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第一股”瀋陽桃李麵包增長減速,控制人頻繁減持股份

桃李麵包我們都很熟悉,在超市經常看到,也是我們最常消費的食品。桃李麵包成立於1995年,專營以麵包為核心產品的烘焙產品,經過20年的經營,公司於2015年登陸A股市場,成為我國麵包上市第一股,年營收高達25億級。


“麵包第一股”瀋陽桃李麵包增長減速,控制人頻繁減持股份


上市以來經過五年的發展,公司營收規模已翻倍,2019年公司業績快報顯示2019年營收56.43億元。

“麵包第一股”瀋陽桃李麵包增長減速,控制人頻繁減持股份


在公司規模不斷壯大的過程中,2015-2019年,公司的淨利潤持續增加,但是增速的波動比較明顯,2019年增速降至歷史最低點6.37%。,而且明顯低於公司營業收入的增長率,公司2019年的業績公告給出瞭解釋,主要是因公司加大了對新開發市場的費用投入。

“麵包第一股”瀋陽桃李麵包增長減速,控制人頻繁減持股份


公司是典型的家族企業,吳氏家族控制了公司69.84%,擁有公司的控制權。有一個現象值得關注,那就是從2018年股票解禁以來,大股東吳志剛等股東進行了4次股份減持,持股比例從19.84%降至14.44%,經過數次減持套現,規模達18.42億元。這不由讓我們想起,公司管理層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

從行業競爭來看,麵包產業進入門檻低,競爭激烈,而且行業的同質化比較嚴重,市場新品上市很快就會有類似產品推出市場,所以同品類產品的競爭還是很激烈的。而且目前公司的競爭對手如賓堡、曼可頓都是強勁的競爭對手。

從消費需求來看,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最求麵包的口味,新品類的麵包不斷上市,也給公司帶來了明顯的競爭壓力。很多烘焙連鎖店,如味多美、好利來、巴黎貝甜等中高端的甜品糕點店正在提升市場份額。

公司的主營產品麵包,屬於保質期短的產品,冬季的保質期一週左右,夏季就更短了僅僅3-5天,因此銷售是具有銷售半徑的,所以工廠區域佈局的數量和廣度直接影響公司的銷售市場。公司已在全國建立了17個生產基地,在產品供應上具有明顯優勢。另外,公司建設中的生產基地共5個,分別為:天津0.87萬噸產能;武漢2.55萬噸產能;瀋陽6萬噸產能;山東2.12萬噸產能;江蘇句容2.20萬噸產能。未來隨著建設基地的陸續投產,公司的產品供應能力將進一步提升。

從銷售網絡來看,公司的銷售模式是直營和經銷兩種模式相結合,目前零售終端22萬個;公司和華潤萬家、永輝、家樂福、大潤發等大型連鎖超市均有良好的合作關係。


“麵包第一股”瀋陽桃李麵包增長減速,控制人頻繁減持股份


從銷售區域看,公司銷售的區域性特徵仍比較明顯,主要銷售區域為東北、華東和華北,目前新的市場擴展仍然較緩慢,位於上海、深圳、武漢、江蘇、合肥、廣西、長沙、廈門等華南地區的子公司仍處於虧損的狀態。


“麵包第一股”瀋陽桃李麵包增長減速,控制人頻繁減持股份


【投資小咖007觀點】

麵包行業是一個競爭激烈的行業,進入門檻低,而且因麵包具有鮮食的特點,保存週期短,生產企業多為區域性的企業。桃李麵包依靠“中央工廠+批發”的銷售模式,採用直銷、經銷,新建工廠,公司的市場份額不斷擴大,銷售區域也不斷擴大。做麵包,能做到上市,實屬不易,桃李麵包是靠麵包生產銷售上市的唯一一家公司,在競爭激烈的麵包糕點市場,公司經過20多年的經營做到上市,銷售規模不斷增大,“桃李”品牌影響力越來越大。從財務指標來看,公司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逐年提升,但是增速處於下降的趨勢,這反應了公司的業務增長趨緩,已經過了高速發展的階段。從行業競爭來看,公司同品類的產品特色是品類追求少而精,追求單品的銷售規模,可以降低公司的生產成本和銷售費用,這是公司生產銷售的亮點,但是隨著消費者消費能力的提升,對食品的口感、品質的要求有所提升,而且最求更加豐富的品類。公司的發展承壓還是比較明顯的,一是同品類的競爭對手有賓堡、曼可頓這些知名品牌,而且地方品牌也是公司的競爭對手,比如北京的傳統糕點品牌義利麵包等等,均是公司的競爭對手;二是以連鎖店為營銷模式的如好利來、味多美等中高端的產品,不僅在麵包領域和公司形成直接的競爭關係,而且其他品類的糕點消費,也正在侵蝕麵包的市場份額。所以,公司如何在產品創新、提升市場競爭力值得關注。

目前公司有5個在建的工廠,建成之後將會進一步提升公司的銷售區域。產能、產量和銷量並不是成正比的,產品和銷售能力至關重要,新建工廠為公司的業績貢獻,產品的市場消化能力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從市場空間來看,我國和西方的發展來比較,我國對面包的消費的確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但是有一個問題是國人的消費習慣從傳統中餐轉移到西餐,需要時間;而且麵包只是西餐的一部分,公司的產品主要為麵包,另外會生產一些季節性需求比較明顯的粽子和月餅,但是比例營收佔比很小。未來公司如何建立更加科學的產品結構來抵抗風險,提升公司業績,值得關注。

從公司的2018年財報來看,公司的資產負債率12.51%,處於很低的水平了,可以說公司可以在低負債的狀態下運營。但是從2019年前三季度的數據來看,公司的資產負債率提升至28.7%,翻了一倍,隨著這個數據從絕對值來看,仍然不算高,運營風險較低,但是建議關注後續的公司公告對資產負債率提高的解釋。

公司近期舉動最多的是吳氏家族對股票的減持套現,已經套現了近20億元,這在上市公司來說,大股東的套現減持值得關注。

整體來說,公司具有明顯的規模優勢、品牌優勢和營銷網絡優勢,但是近年來公司增速趨緩,同時公司有5個工廠正在建設中,未來如何擴大新的市場,以及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值得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