遷至廈門的意願。

“我們一直在探索招商工作新手段,努力讓疫情對招商引資工作的影響降到最低。”黃河明說,廈門一方面探索利用線上雲端建立高效順暢的對接溝通機制,通過網上洽談、視頻會議、在線簽約等手段,推動項目加快轉段升級;另一方面,全力比拼營商環境、政府服務,完善產業鏈條,全面提升綜合競爭優勢。

“大招商、招大商”讓廈門經濟持續得到“活水”潤養。黃河明表示,廈門已確定今年為“招商引資與項目建設攻堅年”,將完成落地項目5000億元的總投資額。

據統計,1至3月,廈門已落地招商項目129個,總投資825.68億元;新設外資企業222家,實際使用外資59.67億元,同比增長30.1%,佔福建省總量53%。既做優做強存量,又引進優質增量,“三高”企業不斷髮展壯大,讓廈門高質量發展後勁更足。

展開閱讀全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